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基原料的三次发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61715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培养基原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发酵方法,将培养基原料转化降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乃至单分子矿物盐,利于蘑菇吸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培养基原料的三次发酵方法,将棉籽壳、禾秆、菌渣、玉米粉和麸皮按照以下步骤发酵:预发酵:将棉籽壳和菌渣混合后,添加一定比例的矿物元素,然后加入EM菌原液拌匀,调节含水量,密封发酵15-20d;产物晾干或烘干后粉碎,得到预发酵料;初次发酵:将预发酵料与禾秆、玉米粉、麸皮混合后为初次发酵原料,添加EM菌原液和食盐混合均匀,调整含水量,密封发酵7-10d;二次发酵:向初次发酵产物中加入干牛粪和干鸡粪,继续发酵10-15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培养基原料

技术介绍
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在营养物质中以含碳物质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质和无机盐。蘑菇需要的含碳物质,基本上是有机的化合物,来自植物体,由禾杆供给。禾杆中含有丰富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畜粪中也含有纤维素等成分。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当其分解成可溶性的物质时才能被菌丝吸收。当半纤维素在转变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之后,首先被蘑菇所利用,纤维素在转变为蔗糖、麦芽糖、乳糖等之后,接着被蘑菇所利用,随后木质素才被利用。蘑菇需要的含氮物质有氨态氮和有机态氮及尿素等。氨态氮和有机态氮可以增加蘑菇的产量,但施用氨态氮过量,则对菌丝的生长有极大的危害。铵盐的利用,主要决定于培养料的酸碱度,施用过多造成酸性环境,会延迟蘑菇生长。蛋白质不能为蘑菇直接利用,但能利用其分解以后的氨基酸及肽类等。尿素除对培养料发酵有良好的作用外,对形成子实体也是必需的营养物质。钾、磷、钙、镁、硫等矿质元素也是蘑菇不可缺少的。很少的钾就能满足蘑菇的要求。在钙存在时,钾的效果更明显,但过量的钾则对菌丝的发育有害。磷是蘑菇菌丝体发育所必要的元素。钙的重要作用,可以促进蘑菇菌丝的生长,帮助蘑菇形成子实体;当钾、镁、钠、磷元素存量过多时,钙可以抵销它们对于蘑菇营养生理的有害影响;钙还可在培养料发酵后使腐殖质胶体变为凝结状态,从而使培养基不致粘稠而成疏松状态。镁对酶类的作用,由于钙的存在而被加强。硫是蘑菇生长必要的元素,因在培养料中施用石膏,其中含量足够,也不需外加。铁是蘑菇菌丝体生长必需的元素,但用量过多时反而有害。锌是蘑菇完成同化作用所必需的元素。铜是某些酶类的一种基本组成成分,似有刺激蘑菇生长之效。钼对蘑菇形成含氮物质有重要作用。铁、锌、铜、钼微量元素,以微量起作用,培养料中一般含有足够的微量元素,供蘑菇生长之用。但是采用以稻草等禾轩为主的人工合成培养料时,除加入各种化肥外,还应添加各种微量元素,以满足蘑菇生长的需要。蘑菇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诸多元素,都可以在培养基的基本原料如秸杆、玉米粉、木粉、麸皮和棉籽壳等中找到,一些矿物元素之所以还需要另外添加就是因为靠蘑菇自身的分解作用,难以跟上生长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蘑菇培养基常用原料的发酵方法,将培养基原料转化降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乃至单分子矿物盐,利于蘑菇吸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发酵的培养基原料为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包括棉籽壳、禾杆、菌渣、玉米粉和麸皮,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发酵: 发酵配料质量比为棉籽壳:禾杆:菌渣:玉米粉:麸皮=1:3:3:1.5:0.5 ;所述禾杆为稻类、麦类、高粱、粟、黍、黄米、荞麦等的秸杆; 预发酵:将棉籽壳和菌渣混合后,按混合物重量为100%计,添加0.5%的FeS04、1%的CuSO4' 1%的ZnS04、0.25%的MnSO4' 1%的CaO的矿物元素,混合拌匀,然后加入0.05%的EM菌原液拌匀,加清水至含水量55-60%,密封发酵15-20d ;产物晾干或烘干后粉碎,得到预发酵料; 初次发酵:将预发酵料与禾杆、玉米粉、麸皮混合后为初次发酵原料,按初次发酵原料重量为100%计,添加0.05-0.P/oEM菌原液和1-2%食盐混合均匀,加清水将含水量调整为55%-60%,密封发酵 7-10d ; 二次发酵:按初次发酵原料重量为100%计,向初次发酵产物中加入35-40%的干牛粪和5-10%的干鸡粪(或干羊粪),不再密封,继续发酵10-15天,发酵产物过滤后,挤压成饼状或块状,烘干或阴干。