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座位如机动车座位,并特别调节靠背的调节和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234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特别用于汽车座位靠背的调节与固定装置在座位上设固定配件,在靠背上设可调配件,两者藉确定相对位置的、由楔件构成的偏心部分驱动的、上设对配齿结构的传动机构相连。为防止靠背上的配件在动态运行时因摇动与碰撞出现滑动,在楔件与带动机构间的径向平面上设一个在外周上有至少一个藉其支承在固定配件支承位置上的弹簧件与固定配件的对配齿结构啮合的锁定鼻的锁定环。但可在其转动时通过带动机构的限位件调整脱离对配齿结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用座位如机动车座位并特别调节靠背的调节和固定装置,在座位上安置一个固定配件,它有一个用于靠背的传递调节运动的并可调节的配件是通过一个确定与这个配件相互位置的并借助一个偏心部分可驱动的传动机构相连接的,同时,该传动机构由一个属于一配件的端齿轮和一个属于另一配件的与上述端齿轮啮合的内齿圈构成;在配件上设有对配齿结构,同时该偏心部分通过两个相互倾斜的,对可调配件的支承位置以区域方式握住的楔扇形件构成,而楔扇形件被固定配件的支承位置所握住;该楔扇形件的窄侧端可被一构成套筒的带动臂施加作用,而在楔扇形件的宽侧端之间抓握一个使楔扇形件径向间隙减小时相互撑升的力储存器。在DE 4436101A1中公开了一个开头所述类型的座位调节和固定装置,其中,一个套筒形的带动机构与一个其上一体成形的带动臂被抓握在可形成偏心部分的楔扇形件的窄侧端之间,该楔扇形件的宽侧端被一个力储存器相互撑开,因此,偏心部分就可适应于在支承结构中以及齿结构中作调节运动时连续的容差区域,进而可实现一个径向间隙的减小。在这个公知的解决方案中带动机构的一体设置虽然简化了关节配件的制造和装配,但是,靠背在机动车的动力运行时由于其上发生的力撞击导致的移位问题不能解决。由齿轮和通过楔扇形件构成时偏心部分所组成的传动机构虽然在出现紧急负荷时可通过摩擦连接有自阻作用,但是,在重复性的和较长时间内出现冲击力载荷时靠背的移位就不能可靠地防止了。按照DE 3819346A1的解决方案,为了在锁定情况下可靠的固定靠背已经建议,在关节配件之前连接一个圈簧闸。但是这个圈簧闸是一个附加件,一方面要求结构空间,另一方面还导致关节配件一个明显的加贵。本专利技术任务是,改进上述类型的调节和固定装置,它能在机动车动力运行时使锁定情况中的靠背通过关节配件的可动机构件与简单结构设置的机构之结构吻合的锁定作用可靠地防止移位。这一任务按照本专利技术如此解决在楔扇形件和带动机构之间的径向平面内安置一个锁定环,它的外圆周上置有至少一个可卡入固定配件之对配齿结构中的锁定鼻,它被锁定环所属的并支承在固定配件的支承位置上的弹簧件保持在与对配齿结构的啮合位置,但是,通过带动机构的限位件在其转动时可从该对配齿结构中调节脱出。这个锁定环是一个简单的构件,它能容易地组合在借助偏心部分可驱动的传动机构中,因此,该楔扇形件在通过摩擦连接的锁定位置期间可被防止移位。同时,在关节配件之罩住区域内的锁定环的支承设置在齿轮上。为了在两个转向上将调节运动导入带动机构时锁定环有一个容易的调节性能和另一方面由靠背导致的载荷在两个转向上都能可靠地承担,该锁定环最好设有两个伸出其外圆周的相互间隔安置的锁定鼻,它们相互具有一个适于同时与固定配件之对配齿结构的齿隙相啮合的间距。为了带动机构的调节运动在两个转向上都可以有效地导入锁定环,该锁定环具有两个由其盘平面大约垂直伸出的支承指,其上靠置有带动机构的限位件。使锁定环在调节运动中断时带回到与对配齿结构相啮合的弹簧件最好由两个相对指向的片簧腿构成,其中,每个以单件被捆在该锁定环圆周上之相反对置的侧面上并支承在固定配件之支承位置的圆周上。为此,弹簧支承位置和带动机构限位件的几何结构如此选择,即,片簧腿在固定配件之支承位置上的支承中间和锁定环在带动机构限位件上靠置的支承指构成一个想像的等腰三角形的角点,因此,在转动导入带动机构时锁定环的转动如此进行,即锁定鼻径向往里偏离,这样,该锁定鼻退出固定关节件的对配齿结构。为了通过力储存器无妨碍地对楔扇形件时宽侧端施加作用,该锁定环具有空槽以便放置构成力储存器的施加作用于楔扇形件的宽侧端上的环簧簧腿、同时,锁定环中的空槽最好为对称窗口的结构,而且,与圆周方向成横向延伸的边界壁和径向成倾斜配置,为的是,在转向上为后边的楔扇形件可被防止无限制地挤入在作调节运动时稍微扩大的月牙形的并位于可调配件的支承位置和固定配件的支承位置之间的自由空间中。