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996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椅装置,包括:坐垫,设置于车辆中;座椅靠背,枢转连接于所述坐垫,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向前折叠,以便叠置于所述坐垫之上;座椅存放单元,其中所述坐垫及所述座椅靠背以折叠状态存放;头枕,经由枢转构件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当所述坐垫及所述座椅靠背被折叠时,所述头枕能够存放于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部支撑面及所述坐垫的就座表面之间限定的空隙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置涉及座椅装置,其构造方式为可以将车辆地板上的座椅以折叠状态存放于车辆地板上的座椅存放单元中。
技术介绍
有一种座椅装置,其中为后排乘客设置的后座椅设置在车内后部。当后座椅上没有乘客时,后座椅被折叠以便在车内后部扩展出行李存放空间(货物存放空间)。举例来说,后座椅的坐垫的前端侧与地板的上表面侧以铰链连接。座椅靠背向前朝坐垫折叠,然后后座椅绕铰链向前旋转并且放入后排乘客的脚部空间。脚部空间被用作座椅存放单元。由于此后座椅存放处理,因而行李存放空间可以被扩展并且被有效利用。如前座椅一样,后座椅也设置有头枕,用于确保乘客的安全。为保证存放后座椅的存放空间并且扩展后部视野,需要将头枕设小。然而,考虑到安全及强度,而且为了符合法律要求,需要将头枕增大。如
技术介绍
,例如JP-A-11-198697中所公开的,为了存放后座椅,要预先将这样的头枕从座椅靠背上卸下,并且放入储物箱,一个位于车内后端、驾驶室后面的专用存放空间中。在从前述JP-A-11-198697中的实例单独公开的座椅装置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后座椅100的坐垫110的后端侧经由铰链销160连接于地板的上表面侧120。后座椅100存放于存放凹部130中,该存放凹部130进而设置于地板的上表面。在后座椅100存放于存放凹部130之前,将头枕140向前旋转以减少其突出的量(m),并且座椅靠背150如双点划线所示折叠在后座椅上。然后,将已折叠后座椅100作为整体向后旋转,并且如实线所示存放于存放凹部130中。从而,平放并且扩展行李存放空间。如JP-A-11-198697中所公开的现有技术的实例所述的,头枕可固定于座椅靠背并可从座椅靠背上卸下,这种类型的头枕再次使用时,每次都要从存放箱中取出,并且需要固定于座椅靠背上。因此,头枕的存放以及再次固定操作是麻烦的。而且,存放箱不能作为通用箱使用。如图7中所示,当头枕140相对于座椅靠背150折短,并且后座椅100作为整体存放于存放凹部130(其中座椅靠背150折叠在坐垫上)中时,存放凹部130的沿车体纵向的宽度Lt等于宽度Lm及宽度m之和。该宽度Lm是座椅靠背150与座椅以及坐垫110叠置后的宽度。宽度m是头枕140的突出宽度。这样,存放空间变得相对较大。另外,当车辆在后座椅100没有存放于存放凹部130中时行驶时,甚至当头枕140被折短时,驾驶者的后视野被遮挡与头枕140的突出宽度m相对应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装置,能够将座椅靠背、坐垫及头枕折叠至较小尺寸,同时具有高操作效率;能够减小存放这些部件的座椅存放空间,并且能够节省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装置,包括坐垫,设置于车辆中;座椅靠背,可枢转地连接于坐垫上,座椅靠背能够向前折叠以便叠置于坐垫之上;座椅存放单元,坐垫及座椅靠背以折叠状态存放于其中;以及头枕,经由枢转构件连接到座椅靠背,当坐垫及座椅靠背被折叠时,头枕能够存放于座椅靠背的背部支撑面与坐垫的就座表面之间所限定的空隙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枢转构件使得头枕能够旋转,以叠置于座椅靠背的背部支撑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头枕通过枢转构件可枢转地支撑于头枕的前后方向中心之前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坐垫及座椅靠背被摆动并存放于设置在车辆地板中的座椅存放单元中,同时头枕存放于空隙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坐垫及座椅靠背被旋转并存放于设置在车辆地板中的座椅存放单元中,同时头枕存放于空隙中。根据第一方面,头枕可以向座椅靠背的背部支撑面折叠,并且以紧密保存状态存放于已折叠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而不向外突出。因此,设置于地板中的座椅存放单元中的存放空间(短折叠座椅体整个存放于其中)可以比较小型化,即可以节省空间,从而车辆内部空间整体上可以被有效地利用。