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采分出式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604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分采分出式抽油泵,包括上接箍、出油阀、进油阀、泵筒、柱塞和下接箍,上泵筒连接上泵连接管,上柱塞的上端设有第一上泵出油阀,上柱塞下端设有第二上泵出油阀,第二上泵出油阀下端通过活动接头连接下柱塞,下泵连接管下端与双螺纹接头上端螺纹连接,三通接头分别与双螺纹接头下端、上泵连接管的下端、连通管的上口内壁、外管的下端相连接,双通接头与下泵进油阀连接,在三通接头的内通道下端口部固定连接下泵出油阀,三通接头下端与下泵进油阀连接,双通接头下端固定连接上泵进油阀,第二封隔器位于第一油层和第二油层之间,双通接头的侧口位于第一封隔器与第二封隔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同一口油井中同时开采两个油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采分出式抽油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抽油泵的改进,属于油井采油
,具体地说是一种分采分出式抽油泵,适用于在同一口油井中同时开采两个油层的石油。
技术介绍
目前的抽油泵,适用于地下的单个油层采用,抽油泵设置在油井套管内,一般包括油管、抽油杆、上接箍、泵筒总成、柱塞总成、进油阀和出油阀,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同一口油井中的两个油层,压差较大,同时开采相互影响时的井况,目前的这种抽油泵就不能使用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同一口油井中同时开采两个油层,采用一趟管柱,实现两个油层的封隔开采,并通过不同的通道举升至地面进行分别收集,以提高油井产量的分米分出式抽油泵。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分采分出式抽油泵,包括上接箍、出油阀、进油阀、泵筒、柱塞和下接箍,上接箍上端连接油管,上接箍的下端螺纹连接上泵筒,上泵筒下端螺纹连接上泵连接管,上柱塞设在上泵筒腔内,上柱塞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泵出油阀,第一上泵出油阀的上端固定在抽油杆下端,其特征在于:上柱塞下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泵出油阀,第二上泵出油阀下端通过活动接头连接下柱塞,下柱塞设在下泵筒腔内,下泵筒位于上泵连接管腔内,下泵筒下端螺纹连接下泵连接管,下泵连接管下端与双螺纹接头上端螺纹连接,双螺纹接头下端与三通接头的上口内壁螺纹连接,上泵连接管的下端与三通接头的上口外壁螺纹连接,三通接头的下口外壁与连通管的上口内壁螺纹连接,在油井套管内设有外管,外管的上端与油井套管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封隔器,外管的下端与连通管的上口外壁螺纹连接,外管和上泵连接管之间的空腔与三通接头的内通道相连通,连通管的下端固定设有双通接头,双通接头的上口内壁与下泵进油阀的下端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连接,下泵进油阀位于连通管腔内,在三通接头的内通道下端口部固定连接下泵出油阀,三通接头的下端外壁通过下泵进油阀罩与下泵进油阀的上端外壁固定连接,双通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泵进油阀,上泵进油阀的下端固定连接尾管,尾管与油井套管的下端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封隔器,第二封隔器位于第一油层和第二油层之间,双通接头的侧口位于第一封隔器与第二封隔器之间。 所述的下柱塞为实心柱塞。 所述的活动接头,由活动接头上部组件和活动接头下部组件构成,活动接头上部组件的上端通过螺纹与第二上泵出油阀下端固定连接,活动接头上部组件内腔的侧口与上泵筒的内腔相连通,活动接头下部组件为实心,其上端安装在活动接头上部组件内腔下部,活动接头下部组件的下端通过螺纹与下柱塞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三通接头设有三通接头侧口、内通道、中通道和外通道,内通道、中通道和外通道轴向设置在三通接头本体内,三通接头的侧壁上设有三通接头侧口,三通接头侧口与内通道相连通;三通接头的外通道上端与上泵连接管内腔相连通,外通道下端与连通管的内腔相连通;三通接头的中通道的上端与双螺纹接头的内腔相连通,中通道下端与下泵进油阀罩的内腔相连通;外管和上泵连接管之间的环形空腔与三通接头的三通接头侧口相连通,三通接头的内通道的下端与下泵出油阀的上口相连通。 