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宗专利>正文

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40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可适用于一般轿车或是高级轿车上的座椅,其在枕头下方有一本体,本体前方设有一夹掣片,本体与夹掣片间夹掣一固定杆,固定杆穿套了两调整块,各调整块可由内六角螺丝定位于固定杆上,各调整块的底部分别设有一调整杆,若干定位槽间隔形成在调整杆上,调整调整块横向位置且转动调整杆调整定位槽的方向,以配合各种车辆的座椅卡固使用,以达到可大幅节省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本技术中的活动枕头可适用于一般轿车或高级轿车中所使用的座椅,其结构包括有一组调整杆,可调整其左、右的位置以供配合各种不同型式的车辆的座椅使用,而调整杆上的定位槽的旋向也可供调整,以配合不同种类厂牌及型式的车辆座椅使用,以达到可大幅节省成本的目的。以目前所使用的最为普遍的轿车而言,大概可区分为一般轿车与高级轿车两种,而于一般的轿车或高级轿车上的汽车座椅处皆设有可供人们头部靠抵之用的枕头,以使人们的头部于汽车行驶中或是未行驶中可得到最佳且最为舒适的支撑状态,以防止人们于汽车上因长时间开车或乘坐车辆时而发生过度疲劳的状况。一般于传统式的汽车上所使用的枕头,大概可区分为一般车所使用及高级车所使用的枕头两种不同的型式,一般轿车上所使用的枕头角度为固定,高级轿车上所使用的枕头为可调式,但是,上述结构于实际使用时却具有如后的缺点无论是一般车辆或高级车辆所使用的枕头于其底部具有一组圆柱形的杆体,且于杆体上以间隔距离形成有若干个定位槽,其中两杆体之间的距离为一定值,位于各杆体上的定位槽方向是一种固定的方向,当将一组圆柱形的杆体相对插入座椅上时,可藉由杆体上的定位槽与汽车座椅内部的卡抵结构相互卡抵定位,以提供枕头的定位之用,但因为两杆体之间的距离为固定的一定值,且各定位槽的方向也具有固定的单一方向,针对不同型式、车种的汽车时,位于汽车座椅上两孔的距离则会有所不同,且与定位槽卡抵的结构亦有不同,故以原有枕头下方的两支固定式杆体则无法配合适用,有成本相对较高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以供配合各种车辆座椅与其卡固使用,以达到可大幅节省制造成本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中,包括一枕头,于枕头底部可配合一本体,该本体纵向剖面呈L形,于本体底部两侧分别形成一长孔,于本体前方设一夹掣片,介于夹掣片与本体间设置一固定杆,于固定杆两侧处分别可供穿套一调整块,调整块底部可由本体底部两侧的长孔朝下凸伸,于调整块上设有螺丝,可将调整块调整夹紧于固定杆上,于调整块底部设有一具有若干定位槽的调整杆,由此,可达到调整两调整杆间的距离,并可使调整杆上的定位槽转动方向,以供配合不同的汽车座椅。前述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中,于本体的后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长孔。前述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中,于夹掣片两侧分别形成有长孔。前述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中,可于调整块底部形成中空管,于中空管内形成有螺纹,于调整杆上形成两段式螺纹部,介于两螺纹部间形成有缩颈部,该缩颈部为可供螺丝的端部抵顶定位。前述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中,于固定杆的两侧正面分别形成有一平面部。本技术的特点在于消费者只需购买一组后即可配合不同车种、型式的汽车座椅使用,具有可大幅节省制造成本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组调整杆可作横向调整时的平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调整杆可作上、下及旋转时的平面及其动作图。图6-9为本技术的调整杆上的定位槽可供转动方向时的俯视平面图。