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饰板扶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266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饰板扶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门饰板的扶手安装区域并未全部设置为挖空结构,而是将该区域部分设置为挖空结构,而该区域另一部分位于门饰板正面的一侧,则具有朝向驾驶室方向的凸起壳体,且凸起壳体的表面形状与扶手的曲面壳体的内表面形状相匹配。由于门饰板正面的凸起壳体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因而提高了门饰板的强度;扶手的曲面壳体开口边缘固定于门饰板的扶手安装区域边缘安装于门饰板正面后,凸起壳体还能够从扶手的曲面壳体内表面对扶手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扶手的安装强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门饰板扶手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车门由车门外板和门饰板构成,门饰板ll正面(即朝向驾驶室的一面)通常会安装扶手12,参见图1。其中,扶手12通常为曲面壳体。由于安装在门饰板11正面的扶手12的曲面壳体内部,通常还需安装例 如车门玻璃自动升降的开关控制面板、曲面壳体的辅助安装结构等其他部 件,因此,门饰板11的扶手安装区域(即门饰板被扶手覆盖的区域),通 常设置为形状与扶手12的曲面壳体开口面相同的挖空结构。这样,将扶手 12的曲面壳体开口边缘固定(例如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于门饰板11正面 挖空结构的边缘,即可实现扶手12的安装,且由于挖空结构的存在,还可 实现扶手12的曲面壳体内部的其他部件的安装。但是,由于在门饰板11设置了挖空结构,因而降低了门饰板11的强度。 当扶手12受到平行于门饰板11方向的外力时,例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向下 的外力,门饰板ll则会产生变形,尤其是挖空结构边缘处的变形会更加强 烈,甚至断裂,以致扶手12脱落。虽然现有方案中,可以在门饰板ll背面 挖空结构的边缘设置一图加强筋,但由于门饰板11的背面与车门外板间的 间隔有限,因而使得加强筋的高度有限,从而采用加强筋增加的强度也不高。 可见,现有门饰板与扶手的安装方式,会降低门饰板的强度,且无法保 证扶手的安装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饰板扶手组件,能够提高门饰板的强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门饰板扶手组件,包括门饰板、扶手,所述扶手为曲面壳体,且所述曲面壳体的开口边缘固定于所述门饰板正面的扶手安 装区域,所述扶手安装区域的一部分为挖空结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门饰板正面的一侧具有凸起壳体;所述凸起壳体的表面形状与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表面形状相匹配。 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扣接与所述凸起壳体的外表面。 所述门饰板正面的凸起壳体上表面具有垂直于所述门饰板的加强筋。 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朝向所述扶手安装区域的开口边缘,通过多个螺钉固定于所述门饰板正面的扶手安装区域边缘。所述门饰板正面的扶手安装区域的边缘处具有一 圏沉台。 所述沉台底面具有加强筋;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开口边缘内侧的对应位置具有卡槽; 所述卡槽卡接于加强筋。 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与所述凸起壳体拼接。 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朝向所述凸起壳体的一侧具有第 一侧面开口 ; 所述凸起壳体朝向所述扶手的一侧具有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一侧面开口 相同的第二侧面开口;所述凸起壳体的第二侧面开口的边缘与所述扶手的第 一侧面开口的边 缘对齐接触,且所述凸起壳体靠近第二侧面开口的部分外表面与所述扶手的 曲面壳体外表面构成平滑曲面。所述扶手的第一侧面开口下部,背向所述凸起壳体方向倾斜; 所述凸起壳体的第二侧面开口下部,朝向所述扶手方向倾斜; 所述凸起壳体的第二侧面开口的下部自所述第一侧面开口的下部支撑 所述扶手。所述凸起壳体除靠近第二侧面开口的部分外表面之外的其他部分外表面,与门饰板正面的下部构成平滑曲面。所述门饰板背面的下部具有防撞泡沫。 所述防撞泡沫的材料为聚氨酯。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朝向所述扶手安装区域挖空结构的开口边缘,通过 多个螺钉固定于所述门饰板正面的扶手安装区域挖空结构边缘。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中门饰板的扶手安装区域并未全部设 置为挖空结构,而是将该区域部分设置为挖空结构,而该区域另一部分位于 门饰板正面的一侧,则具有朝向驾驶室方向的凸起壳体,且凸起壳体的表面 形状与扶手的曲面壳体的内表面形状相匹配。