所述的双通接头上设有侧向进液通道和轴向通道,双通接头的轴向通道的下端与上泵进油阀的上口相连通,轴向通道的上端与连通管的内腔相连通;双通接头的侧向进液通道的上口与下泵进油阀的下口相连通,油井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与双通接头的侧向进液通道的侧口相连通。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抽油泵相比,本技术可在同一口油井中同时开采两个油层,采用一趟管柱,实现两个油层的封隔开采,并通过不同的通道举升至地面进行分别收集,提高了油井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活动接头的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三通接头的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沿图3A-A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沿图3B-B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双通接头的横断面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沿图6C-C剖视的双通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箍;2、抽油杆;3、油井套管;4、上泵筒;5、上柱塞;6、第一封隔器;7、活动接头上部组件;8、活动接头下部组件;9、下泵筒;10、上泵连接管;11、外管;12、下泵连接管;13、双螺纹接头;14、三通接头;15、第二封隔器;16、下泵进油阀罩;17、尾管;18、双通接头;19、第一油层;20、下接箍;21、上泵进油阀;22、O型密封圈;23、下泵进油阀;24、连通管;25、下泵出油阀;26、下柱塞;27、第二上泵出油阀;28、第一上泵出油阀;29、第二油层;30、内通道;31、中通道;32、外通道;33、三通接头侧口 ;34、侧向进液通道;35、轴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制作本技术。该分采分出式抽油泵,包括上接箍1、出油阀、进油阀、泵筒、柱塞和下接箍20,上接箍I上端连接油管,上接箍I的下端螺纹连接上泵筒4,上泵筒4下端螺纹连接上泵连接管10,上柱塞5设在上泵筒4腔内,上柱塞5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泵出油阀28,第一上泵出油阀28的上端固定在抽油杆2下端,其特征在于:上柱塞5下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泵出油阀27,第二上泵出油阀27下端通过活动接头连接下柱塞26,下柱塞26设在下泵筒9腔内,下泵筒9位于上泵连接管10腔内,下泵筒9下端螺纹连接下泵连接管12,下泵连接管12下端与双螺纹接头13上端螺纹连接,双螺纹接头13下端与三通接头14的上口内壁螺纹连接,上泵连接管10的下端与三通接头14的上口外壁螺纹连接,三通接头14的下口外壁与连通管24的上口内壁螺纹连接,在油井套管3内设有外管11,外管11的上端与油井套管3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封隔器6,外管11的下端与连通管24的上口外壁螺纹连接,外管11和上泵连接管10之间的空腔与三通接头14的内通道30相连通,连通管24的下端固定设有双通接头18,双通接头18的上口内壁与下泵进油阀23的下端通过O型密封圈22密封连接,下泵进油阀23位于连通管24腔内,在三通接头14的内通道30下端口部固定连接下泵出油阀25,三通接头14的下端外壁通过下泵进油阀罩16与下泵进油阀23的上端外壁固定连接,双通接头18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泵进油阀21,上泵进油阀21的下端固定连接尾管17,尾管17与油井套管3的下端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封隔器15,第二封隔器15位于第一油层19和第二油层29之间,双通接头18的侧口位于第一封隔器6与第二封隔器15之间。 所述的下柱塞26为实心柱塞。 