此外,该锁定环之窗形的空槽是如此确定的,即,在带动机构的调节运动期间,该锁定环可靠地停留在其被调整的位置上并从齿结构回转开如此程度,即该锁定鼻以有间距的方式可从该齿结构旁转过且在锁定鼻和齿结构之间不存在棘轮或噪声。为使楔扇形件在配件之支承位置之间的轴向位置保险可靠,该锁定环具有两个径向往里伸出的支承指,通过它,该楔扇形件的轴向位置被确保。为了确保在调节运动时跟随带动臂的楔扇形件有一个限定的后动,该楔扇形件在其宽侧端分别有一个将相应的环簧簧腿在与每个楔扇形件的纵向延伸大约成横向上紧密围住的空槽。本专利技术插述在附图中的一实施例中且在下面作详细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在座位和靠背之间作为关节配件安置的调节及固定装置实施例分解立体图;图2按照图3中II-II线的组装关节配件侧剖图;图3是图2中所示关节配件沿剖线III-III的垂直截面图;图4是关节配件中央区域在固定的配件时的视图,其中,该带动机构被拆掉,而调节和固定装置处在锁定状态;图5是从关节配件中取出的带动机构侧视图,其中轮毂突出去;图6与图4类似的关节配件中央区域视图,同时,点划线插述的带动机构被操作以调节锁定环;将来插绘的座位和靠背相连接的关节配件10具有一个可与座位相连接的,固定的配件11和一个可与靠背相连的并相对配件11可回转的配件12。该配件11和12是一通过一个包含一个偏心部分的调节件13相互连接的,该调节件13是设置为传动装置结构的调节及固定装置的构件并作为套筒形的带动机构20。属于这个调节和固定装置的还有一个例如通过将配件11模压而成的端齿轮15,其带有外齿结构16,其可与一个例如同样通过冲模压构成的配件12之齿环17的内齿结构18相啮合。该外齿结构16的顶圆直径比内齿结构18的根圆直径小至少一个齿高。该齿结构16和18具有相差至少一齿的齿数,同时,该内齿结构18的齿数多于外齿结构16的齿数。这种配置如此选定,即,内齿结构18可以在外齿结构16上滚动。该配件12具有一个相对其内齿结构18对中的伸出颈19,它构成一个支承位置用于套筒结构的带动机构20。这个最好用塑料构成的带动机构20包括一个轮毂21,它可转动地支承在配件12的伸出颈19中。同时,和轮毂21连接一个部分搭叠住伸出颈19的并和轮毂21有径向间距的带动机构臂22,它本身同样如在关节配件10之外侧面上的轮毂21一样过度到一个搭叠关节区域的盖盘23。在带动臂22的平面内有两个楔扇形件24用其内表面支承在伸出颈19上,该楔扇形件24用其外周表面使定位支承环25被支承在一个同样构成支承位置的具有端齿轮15的关节件11的伸出颈26上。在楔扉形件24的狭窄端面侧以相对带动臂22较小间距处于关节配件的锁定位置时,则楔扇形件24之宽的端面侧通过一个用作力储存器的环弹簧27的弹簧腿28被加以相互张开地作用。这些楔扇形件与关节件12的伸出颈19一起产生一个偏心部分,通过它,齿圈17的内齿结构18与配件11的端齿轮之齿结构16相啮合在偏心最高点的径向延伸处。在楔扇形件24时的区域内并在带动机构20上相邻于盖盘23且在轮毂21两侧分别制有安装表面29,其连接到带动臂22上,它伸出于上述安装表面29。该带动机构20的轮毂21在中心有一个连续的成型的容纳孔,其中,配合一个相应成型的未插绘的传递杆,以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座位,如机动车座位特别是用于相对座位调节靠背的调节和固定装置,在座位上安置一个固定的配件,它与一个用于靠背的传递调节运动的并可调节的配件是通过一个相互确定这个配件位置的并借助一个偏心部分可驱动的传动机构相连接时,同时,该传动机构由一个属于一配件的端齿轮和另一配件之一与上述端齿轮啮合的内齿圈构成;在配件上设有对配结构,同时,该偏心部分通过两个相互倾斜时,对可调配件的支承位置以区域方式握住的楔扇形件构成,其被固定配件的支承位置所握住;该楔扇形件的窄侧端可被一构成套筒的带动臂施加作用,同时,在楔扇形件的宽侧端之间抓握一个使楔扇形件径向间隙减少的相互撑开的力储存器,其特征在于: 在楔扇形件(24)和带动机构(20)之间的径向平面内安置一个锁定环(31),它的外圆周上至少置有一个可与固定配件(11)之对配齿结构(30)相啮合的锁定鼻(32),它被一具锁定环(31)所属的支承在固定配件(11)之支承位置(26)上的弹簧件(35)保持与对配齿结构(30)相啮合,但是,通过带动机构(20)的限位件(34)在其转动时可被调节从对配齿结构(30)中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福斯U莱曼
申请(专利权)人:凯波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