电机风道消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459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12:32
一种电机风道消音结构,包括机壳、电机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腔内包围电机的电机风罩和装配于底座上的底座罩;所述电机风罩、底座和底座罩上分别设置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于电机风罩底部,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于底座中部,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于底座罩上。声音在传播时部分反射,与正向的声音相互削弱和/或抵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声音传播过程中,部分声音分别在电机风罩底部,底座底部和底座罩底部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声音在反向传波的过程中和新发出的声音相互削弱、相互抵消,达到消音降噪效果。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装配简单、降噪效果明显、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风道消音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削弱和/或抵消声音的电机风道消音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也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现有的电器产品,如果含有高功率或者高转速的电机,普遍存在整机噪音较大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361365A于2012年2月22日公开了一种电机用消音顶罩,具体公开了以下结构:包括在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左右间隔设置的隔板,在隔板的顶端固定有外壳板,两块隔板外侧设有斜向上外进风转向后向下吹送的电机进风曲路,两块隔板之间设有中部上吹转向后向下并向外吹送的电机出风曲路,在电机进风曲路的周壁以及在电机出风曲路的周壁设有消音穿孔板,在消音穿孔板与外壳板之间、消音穿孔板与隔板之间以及消音穿孔板内设有消音棉填充体。该结构消音效果差,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装配简单、降噪效果明显、成本低的电机风道消音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机风道消音结构,包括机壳、电机和底座,机壳与底座拆卸式装配,电机置于机壳与底座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腔内包围电机的电机风罩和装配于底座上的底座罩;所述电机风罩、底座和底座罩上分别设置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于电机风罩底部周侧,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于底座中部,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于底座罩周侧。声音在传播时部分反射,与正向的声音相互削弱和/或抵消。为了使部分声音反射,以达到削弱抵消的效果,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上下依次设置,相邻的通风口互不对应,且存在一定间隙,形成截面为曲线的通风道,声音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后,都会部分被反射,与正向的声音相互削弱和/或抵消,最终从第三通风口传出整机外的声音被大大降低。为保证声音的传播效果,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分别为若干径向的线形孔、平行的线形孔或环形的线形孔。所述电机风罩避开第一通风口设置有第一消音筋,底座对应第一通风口设置有第二消音筋,底座罩对应第二通风口设置有第三消音筋。所述第一消音筋、第二消音筋和第三消音筋分别为若干径向的线形凸筋、平行的线形凸筋或环形的线形凸筋。所述电机风罩底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一蓄声筋,底座罩内壁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二蓄声筋。电机风罩、底座和底座罩上的消音筋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反射声音、改变声音流向的方式,减弱声音的大小;此外,电机风罩和底座罩的蓄声筋,既可以作为吸声材料的填充区,又具有蓄声的作用;电机风罩、底座和底座罩的周边,填充有吸声材料,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噪声。为使装配方便简单,整体性更牢固,本结构具备以下结构:所述底座呈圆盘状,边缘与机壳相匹配;中部设有圆形凹陷,第二通风口和第二消音筋设置于凹陷内;非凹陷处,设置有若干环形分布的进风口。所述电机风罩呈桶状,其底部配合装嵌于底座中部的凹陷内;所述底座罩呈圆盘状,对应底座中部的凹陷固定装配于底座的底面上。所述电机固接机壳,并插设于电机风罩内,电机底端的电机轴装配有风叶;电机工作时,风叶向第一通风口和第一消音筋送风。本技术设置有电机风罩、底座和底座罩,并对应设有不再同一直线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通风口。声音传播过程中,部分声音在电机风罩底部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声音在反向传波的过程中和新发出的声音相互削弱、相互抵消,达到消音降噪效果。另外一部分没有被反射的声音穿过第一通风口 ;同样原理,穿过第一通风口的声音向底座传播,同样部分声音在底座上被反射,反射后的声音和从第一通风口流出的声音相互消弱、抵消,其他没有被反射的声音从第二通风口流出,流向底座罩,声音再次被消弱;声音最后从第三通风口流出。此外,消音筋可以在声音通过的时候,反射部分声音,并且另未被反射的声音改变流向,同样具有消音的作用。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装配简单、降噪效果明显、成本低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声音传播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机风罩正面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机风罩底面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底座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本电机风道消音结构,包括机壳1、电机2、电机风罩3、底座4和底座罩5,机壳I与底座4拆卸式装配,电机2置于机壳I与底座4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电机风罩3于空腔内包围电机2,底座罩5固接于底座4的底面。其中,电机风罩3、底座4和底座罩5上分别设置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通风口 3.2、第二通风口 4.2和第三通风口 5.2 ;第一通风口 3.2设置于电机风罩3底部,第二通风口 4.2设置于底座4中部,第三通风口 5.2设置于底座罩5上。声音在传播时部分反射,与正向的声音相互削弱和/或抵消。具体地讲,为了使部分声音反射,以达到削弱抵消的效果,整机完成装配后,第一通风口 3.2、第二通风口 4.2和第三通风口 5.2上下依次设置,相邻的通风口互不对应,即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且彼此水平存在一定间隙,形成截面为波浪形的通风道,声音通过第一通风口 3.2和第二通风口 4.2后,都会部分被反射,与正向的声音相互削弱和/或抵消,最终从第三通风口 5.2传出整机外的声音被大大降低。然而,为保证声音的传播效果,第一通风口 3.2、第二通风口 4.2和第三通风口 5.2分别为若干径向的线形孔。电机风罩3避开第一通风口 3.2设置有第一消音筋3.1,底座4对应第一通风口3.2设置有第二消音筋4.1,底座罩5对应第二通风口 4.2设置有第三消音筋5.1。第一消音筋3.1、第二消音筋4.1和第三消音筋5.1分别为若干环形的线形凸筋。电机风罩3底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一蓄声筋3.3,底座罩5内壁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二蓄声筋5.3。电机风罩3、底座4和底座罩5上的消音筋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反射声音、改变声音流向的方式,减弱声音的大小,有很好的辅助消音作用;此外,电机风罩3和底座罩5的蓄声筋,既可以作为吸声材料的填充区,又具有蓄声的作用;电机风罩3、底座4和底座罩5的周边,填充有吸声材料,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噪声。参见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风道消音结构,包括机壳(1)、电机(2)和底座(4),机壳(1)与底座(4)拆卸式装配,电机(2)置于机壳(1)与底座(4)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腔内包围电机(2)的电机风罩(3)和装配于底座(4)上的底座罩(5);所述电机风罩(3)、底座(4)和底座罩(5)上分别设置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通风口(3.2)、第二通风口(4.2)和第三通风口(5.2),使声音在传播时部分反射,与正向的声音相互削弱和/或抵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周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