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酰亚胺材料
,尤其是一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其特 征尺寸不断缩小,这会引起电阻一电容延迟上升,出现信号传输延时、干扰增强、功率损耗 增大等问题,这将限制器件的高速性能。而缓解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降低介质材料的 介电常数一一即降低材料的寄生电容。聚酰亚胺因其突出的耐高低温性能和介电性能而被 大量应用于微电子工业,如芯片封装材料、屏蔽材料、柔性印制线路板的基体材料等。因此 开发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材料对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器件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 意义。中国科学院杨士勇等人在传统的聚酰亚胺结构中引入含氟基团,同时在聚酰亚胺中 引入孔空有可效降低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所制得的聚酰亚胺介电常数为2. 86?2. 91。但 由于含氟单体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所制备聚酰亚胺价格昂贵;而且多孔聚酰亚胺结构强 度下降、有效体积大,均不利于聚酰亚胺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具 ...
【技术保护点】
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质量百分比的组分:70~95%的聚酰亚胺,4~20%的聚四氟乙烯,1~20%的增强填料,上述组分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艳江,刘顺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顺铉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