所述的活动接头,由活动接头上部组件7和活动接头下部组件8构成,活动接头上部组件7的上端通过螺纹与第二上泵出油阀27下端固定连接,活动接头上部组件7内腔的侧口与上泵筒4的内腔相连通,活动接头下部组件8为实心,其上端安装在活动接头上部组件7内腔下部,活动接头下部组件8的下端通过螺纹与下柱塞26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三通接头14设有三通接头侧口 33、内通道30、中通道31和外通道32,内通道30、中通道31和外通道32轴向设置在三通接头14本体内,三通接头14的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采分出式抽油泵,包括上接箍(1)、出油阀、进油阀、泵筒、柱塞和下接箍(20),上接箍(1)上端连接油管,上接箍(1)的下端螺纹连接上泵筒(4),上泵筒(4)下端螺纹连接上泵连接管(10),上柱塞(5)设在上泵筒(4)腔内,上柱塞(5)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泵出油阀(28),第一上泵出油阀(28)的上端固定在抽油杆(2)下端,其特征在于:上柱塞(5)下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泵出油阀(27),第二上泵出油阀(27)下端通过活动接头连接下柱塞(26),下柱塞(26)设在下泵筒(9)腔内,下泵筒(9)位于上泵连接管(10)腔内,下泵筒(9)下端螺纹连接下泵连接管(12),下泵连接管(12)下端与双螺纹接头(13)上端螺纹连接,双螺纹接头(13)下端与三通接头(14)的上口内壁螺纹连接,上泵连接管(10)的下端与三通接头(14)的上口外壁螺纹连接,三通接头(14)的下口外壁与连通管(24)的上口内壁螺纹连接,在油井套管(3)内设有外管(11),外管(11)的上端与油井套管(3)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封隔器(6),外管(11)的下端与连通管(24)的上口外壁螺纹连接,外管(11)和上泵连接管(10)之间的空腔与三通接头(14)的内通道(30)相连通,连通管(24)的下端固定设有双通接头(18),双通接头(18)的上口内壁与下泵进油阀(23)的下端通过O型密封圈(22)密封连接,下泵进油阀(23)位于连通管(24)腔内,在三通接头(14)的内通道(30)下端口部固定连接下泵出油阀(25),三通接头(14)的下端外壁通过下泵进油阀罩(16)与下泵进油阀(23)的上端外壁固定连接,双通接头(18)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泵进油阀(21),上泵进油阀(21)的下端固定连接尾管(17),尾管(17)与油井套管(3)的下端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封隔器(15),第二封隔器(15)位于第一油层(19)和第二油层(29)之间,双通接头(18)的侧口位于第一封隔器(6)与第二封隔器(1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分采分出式抽油泵,包括上接箍(I)、出油阀、进油阀、泵筒、柱塞和下接箍(20),上接箍(I)上端连接油管,上接箍(I)的下端螺纹连接上泵筒(4),上泵筒(4)下端螺纹连接上泵连接管(10 ),上柱塞(5 )设在上泵筒(4 )腔内,上柱塞(5 )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泵出油阀(28),第一上泵出油阀(28)的上端固定在抽油杆(2)下端,其特征在于:上柱塞(5)下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泵出油阀(27),第二上泵出油阀(27)下端通过活动接头连接下柱塞(26),下柱塞(26)设在下泵筒(9)腔内,下泵筒(9)位于上泵连接管(10)腔内,下泵筒(9)下端螺纹连接下泵连接管(12),下泵连接管(12)下端与双螺纹接头(13)上端螺纹连接,双螺纹接头(13)下端与三通接头(14)的上口内壁螺纹连接,上泵连接管(10)的下端与三通接头(14)的上口外壁螺纹连接,三通接头(14)的下口外壁与连通管(24)的上口内壁螺纹连接,在油井套管(3)内设有外管(11),外管(11)的上端与油井套管(3)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封隔器(6),外管(11)的下端与连通管(24)的上口外壁螺纹连接,外管(11)和上泵连接管(10)之间的空腔与三通接头(14)的内通道(30)相连通,连通管(24)的下端固定设有双通接头(18),双通接头(18)的上口内壁与下泵进油阀(23)的下端通过O型密封圈(22)密封连接,下泵进油阀(23)位于连通管(24)腔内,在三通接头(14)的内通道(30)下端口部固定连接下泵出油阀(25),三通接头(14)的下端外壁通过下泵进油阀罩(16)与下泵进油阀(23)的上端外壁固定连接,双通接头(18)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泵进油阀(21),上泵进油阀(21)的下端固定连接尾管(17),尾管(17)与油井套管(3)的下端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封隔器(15),第二封隔器(15)位于第一油层(19)和第二油层(29)之间,双通接头(18)的侧口位于第一封隔器(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江李红梅吕修国杨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