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8716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1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上配置有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主像素区域及至少一个亚像素区域,其中主像素区域的第一色阻厚度大于亚像素区域的第二色阻厚度;薄膜晶体管,分别连接于数据线、扫描线和像素电极;存储电容,连接于所述像素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像素区域、亚像素区域的不同色阻厚度,使其在相同驱动电压下对液晶层产生不同的驱动效率,从而改善其组装的显示设备的大视角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较小,当观看者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时,便无法清楚地看见液晶显示面板所呈现的影像。因此近几年业界纷纷投入具备广视角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研究与生产。广视角功能常用技术包括:通过特殊图案的像素电极,使得当施加电场于液晶显示面板时,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方向的倾斜角度,进而实现广视角的目的。像素电极一般需通过贯穿孔及连接图案与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然而因连接图案会将一部分的像素电极垫高,如此的结构会使得连接图案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产生错乱。然而,一旦液晶分子产生非预期中的倾倒方向,反而会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影响显示效果,无法实现稳定的广角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透光率低、液晶易倾倒而导致不能提供稳定广视角功能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主像素区域及至少一个亚像素区域,其中主像素区域的第一色阻厚度大于亚像素区域的第二色阻厚度;薄膜晶体管,分别连接于数据线、扫描线和像素电极;以及存储电容,连接于所述像素电极。优选地,所述像素电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渡像素区域,位于所述主像素区域与所述亚像素区域之间,第一过渡像素区域的第三色阻厚度位于所述第一色阻厚度与所述第二色阻厚度之间,且所述第三色阻为一预设高度或一渐变的高度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像素区域呈三角形、阶梯形、或圆弧形中的一种。优选地,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从所述像素电极贯穿至所述薄膜晶体管,并在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表层铺设金属层以形成所述数据线,使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像素电极。优选地,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从所述像素电极贯穿至所述存储电容,并在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表层铺设金属层,以连接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存储电容。优选地,所述像素电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渡像素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或/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一侧或两侧,第二过渡区域的第四色阻厚度为从所述第一色阻厚度或第二色阻厚度开始递减的渐变区间。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像素区域呈三角形、阶梯形、或圆弧形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电极,连接于所述扫描线;源电极,连接于所述连接于所述数据线,接收电子输入;漏电极,连接于所述像素电极,进行电子输出;以及有源层,由铟镓锌氧化物材料制成,用于形成导电沟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晶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生成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和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主像素区域及至少一个亚像素区域,所述主像素的第一色阻厚度大于所述亚像素的第二色阻厚度;制备第二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分子,用以形成液晶层。优选地,在生成像素电极的步骤中,还包括:生成至少一个第一过渡像素区域,位于所述主像素区域与所述亚像素区域之间,第一过渡像素区域的第三色阻的厚度介于所述第一色阻厚度与所述第二色阻厚度之间;和/或生成至少一个第二过渡像素区域,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一贯穿孔和/或所述存储电容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二贯穿孔的两侧,第二过渡区域的第四色阻厚度为从所述第一色阻厚度或所述第二色阻厚度开始递减的渐变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置主像素区域、亚像素区域的不同色阻厚度,使其在相同驱动电压下对液晶层产生不同的驱动效率,从而改善其组装的显示设备的广视角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液晶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A~图2D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不同形状的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薄膜晶体管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液晶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曝光程序中的示意图;图7A和图7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光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所示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及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其中,第一基板1上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1、存储电容12和像素电极13。其中,像素电极13覆盖在薄膜晶体管11与存储电容12之上。像素电极13,包括至少一个主像素区域131及至少一个亚像素区域13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渡像素区域133、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过渡像素区域134。其中,主像素区域131的第一色阻厚度大于亚像素区域132的第二色阻厚度,使得主像素区域131上液晶层所形成的第一盒厚d1小于所述亚像素区域132上液晶层所形成的第二盒厚d2。可以理解的是:液晶的盒厚与液晶层3的双直射率及螺距之间有一个最佳匹配值,在同一液晶面板中不同的匹配值,会导致液晶层不同的响应效率。在本专利技术中,主像素区域131的盒厚比亚像素区域132的盒厚要薄一些,差异至少大于0.2微米,以保证主像素区域131对应的液晶分子比亚像素区域132对应的液晶分子效率有明显差异。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2A~图2D所示,在主像素区域131与亚像素区域132之间可能为直接过渡(如图2A),也可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渡像素区域133,位于所述主像素区域131与所述亚像素区域132之间,所述第一过渡像素区域133的第三色阻的厚度介于主像素区域131的第一色阻厚度与亚像素区域132的第二色阻厚度之间,且所述第三色阻为一预设高度或一渐变的高度区间。其中,所述预设高度为介于第一色阻厚度与第二色阻厚度之间,不再赘述。而渐变高度区间,如三角形(如图2B)、阶梯形(如图2C)、或凸起或凹进的圆弧形(如图2D)中的一种。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色阻厚度是指从基板到色阻顶端的高度,如果部分色阻的底部覆盖了部分薄膜晶体管或存储电容,本文所指的色阻厚度亦是指从基板上起算。其中像素电极13中的色阻,是将红、绿、蓝(RGB)三层彩色滤光层叠层涂布在薄膜晶体管11的上方形成的。且,色阻与薄膜晶体管共同构成彩色滤光片叠加薄膜晶体管(COA,ColorFilterOnArray)结构。由于色阻是直接形成于薄膜晶体管11上,因此不会产生对位误差。因此,这种COA结构本身即具有较佳的分辨率且其像素的开口率亦较高。如图3所示,为薄膜晶体管的效果示意图,所示薄膜晶体管11的源电级S、栅电极G、漏电极D分别连接于数据线14、扫描线15、像素电极13以及存储电容12,用于控制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的: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主像素区域及至少一个亚像素区域,其中主像素区域的第一色阻厚度大于亚像素区域的第二色阻厚度;薄膜晶体管,分别连接于数据线、扫描线和像素电极;以及存储电容,连接于所述像素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的: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主像素区域及至少一个亚像素区域,其中主像素区域的第一色阻厚度大于亚像素区域的第二色阻厚度;使所述主像素区域和所述亚像素区域在相同电压下对液晶层产生不同的驱动效率;薄膜晶体管,分别连接于数据线、扫描线和像素电极;以及存储电容,连接于所述像素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渡像素区域,位于所述主像素区域与所述亚像素区域之间,第一过渡像素区域的第三色阻厚度位于所述第一色阻厚度与所述第二色阻厚度之间,且所述第三色阻为一预设高度或一渐变的高度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像素区域呈三角形、阶梯形、或圆弧形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从所述像素电极贯穿至所述薄膜晶体管,并在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表层铺设金属层以形成所述数据线,使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像素电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从所述像素电极贯穿至所述存储电容,并在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表层铺设金属层,以连接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存储电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渡像素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