另外,由于可以比较容易地确保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因此保存在空隙中的头枕的外形及尺寸上的限制比较少,并且增加头枕尺寸的要求可以被满足。另外,当座椅靠背及坐垫被折叠时,不需要卸下头枕,座椅折叠操作的操作效率高。根据第二方面,头枕可以下降大致180°,从而通过枢转构件,头枕可以叠置在座椅靠背上,这使得头枕能够顺利地存放于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根据第三方面,头枕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前后方向中心的前部。因此,当头枕处于非使用位置时,头枕可以顺利地放置于座椅靠背前面的位置,从而不必在座椅靠背中设置大的凹部。这能够改善座椅的乘坐舒适度及外观。当头枕位于使用位置时,头枕可以顺利地放置在其相对靠后侧的位置,以改善座椅的乘坐舒适度。根据第四方面,由于已折叠座椅体通过平行连杆机构移动至下部存放位置,因此座椅体移动力处于低水平,令人满意。根据第五方面,已折叠座椅体(其中头枕被设置于座椅靠背和坐垫之间的空隙中)整体可以旋转并存放于设置在地板中的座椅存放单元中,座椅存放操作的操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旅行车式车辆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使用图1中所示座椅装置的车体后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切除剖视示意图; 图3是在图1所示座椅装置中使用的后座椅支撑结构的局部切除放大剖视图;图4是用于将图1所示座椅装置中所使用的座椅靠背上部及头枕连接在一起的枢转构件的侧视图;图5是用于将图1的座椅装置中所使用的座椅靠背上部及头枕连接在一起的枢转构件的正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采用的旅行车式车辆的后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切除示意图;以及图7是示出了
技术介绍
的座椅装置的座椅存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及图2示出了一种车辆,其中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车辆1是旅行车式车辆,在其内部2的前部设置有一对前座椅3,在其内部2的后部设置有一对后座椅4。左、右座椅对称地设置,将主要描述左后座椅4。后座椅4具有坐垫5、座椅靠背6及头枕7。坐垫5包括座椅的坐垫框架8,其构成骨架结构;多个弹簧(未示出),固定于框架8所限定的空间内;以及用于覆盖这些部件的衬垫构件(未示出)和表皮构件(未示出)。如图1所示,构成坐垫5上表面的就座表面fc在就座表面的左端、右端及前端的外部周围位置e1相对向上隆起,并由此在由就座表面的中部延伸至后部的中后部区域e2构成凹部。当下面将要描述的头枕7的后表面hf叠置于中后部e2上时,中后部区域e2的尺寸容许头枕7的主要部分能基本叠置于中后部区域e2上。坐垫5的坐垫框架8的左端及右端部分靠近后端部分具有向上突出的铰链9。如图3所示,每个铰链9的上部,而不是下部,以阶梯方式向座椅外侧弯曲。另外,铰链9的上前部设置有枢孔30,而在其上后部设置有座椅调整器12。沿车宽方向Y延伸的枢转支撑销(或杆)20经由树脂支撑件301穿过铰链9的枢孔30。枢转支撑杆20支撑左后座椅4,并且其左、右末端经由支架201固定于地板10上。枢转支撑杆20设置为沿车宽方向Y横跨存放凹部40的开口上方的位置,该存放凹部形成稍后将描述的座椅存放单元,位于枢转支撑杆的左、右两端的支架201固定于存放凹部40的开口的左、右边缘部分。座椅靠背6经由座椅调整器12固定于铰链9的后上部。座椅调整器12使用一种结构,其中座椅靠背6的倾斜角度可被移动至乘客规矩地(regularly)坐在座椅上并且可以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装置,包括:坐垫,设置于车辆中;座椅靠背,其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坐垫,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向前折叠,以便叠置于所述坐垫上;座椅存放单元,所述坐垫及所述座椅靠背以折叠状态存放于其中;以及头枕,经由枢转构件连接 到所述座椅靠背上,当所述坐垫及所述座椅靠背被折叠时,所述头枕能够存放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部支撑面与所述坐垫的就座表面之间限定的空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西康治岸田俊夫川上裕之古谷靖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难波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