本技术为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如图1-图3中所示),包括有一枕头10,其可由海绵制成,枕头10的底部形成凹槽(图中未示),该凹槽的作用为可供配合一呈片状的本体20,该本体20纵向剖面呈L形,于本体20的底部两侧及后方两侧处分别形成有一长孔21、22,另于本体20的前方设有一夹掣片30,于夹掣片30的两侧处亦分别形成有长孔31。介于夹掣片30的后方与本体20的前方之间以横向设置一圆柱形的固定杆40,于固定杆40两侧的正面分别形成一平面部41,而枕头10、本体20及夹掣片30相对于固定杆40之间为可供枢转,以调整枕头10的角度,于固定杆40的两侧处分别可供穿套一调整块50,该调整块50的底部可由本体20底部两侧的长孔21处朝下凸伸,而于调整块50的上方及前、后位置处分别形成若干螺孔51,于螺孔51内部可供螺合内六角螺丝52,当将内六角螺丝52锁紧时即可将调整块50确实地定位于固定杆40的两侧位置。于调整块50的底部形成一中空管53,于中空管53的内部形成有螺纹54,于中空管53的前、后位置亦分别形成有螺孔51,螺孔51可供螺合内六角螺丝52,于中空管53的底部可螺合一调整杆60,于调整杆60上以纵向的间隔距离形成有若干定位槽61,该定位槽61的作用是为了可供与汽车座椅上的卡抵结构相互配合,于调整杆60上形成两段式螺纹部62、63,介于两螺纹部62、63之间形成有缩颈部64,该缩项部64的作用是为可供藉由内六角螺丝52迫紧于缩颈部64处加以定位。通过上述结构的组合后而使用时(如图4中所示),若是对于不同车种、型式的汽车,其上的汽车座椅的结构会有所不同,此时,只需以内六角扳手将内六角螺丝22旋松,即可调整一组调整块50与调整杆60的间的相对距离,以配合不同车种、厂牌的汽车车辆使用。再如图3、图5中所示,当将中空管53上的内六角螺丝22旋松后,即可便于调整杆60旋转方向之用,亦即为可供旋转调整位于调整杆60上的定位槽61的旋向,而调整杆60上的定位槽61的旋向可为朝向、朝前、朝左及朝后等方向(如图6、7、8、9中所示),以各定位槽61供与不同车辆型式上的汽车座椅上的卡抵结构配合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枕头,于枕头底部可配合一本体,该本体纵向剖面呈L形,于本体底部两侧分别形成一长孔,于本体前方设一夹掣片,介于夹掣片与本体间设置一固定杆,于固定杆两侧处分别可供穿套一调整块,调整块底部可由本体底部两侧的长孔朝下凸伸,于调整块上设有螺丝,可将调整块调整夹紧于固定杆上,于调整块底部设有一具有若干定位槽的调整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特征在于于本体的后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长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特征在于于夹掣片两侧分别形成有长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特征在于可于调整块底部形成中空管,于中空管内形成有螺纹,于调整杆上形成两段式螺纹部,介于两螺纹部间形成有可供螺丝的端部抵顶定位的缩颈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特征在于于固定杆的两侧正面分别形成有一平面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可适用于一般轿车或是高级轿车上的座椅,其在枕头下方有一本体,本体前方设有一夹掣片,本体与夹掣片间夹掣一固定杆,固定杆穿套了两调整块,各调整块可由内六角螺丝定位于固定杆上,各调整块的底部分别设有一调整杆,若干定位槽间隔形成在调整杆上,调整调整块横向位置且转动调整杆调整定位槽的方向,以配合各种车辆的座椅卡固使用,以达到可大幅节省成本的目的。文档编号B60N2/48GK2324004SQ9820901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车辆座椅的活动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枕头,于枕头底部可配合一本体,该本体纵向剖面呈L形,于本体底部两侧分别形成一长孔,于本体前方设一夹掣片,介于夹掣片与本体间设置一固定杆,于固定杆两侧处分别可供穿套一调整块,调整块底部可由本体底部两侧的长孔朝下凸伸,于调整块上设有螺丝,可将调整块调整夹紧于固定杆上,于调整块底部设有一具有若干定位槽的调整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宗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