优选的方案,可以将二次发酵产物的滤液进行利于,优选用于下一批培养基原料三次发酵过程的初次发酵中替代部分清水,滤液的作用是可以提供部分EM菌,同时带入EM菌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缩短初次发酵的周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得到的发酵物粉碎成粗粒状,加清水润湿后能够直接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使用。有特殊要求的食用菌菌种,也可以得到的发酵物粉碎成粉或粗粒,作为常规食用菌培养基中替代原料使用,其用于替代培养基中属于玉米粉、玉米芯、秸杆、木粉四种成份的全部原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多层次的发酵,对食用菌菌渣进行了有效利用,将原料中的对食用菌生长不利的或对人体健康不利而又可能被食用菌吸收的成分进行了降解或杀灭,同时将含有大量纤维素和蛋白质类成分的原料进行生物降解,转变为易吸收的营养成分,提高了培养基的营养价值。2、本专利技术的产品作为培养基或作为培养基原料的部分替代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食用菌降解吸收的难度,有利于加快食用菌的生长,缩短产品周期。3、本专利技术的产品还可以用于替代培养基原料中高纤维素和高蛋白原料的部分替代品,而不是替代部分,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利于早起菌丝的快速萌发和子实体的前期生长,在此两段过程中高纤维素和高蛋白原料也被逐步降解,从而成为后续生长的原料。4、按照同样的袋装量,本专利技术可以支持更多茬的食用菌收割,减少了培养基的更换频率。5、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产品作为培养基,废弃后的菌渣中菌丝体含量更高,经脱毒后可以作为动物蛋白饲料,比常规菌渣的处理要求和难度都低得多,效益也更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用于发酵的培养基原料为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包括棉籽壳、禾杆、菌渣、玉米粉和麸皮,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发酵: 发酵配料质量比为棉籽壳:禾杆:菌渣:玉米粉:麸皮=1:3:3:1.5:0.5 ;所述禾杆为稻类、麦类、高粱、粟、黍、黄米、荞麦等的秸杆; 预发酵:将棉籽壳和菌渣混合后,按混合物重量为100%计,添加0.5%的FeS04、1%的CuSO4' 1%的ZnS04、0.25%的MnSO4' 1%的CaO的矿物元素,混合拌匀,然后加入0.05%的EM菌原液拌匀,加清水至含水量55%,密封发酵15d ;产物晾干或烘干后粉碎,得到预发酵料;初次发酵:将预发酵料与禾杆、玉米粉、麸皮混合后为初次发酵原料,按初次发酵原料重量为100%计,添加0.05%EM菌原液和2%食盐混合均匀,加清水将含水量调整为55%,密封发酵1d ; 二次发酵:按初次发酵原料重量为100%计,向初次发酵产物中加入36%的干牛粪和6%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培养基原料的三次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发酵的培养基原料为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包括棉籽壳、禾秆、菌渣、玉米粉和麸皮,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发酵:发酵配料质量比为棉籽壳:禾秆:菌渣:玉米粉:麸皮=1:3:3:1.5:0.5;预发酵:将棉籽壳和菌渣混合后,按混合物重量为100%计,添加0.5%的FeSO4、1%的CuSO4、1%的ZnSO4、0.25%的MnSO4、1%的CaO的矿物元素,混合拌匀,然后加入0.05%的EM菌原液拌匀,加清水至含水量55‑60%,密封发酵15‑20d;产物晾干或烘干后粉碎,得到预发酵料;初次发酵:将预发酵料与禾秆、玉米粉、麸皮混合后为初次发酵原料,按初次发酵原料重量为100%计,添加0.05‑0.1%EM菌原液和1‑2%食盐混合均匀,加清水将含水量调整为55%‑60%,密封发酵7‑10d;二次发酵:按初次发酵原料重量为100%计,向初次发酵产物中加入35‑40%的干牛粪和5‑10%的干鸡粪,不再密封,继续发酵10‑15天,发酵产物过滤后,挤压成饼状或块状,烘干或阴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敏刘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临汾市沣昱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