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及代料栽培培养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447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0:03
一株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及代料栽培培养基,涉及一株桦褐孔菌及栽培培养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筛选和驯化提供一株适合杂木屑-玉米芯人工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菌株。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297。代料栽培培养基为杂木屑-玉米芯培养基是按质量百分比将45%~50%杂木屑、38%~42%玉米芯、8%~12%麦麸、1%~4%豆粉、0.5%~2%白糖、0.5%~2%石膏混合,然后加水至培养基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制成,其pH自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加速桦褐孔菌大规模人工栽培推广,解决资源不足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桦褐孔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前提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桦褐孔菌大规模人工栽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株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及代料栽培培养基,涉及一株桦褐孔菌及栽培培养基。本专利技术通过筛选和驯化提供一株适合杂木屑-玉米芯人工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菌株。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297。代料栽培培养基为杂木屑-玉米芯培养基是按质量百分比将45%~50%杂木屑、38%~42%玉米芯、8%~12%麦麸、1%~4%豆粉、0.5%~2%白糖、0.5%~2%石膏混合,然后加水至培养基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制成,其pH自然。本专利技术可加速桦褐孔菌大规模人工栽培推广,解决资源不足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桦褐孔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前提条件。本专利技术用于桦褐孔菌大规模人工栽培。 CGMCC No.10297 20141225【专利说明】一株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及代料栽培培养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桦褐孔菌及栽培培养基。
技术介绍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Fr.) Pilat)为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呈瘤状,一般生于桦树上,可引起树木的白腐病。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东欧、俄罗斯、波兰等地,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桦褐孔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桦褐孔菌的药效已被证明具有治疗各种癌症(胃癌、肝癌、肠癌、各种消化器官的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同时还可用来防治艾滋病,具有抗衰老和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的作用。桦褐孔菌的神奇功效,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必要去研宄、开发。随着人类对菌类药物的重新认识,桦褐孔菌在全球范围内将会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我国对桦褐孔菌的研宄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上,还是在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上的研宄仍处于研宄实验阶段,尤其是在代用原料选择和菌株驯化栽培上开展研宄很少,大规模人工栽培尚未见报道,也没有使用杂木肩成功栽培的报道。目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品种现存较少,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与供给不足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产品价格年年攀高,人工培育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还未实现桦褐孔菌的野生资源替代开发和大规模人工栽培应用开发。 野生桦褐孔菌价格昂贵,为桑黄的2?3倍,是灵芝的7?8倍,且子实体野生资源有限,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栽培技术由于受现阶段菌株出实困难、栽培原料受限和配方不适宜的制约,人工栽培产量偏低,不能满足目前保健和药用需求。驯化筛选适宜人工栽培的菌株和栽培配方及进行人工高产栽培尤为重要,近年来对菌株驯化及栽培的研宄均采用桦木肩为主要代用料对人工栽培进行初探,已成功培养获得栽培菌核,但野生菌株驯化困难,栽培配方及优化栽培条件不适宜,使现存桦褐孔菌出核生物学效率极低;而栽培原料(桦木肩)的局限性更制约了桦褐孔菌大规模人工栽培推广。未涉及使用其他广泛树种木肩为培养基配方出核,未涉及菌株与配套培养基高产出核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筛选和驯化提供一株适合杂木肩-玉米芯人工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菌株。 本专利技术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为桦褐孔菌1号,属于褐卧孔菌属(Poriahypobrunnea Petch),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N0.10297。 本专利技术的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1号适合在杂木肩-玉米芯培养基代料栽培,出菌核快,一般菌丝满袋后7?10天出核,菌核为圆形或长椭圆型,子实体坚实致密、褐色,子实体生长期为30?40天,生物学效率20%?30%。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C,最适pH值是6.5?7.0。 该菌对培养基原料要求广泛,普通杂木肩(除松树、杉树、樟树等树种外,榆树、柞树、椴树、柳、楓、檀、栎树、色树等)及玉米芯配料栽培中,对基质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适宜杂木肩和玉米芯代料栽培。 本专利技术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所用代料栽培培养基为杂木肩-玉米芯培养基,杂木肩-玉米芯培养基是按质量百分比将45%?50%杂木肩、38%?42%玉米芯、8%? 12%麦麸、1 %?4 %豆粉、0.5 %?2 %白糖、0.5 %?2 %石膏混合(干料组分之和为百分之百),然后加水至培养基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制成,其pH自然。 本专利技术利用杂木肩-玉米芯培养基驯化野生菌株,筛选出一株适合广泛培养基人工栽培的野生桦褐孔菌菌株;利用东北广泛存在的廉价易得的杂木肩原料(榆树、柞树、椴树、柳、楓、檀、栎树、色树等)和玉米芯,通过合理配方复配,使用广泛低廉的原材料下脚料,获得高生物转化率的人工培养菌核,实现了配方经济、合理、高效,方法可控、简单易行。本专利技术的菌株及栽培配方突破了以往桦褐孔菌栽培原材料受仅可使用桦木肩限制的局限性,可加速桦褐孔菌大规模人工栽培推广,解决资源不足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桦褐孔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前提条件。该项研宄将有助于开展药用真菌的大力开发利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人类身体健康,为进一步新型保健食品和抗癌药剂药用真菌的药品开发奠定基础,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和进行深入的科技研宄具有重大意义。 本专利技术桦褐孔菌1号,属于褐卧孔菌属(Poria hypobrunnea Petch),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0.10297。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桦褐孔菌菌株ISSR扩增图谱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为桦褐孔菌1号,属于褐卧孔菌属(Poria hypobrunnea Petch),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25日,保藏编号为 CGMCC N0.10297。 本实施方式桦褐孔菌1号的菌种来源:是由桦褐孔菌野生子实体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物,子实体采自吉林省桦甸市二道甸子镇。 本实施方式桦褐孔菌1号是根据《真菌鉴定手册》和《中国真菌志》判定为褐卧孔菌属(Poria hypobrunnea Petch)。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菌株ISSR指纹鉴定,按以下步骤实现: 选用5株野生分离的桦褐孔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DNA指纹多态性(ISSR)分析,比较菌株差异性。 菌株分别接种于cH)培养基中,25°C摇瓶140r/min培养7d,收集菌丝体,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DP305-03,天根生化)提取总DNA。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DNA浓度,-20°C保存备用。ISSR-PCR分析:以供试栽培菌株的DNA作为模板,在菌株中选出能够扩增出清晰条带且多态性和重复性高的引物进行ISSR分析。实验从10个被选引物中筛选出的ISSR引物为:AGAG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株适合代料栽培的桦褐孔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29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增华张丕奇张介驰高娃戴肖东刘佳宁马银鹏孔祥辉马庆芳陈贺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