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4708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20:03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特性及可靠性都高的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以及一种量产性高地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在具有沟道停止型的反交错型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中,该沟道停止型的反交错型薄膜晶体管具有包括沟道形成区的微晶半导体膜,并且在该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中的不重叠于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区域中选择性地设置有包括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杂质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特性及可靠性都高的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以及一种量产性高地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在具有沟道停止型的反交错型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中,该沟道停止型的反交错型薄膜晶体管具有包括沟道形成区的微晶半导体膜,并且在该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中的不重叠于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区域中选择性地设置有包括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杂质区。【专利说明】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0810212476.6,申请日为2008年8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更具体说,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1210298582.7,申请日为2008年8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的分案申请的再次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至少在像素部中使用薄膜晶体管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用形成在具有绝缘表面的衬底上的半导体薄膜(厚度为几nm至几百nm左右)构成薄膜晶体管的技术受到注目。薄膜晶体管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器件如1C、电光装置,尤其是,正在加快开发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采用使用非晶半导体膜的薄膜晶体管、或者使用多晶半导体膜的薄膜晶体管等。作为多晶半导体膜的形成方法,一般知道由光学系统将脉冲振荡的受激准分子激光束加工为线状,并且在对非晶半导体膜扫描线状光束的同时进行照射来晶化的技术。 此外,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采用使用微晶半导体膜的薄膜晶体管(参照专利文件I及专利文件2)。 作为现有的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已知如下方法:在将非晶硅膜形成在栅极绝缘膜上之后,在其上表面形成金属膜,对该金属膜照射二极管激光,以将非晶硅膜改变为微晶硅膜(例如,参照非专利文件I)。在该方法中,形成在非晶硅膜上的金属膜是用来将二极管激光的光能转换为热能的,并且为了完成薄膜晶体管必须在其后去掉该金属膜。换言之,该方法是非晶半导体膜只受到来自金属膜的传导加热而被加热,以形成微晶半导体膜的方法。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ei4_242724号公报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49832号公报 Toshiaki Arai 和其他,SID 07DIGEST,2007,p.1370-1373 使用多晶半导体膜的薄膜晶体管具有如下优点:其迁移率比使用非晶半导体膜的薄膜晶体管高两个位数以上,并且可以将显示装置的像素部和其外围的驱动电路集成形成在同一个衬底上。然而,有如下问题:与使用非晶半导体膜的情况相比,由于进行半岛体膜的晶化而工序复杂化,因此成品率降低而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特性和可靠性都良好的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在形成沟道形成区域的微晶半导体膜上设置有沟道保护层的反交错型(底栅型)的晶体管,其中在不重叠于源电极及漏电极且大致重叠于该沟道保护层的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中,以比源区及漏区低的浓度包含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 本专利技术包括具有将微晶半导体膜用作沟道形成区的沟道停止结构的反交错型薄膜晶体管。在反交错型薄膜晶体管中,在栅电极上形成栅极绝缘膜,并且在栅极绝缘膜上形成用作沟道形成区的微晶半导体膜(也称为半非晶半导体膜)。在重叠于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的区域中形成沟道保护层。此外,在微晶半导体膜和沟道保护层之间,或者在它们上形成缓冲层。在沟道保护层及缓冲层上形成一对源区及漏区,并且形成接触到源区及漏区的一对源电极及漏电极。在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的不重叠于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区域中选择性地设置包括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杂质区。 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之一包括晶体管。晶体管包括栅电极、栅电极上的栅极绝缘膜、栅极绝缘膜上的具有沟道形成区的微晶半导体膜。在微晶半导体膜上包括缓冲层,并且在缓冲层上的重叠于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的区域中包括沟道保护层。在沟道保护层以及缓冲层上包括源区及漏区,并且在源区及漏区上包括源电极及漏电极。在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中选择性地设置包括赋予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杂质区。 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之一包括晶体管。晶体管包括栅电极、栅电极上的栅极绝缘膜、栅极绝缘膜上的具有沟道形成区的微晶半导体膜。在重叠于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的区域中包括沟道保护层。在微晶半导体膜以及沟道保护层上包括缓冲层。在缓冲层上包括源区及漏区,并且在源区及漏区上包括源电极及漏电极。在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中选择性地设置包括赋予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杂质区。 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之一包括如下步骤:形成栅电极、栅极绝缘膜、以及微晶半导体膜;在微晶半导体膜上形成缓冲层,并且在缓冲层上的重叠于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的区域中形成沟道保护层;在沟道保护层及缓冲层上形成源区及漏区,并且在源区及漏区上形成源电极及漏电极;通过以源电极及漏电极为掩模,经过缓冲层及沟道保护层,对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选择性地添加赋予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 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之一包括如下步骤:形成栅电极、栅极绝缘膜、以及微晶半导体膜;在重叠于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的区域中形成沟道保护层,并且在微晶半导体膜及沟道保护层上形成缓冲层;在缓冲层上形成源区及漏区,并且在源区及漏区上形成源电极及漏电极;通过以源电极及漏电极为掩模,经过沟道保护层,对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选择性地添加赋予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 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之一包括如下步骤:形成栅电极、栅极绝缘膜、以及微晶半导体膜;在重叠于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的区域中形成沟道保护层,并且在微晶半导体膜及沟道保护层上形成缓冲层;在缓冲层上形成源区及漏区,并且在源区及漏区上形成源电极及漏电极;通过以源电极及漏电极为掩模,经过沟道保护层,对微晶半导体膜的沟道形成区选择性地添加赋予一种导电型的杂质元素来形成杂质区;通过以源电极及漏电极为掩模,经过沟道保护层,对微晶半导体膜的杂质区照射激光束。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具有电特性和可靠性都良好的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2A至2E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3A至3C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4A至4D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6A至6D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7A至7D是示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图; 图8是示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9A至9C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OA和1B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lA至IlC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2A和12B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3A和13B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CVD装置的平面图; 图1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6A和16B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8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9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20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2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410649540.html" title="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栅电极;与所述栅电极相邻的绝缘膜;与所述栅电极重叠的半导体膜,所述绝缘膜夹在所述栅电极和所述半导体膜之间;与所述半导体膜电连接的源电极;与所述半导体膜电连接的漏电极;所述半导体膜、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之上的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二绝缘膜之上的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所述像素电极之上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之上的隔离物;所述隔离物之上的第一着色膜;所述第一着色膜之上的第二着色膜;以及所述第二着色膜之上的遮光膜,其中所述第一着色膜、所述第二着色膜和所述遮光膜中的每一个重叠于所述隔离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聪川俣郁子大力浩二小森茂树伊佐敏行山崎舜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