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489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23:21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靠背框架;座椅坐垫框架,座椅靠背框架在座椅坐垫框架的后端部处倾斜地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一对移动导轨,这一对移动导轨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的下部,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相对于座椅的座椅中心左右对称;以及固定至车体地板的支撑导轨,该支撑导轨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布置成相对于座椅中心左右对称,并且对移动导轨进行支撑以使得移动导轨能够进行滑动运动,其中,位于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坐垫框架之间的第一联接部在第一联接部和支撑导轨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投影中布置在支撑导轨的正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靠背框架;座椅坐垫框架,座椅靠背框架在座椅坐垫框架的后端部处倾斜地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一对移动导轨,这一对移动导轨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的下部,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相对于座椅的座椅中心左右对称;以及固定至车体地板的支撑导轨,该支撑导轨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布置成相对于座椅中心左右对称,并且对移动导轨进行支撑以使得移动导轨能够进行滑动运动,其中,位于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坐垫框架之间的第一联接部在第一联接部和支撑导轨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投影中布置在支撑导轨的正上方。【专利说明】车辆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JP-A)N0.2011-194913中,一对上导轨联接至构成座椅坐垫的框架的座椅坐垫框架的下部,并且可滑动地支撑上导轨的下导轨固定至车体地板。 在车辆座椅中,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通过座椅靠背垫、上导轨和下导轨传递至车体地板。 在上导轨和下导轨布置成相对于座椅中心不对称的专利文件I的情况下,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的一部分在输入传递至车体地板的过程中倾向于偏移,例如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偏移。特别地,在输入较大的情况下,存在下述可能性:应力集中在输入偏移的部分处,并且发生变形等。这相应地需要在应力集中处增加部件或构件的板厚度以确保足够的刚度,从而使得难以减轻座椅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使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有效地传递至车体地板的车辆座椅。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包括:构成座椅靠背的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构成座椅坐垫的框架的座椅坐垫框架,并且座椅靠背框架在座椅坐垫框架的后端部处倾斜地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一对移动导轨,这一对移动导轨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的下部,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相对于座椅的座椅中心左右对称;以及支撑导轨,该支撑导轨固定至车体地板并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相对于座椅中心左右对称;并且支撑导轨对移动导轨进行支撑使得移动导轨能够进行滑动运动,其中,在位于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坐垫框架之间的第一联接部以及支撑导轨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投影中,第一联接部布置在支撑导轨的正上方。 在该方面的车辆座椅中,所述一对移动导轨和所述一对支撑导轨分别布置成相对于座椅中心左右对称,并且在位于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坐垫框架之间的联接部以及支撑导轨的沿座椅前后方向(即,当沿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的投影中,联接部布置在支撑导轨的正上方。与例如联接部没有布置在支撑导轨的正上方的结构相比,这相应地使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能够传递至车体地板,而在例如从座椅靠背框架至支撑导轨的传递期间没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偏移。即,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能够通过座椅坐垫框架、移动导轨和支撑导轨有效地传递至车体地板。 应注意到,本文所描述的“联接部和支撑导轨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投影”指的是联接部和支撑导轨在与座椅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投影。另外,本文所描述的“联接部......布置在支撑导轨的正上方”包括联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支撑导轨上方的区域中的情况。 上述方面的车辆座椅还可以包括将座椅坐垫框架联接至移动导轨的高度调节机构,其中,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前侧连杆构件和后侧连杆构件,该前侧连杆构件将座椅坐垫框架的前端部联接至移动导轨的前端部,该后侧连杆构件将座椅坐垫框架的后端部联接至移动导轨的后端部;并且在分别将前侧连杆构件和后侧连杆构件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和移动导轨的第二联接部以及支撑导轨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投影中,第二联接部分别布置在支撑导轨的正上方。 上述车辆座椅使得能够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的操作而调节座椅坐垫框架的相对于移动导轨的高度。 另外,在将前侧连杆构件和后侧连杆构件相对应地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和移动导轨的联接部以及支撑导轨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投影中,联接部分别布置在支撑导轨的正上方。这相应地使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有效地传递至车体地板,而在例如从座椅坐垫框架至支撑导轨的传递期间没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偏移。 上述方面的车辆座椅还可以包括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布置在支撑导轨中的每个支撑导轨的中央处并且将支撑导轨中的每个支撑导轨固定至车体地板。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支撑导轨各自通过布置在导轨中央处的固定构件固定至车体地板,从而使得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能够有效地从移动导轨传递至车体地板。 在上述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坐垫框架两者都可以构造成相对于座椅中心左右对称。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坐垫框架两者都构造成相对于座椅中心左右对称,从而使得与例如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坐垫框架两者都构造成相对于座椅中心左右不对称的情况相比,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能够有效地传递至车体地板。 另外,在车辆座椅布置在车辆的右侧处以及在车辆座椅布置在车辆的左侧处的情况下,车辆座椅的至少座椅靠背框架、座椅坐垫框架、移动导轨和支撑导轨能够构造成通用的构件。 上述方面能够提供了车辆座椅,其中,从就坐乘员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输入有效地传递至车体地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从座椅的斜左前方观察到的第一不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图2为从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观察的图1所示座椅框架下部的侧视图。 图3为沿着图2中的箭头3X-3X截取的截面图。 图4为沿着图2中的箭头4X-4X截取的截面图。 图5为从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观察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下部的侧视图。 图6为沿着图5中的箭头6X-6X截取的截面图。 图7为沿着图5中的箭头7X-7X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下面说明关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应注意的是在每个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并且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车辆座椅10的前方、上方和宽度方向分别与车辆的前方、上方和宽度方向相对应。 如图1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设置有构成座椅靠背12的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4、和构成座椅坐垫20的框架的座椅坐垫框架22,并且座椅靠背框架14在后端部24B处倾斜地联接至座椅坐垫框架22。座椅靠背框架14和座椅坐垫框架22各自具有附接的座椅衬垫,附图中未示出,并且这些座椅衬垫中的每个座椅衬垫的表面覆盖有座椅覆盖材料,附图中未不出。 座椅靠背框架14设置有:一对靠背侧框架16,该靠背侧框架16分别构成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侧部;上管部18,该上管部18构成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的座椅上部;以及靠背面板19,该靠背面板19在座椅下侧和背面(后面)处横跨在两个靠背侧框架16之间。 靠背侧框架16沿座椅上下方向延伸。靠背侧框架16中的每一个靠背侧框架均由钢板制造,其中,板厚度方向为座椅宽度方向,并具有下述形状(大致C形的横截面轮廓):在该形状中,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各自朝向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座椅中心的同义词,下文中进行解释)折弯。 上管部18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其中,上管部18的两个端部朝向座椅下方弯曲并且固定至两个靠背侧框架16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构成座椅靠背的框架;座椅坐垫框架,所述座椅坐垫框架构成座椅坐垫的框架,并且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在所述座椅坐垫框架的后端部处倾斜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框架;一对移动导轨,所述一对移动导轨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框架的下部并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相对于所述座椅的座椅中心左右对称;以及支撑导轨,所述支撑导轨固定至车体地板并沿所述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相对于所述座椅中心左右对称,并且所述支撑导轨对所述移动导轨进行支撑以使得所述移动导轨能够进行滑动运动,其中,在位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与所述座椅坐垫框架之间的第一联接部以及所述支撑导轨的沿所述座椅前后方向的投影中,所述第一联接部布置在所述支撑导轨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康则小野寺健志樱井昭弘羽场慎久保田淳铃木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