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抱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911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2:08
一种新型抱桩装置,由上层、中间层、下层组成;上层、下层为固定层,分别单面设置径向滑道和周向滑道,并通过法兰固定在桩架上;中间层为转动层,双面设置环形导轨由上层、下层夹紧,并可沿上层、下层的周向滑道转动,中间层外圈靠近桩架侧布置蜗轮齿与蜗杆联接,中间层内圈为凸轮形式;活动支腿布置在上层、下层的径向滑道之间并可沿径向滑道滑动;电机通过联轴器直接联接蜗杆并固定在桩架上,并使蜗杆与中间层外圈的蜗轮齿啮合。采用电机作为驱动,免去液压缸及液压管路的后期维护工作。由于打桩时径向受力较小,蜗轮蜗杆传动的自锁特性即能实现支腿的定位。具有结构简单、布线灵活、效率高、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容易维护、适应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抱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层(1)、中间层(2)、下层(3)组成;上层(1)、下层(3)为固定层,分别单面设置径向滑道(10)和周向滑道(11),并通过法兰固定在桩架上;中间层(2)为转动层,双面设置环形导轨(5)由上层(1)、下层(3)夹紧,并可沿上层(1)、下层(2)的周向滑道(11)转动,中间层(2)外圈靠近桩架侧布置蜗轮齿(9)与蜗杆(8)联接,中间层(2)内圈为凸轮形式;活动支腿(4)布置在上层(1)、下层(3)的径向滑道(10)之间并可沿径向滑道(10)滑动;电机(7)通过联轴器直接联接蜗杆(8)并固定在桩架上,并使蜗杆(8)与中间层(2)外圈的蜗轮齿(9)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汉斌严怀余孙振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