由于门饰板正面的凸起壳体能 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因而提高了门饰板的强度。进 一 步地,扶手的曲面壳体开口边缘固定于门饰板的扶手安装区域边缘 安装于门饰板正面后,凸起壳体还可以从扶手的曲面壳体内表面对扶手起到 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扶手的安装强度。附图说明图la为现有安装了扶手的门饰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 b为现有安装了扶手的门饰板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门饰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门饰板正面的凸起壳体与扶手配合的截 面示意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门饰板正面的凸起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安装了扶手的门饰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门饰板正面扶手安装区域边缘处的凹陷沉台与扶手配合的示意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门饰板正面扶手安装区域边缘处的加强筋与扶手内侧卡槽配合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门饰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安装了扶手的门饰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IO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安装了扶手的门饰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安装了扶手的门饰板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 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中门饰板的扶手安装区域并未全部设置为挖空结构,而是将 该扶手安装区域的 一部分为挖空结构,另 一部分位于门饰板正面的 一侧具有 凸起壳体,由于门饰板正面的凸起壳体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因而提高了 门饰板的强度;且设置所述凸起壳体的表面形状与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表面 形状相匹配,便于扶手并保证了内饰板组件的美观。 实施例一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门饰板21的扶手安装区域并未全部设置为挖 空结构,而是将该区域部分设置为挖空结构211,而该区域另一部分位于门 饰板21正面的一侧,具有朝向驾驶室方向的凸起壳体212。其中,凸起壳 体212的表面形状与如图1所示的扶手12的曲面壳体表面形状相匹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凸起壳体212的表面形状与如图l所示 的扶手12的曲面壳体表面形状相匹配是指凸起壳体212的外表面形状与 如图1所示的扶手12的曲面壳体内表面形状相同,从而实现将扶手12的曲 面壳体扣接于凸起壳体212的外表面。这样,门饰板21正面的凸起壳体212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从而提 高了门饰板21的强度。而且,将扶手12的曲面壳体朝向门饰板21正面扶手安装区域的开口边 缘,通过例如螺钉或螺栓等方式于门饰板21的扶手安装区域边缘,凸起壳 体212能够从扶手12的曲面壳体内表面对扶手12起到支撑作用,参见图3,从而提高了扶手12的安装强度。参见图3和图4,为了进一步提高门饰板21的强度和扶手12的安装强 度,本实施例中门饰板21正面的凸起壳体212上表面还具有多个垂直于门 饰板21的加强筋213。加强筋213能够提高凸起壳体212的强度,由于提 高了凸起壳体212的强度,因而也进一步提高了门饰板21的强度,并提高 了凸起壳体212从扶手12的曲面壳体内表面给予扶手12的支撑强度。本实施例中安装了扶手的门饰板正面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可分别参见 图la和图lb。相应地,仍参见图3和图4,由于凸起壳体212上表面具有加强筋213, 因此,凸起壳体212的上表面需要与扶手12的曲面壳体内表面具有一定的 间隙,且该间隙应大于等于加强筋213的高度。如果扶手12曲面壳体朝向门饰板21正面扶手安装区域的开口边缘通过 螺钉或螺栓固定于门饰板21的扶手安装区域边缘,则扶手12受到平行于门 饰板21方向的压力会对螺钉或螺栓产生剪切力,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饰板扶手组件,包括:门饰板、扶手,所述扶手为曲面壳体,且所述曲面壳体的开口边缘固定于所述门饰板正面的扶手安装区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安装区域的一部分为挖空结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门饰板正面的一侧具有凸起壳体; 所 述凸起壳体的表面形状与所述扶手的曲面壳体表面形状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杨均欢刘利平章守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