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双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36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双前照灯(1),包括两个彼此相邻地设置在一个壳体(2)内的、分别带有一个设置在一个反射镜(8)内的光源(9)的发光单元(3、4)和一个位于发光单元(3、4)之前的、横向于发光单元发射方向至少部分包围发光单元的导光元件(5、6),其中发光单元(3、4)横向于车辆纵轴线(13)并排地设置并且平行于车辆纵轴线(13)互相错开地设置,其中发光单元(3、4)沿着发射方向(20)伸入到一个共同的自由的壳体内腔(21)内,导光元件(5、6)在该壳体内腔中设置成平行于车辆纵轴线(13)相对于相应发光单元(3、4)地以及彼此相对地隔开一段自由距离(16、17、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双前照灯,包括两个彼此相邻地设置在一个壳体内的、分别带有一个设置在反射镜内的光源的发光单元和一个位于发光单元之前的、横向于发光单元发射方向至少部分包围发光单元的导光元件,其中发光单元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并排地设置并且平行于车辆纵轴线互相错开地设置。
技术介绍
由DE 100 40 302 A1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双前照灯,该双前照灯具有两个彼此相邻地设置一个壳体内的发光单元或前照灯。在前照灯之前在此相应有一个环形的导光元件作为信号灯的一部分。由DE 101 14 123A1和DE 102 51 812 A1已知的双前照灯也具有一种原理上相同的结构。已知的双前照灯的缺点是,信号灯或导光元件相应直接配属于一个反射镜或至少一个防护元件。因此一种这样的双前照灯的空间外貌和外观构形不希望地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改进已知的双前照灯,以改善空间结构的外观方面的可能方案。这个目的结合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即发光单元沿着发射方向伸入到一个共同的自由的壳体内腔内,导光元件在该壳体内腔内设置成平行于车辆纵轴线相对于相应的发光单元地以及彼此相对地隔开一段自由距离。通过自由隔开距离地布置导光元件产生一种引人注目的有外观效果的信号灯光。倘使只打开信号灯光,位于后面的铰暗的壳体内腔清楚地衬托出信号灯光,并且信号灯光好像是“浮动的”,也就是说在空间中。此外通过自由布置导光元件产生三维印象,该印象例如在倾斜的视角时在相邻的导光元件的重叠或搭接中表现出来。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导光元件构成为一个光环。光环在此以已知的方式可以是向上开口的。原则上导光元件也可以构成为椭圆的、腰子形的或直角的。在向上开口的光环中,光环的端部与发射方向相反向后引去,光线可以以便通过所述的端部输入。导光元件沿着发射方向具有一个发射面,输入的光线可通过该发射面发射。在此导光元件在其背离发射面的背面上至少局部构成为反射的。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发光单元构成为投射模块(Projektionsmodul)。投射模块以已知的方式具有一个设置在反射镜内的光源。在此在反射镜和光源之前有一个透镜,该透镜为此固定在一个防护盖内,该防护盖通过侧面连接条与反射镜连接。通过投射模块的结构,发光单元具有一个相对较小的直径,以便在正视图中相对于构成为光环的导光元件存在一段距离。这同时带来的结果是,进一步加强了导光元件相对于发光单元的空间印象。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导光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在下面通过一个固定元件固定并且在上面通过两个固定元件固定。在此在不影响空间印象的情况下,产生导光元件的可靠的三点支承。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细节在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给出,其中示例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 车辆的左侧双前照灯的局部的斜着向上看的空间视图,图2 沿着图1的线II-II的双前照灯的侧视图,图3 没有壳体的右侧双前照灯的俯视图,图4 图3的双前照灯的正视图,图5 图3的从V方向看的双前照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双前照灯1主要包括一个壳体2、两个发光单元3、4和两个导光元件5、6。双前照灯1用其壳体2装入到车辆7的相应容纳孔内(见图1)。一个发光单元3、4主要包括一个带有一个设置在中心的光源9的反射镜8和一个位于反射镜8与光源9之前的透镜10。透镜10支承在一个防护盖11内,该防护盖通过侧面连接条12与反射镜8连接(见图2)。发光单元3、4横向于一条车辆纵轴线13并排隔开一段距离14地设置。发光单元3、4平行于车辆纵轴线13互相隔开一段距离15错开地设置。导光元件5、6位于发光单元3、4之前。导光元件5相对于发光单元3平行于车辆纵轴线13具有一段自由距离16,并且导光元件6相对于发光单元4具有一段自由距离17。导光元件5、6相互间平行于车辆纵轴线13具有一段自由纵向距离18。横向于车辆纵轴线13,导光元件5、6相互间具有一段自由横向距离19。发光单元3、4沿着发射方向20伸入到壳体1的一个自由的壳体内腔21内,以使导光元件5、6在壳体内腔21内具有自由视野(freie Sicht)地位于发光单元3、4之前。自由视野在此主要也表示导光元件没有嵌入反射镜、防护盖或遮光元件(Blendschutzschicht)或视觉防护元件(Sichtschutzelement)内。导光元件5、6在垂直方向向上构成开口的光环。导光元件5、6或光环的两个上面的端部按本实施例与发射方向20相反向后引去,其中通过两个端部使光线输入。光线当然也可以通过特殊的光线输入元件等输入。导光元件5、6沿着发射方向20具有一个发射面26,输入的光线可通过该发射面发射。导光元件5、6在其背离发射面26的背面27至少局部构成为反射的。导光元件5、6在垂直方向的上面通过两个上面的固定元件28并且在垂直方向的下面通过一个下面的固定元件29固定。在图3至5中示出一个右侧的双前照灯1′,该双前照灯原则上的结构相当于图1和2的双前照灯1的镜像形式。防护盖11′相对于防护盖11在直径方面构成为较大的,并且同时表现为一种遮光装置。按照未示出的观察者的视角,双前照灯的导光元件好像是重叠的或位于并排隔开距离的位置上的。只要导光元件5、6在黑暗的背景前被照亮,它们引起一种“浮动的”也就是空间的印象。当发光单元3、4明亮地照亮时,所述发光单元相对于导光元件5、6好像是浮动的或在空间中。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车辆的双前照灯,包括两个在一个壳体内彼此相邻的、分别带有一个设置在反射镜内的光源的发光单元和一个位于发光单元之前的、横向于发光单元发射方向至少部分包围发光单元的导光元件,其中发光单元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并排地设置并且平行于车辆纵轴线互相错开地设置,其特征在于发光单元(3、4)沿着发射方向(20)伸入到一个共同的自由的壳体内腔(21)内,导光元件(5、6)在该壳体内腔中设置成平行于车辆纵轴线(13)地相对于相应发光单元(3、4)以及彼此相对隔开一段自由距离(16、17、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导光元件(5、6)构成为一个光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光环在垂直方向是向上开口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光环的两个上面的端部(22、23;24、25)与发射方向(20)相反向后引去,并且光线可通过所述端部输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双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导光元件(5、6)沿着发射方向(20)具有一个发射面(26),输入的光线可通过该发射面发射,并且在其背离发射面(26)的背面(27)上至少局部构成为反射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发光单元(3、4)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个位于反射镜(8)和光源(9)之前的透镜(1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发光单元(3、4)构成为投射模块,所述投射模块的位于光源(9)之前的透镜(10)支承在一个防护盖(11、11′)内,该防护盖通过侧面的连接条(12)与反射镜(8)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双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导光元件(5、6)在垂直方向上在下面和上面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元件(28、29)固定。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双前照灯,包括两个在一个壳体内彼此相邻的、分别带有一个设置在反射镜内的光源的发光单元和一个位于发光单元之前的、横向于发光单元发射方向至少部分包围发光单元的导光元件,其中发光单元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并排地设置并且平行于车辆纵轴线互相错开地设置,其特征在于:发光单元(3、4)沿着发射方向(20)伸入到一个共同的自由的壳体内腔(21)内,导光元件(5、6)在该壳体内腔中设置成平行于车辆纵轴线(13)地相对于相应发光单元(3、4)以及彼此相对隔开一段自由距离(16、17、1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法格希察德赫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