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4154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既能实现轻量化与小型化、又易于确保所需强度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具有与曲轴同步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配置在驱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并能相对旋转并且与凸轮轴同步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通过设于从动侧旋转体的隔板部分隔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流体压力室而形成的提前角室及滞后角室、以及通过向提前角室或滞后角室供给加压流体来控制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相位的相位控制部,从动侧旋转体具有连通于提前角室的提前角流路与连通于滞后角室的滞后角流路,驱动侧旋转体由铝系材料形成,从动侧旋转体成一体地具有设有隔板部的由铝系材料形成的外周部件与相比该外周部件而构成内周侧的由铁系材料形成的内周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具有:驱动侧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曲轴同步旋转;从动侧旋转体,其配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并能以同轴心的方式相对旋转,并且与所述内燃机的开闭阀用的凸轮轴同步旋转;流体压力室,其形成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提前角室及滞后角室,其通过设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外周侧的隔板部分隔所述流体压力室而形成;以及相位控制部,其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室或所述滞后角室供给加压流体来控制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相位,其中,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连通于所述提前角室的提前角流路与连通于所述滞后角室的滞后角流路。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上述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中,由铝合金等铝系材料或铁系烧结材料等铁系材料等单一材料来形成驱动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通常为了高精度地管理相互滑动接触并移动的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间隔,使用同样的材料来形成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58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当使用铝系材料来形成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时,虽然容易地实现了轻量化,但另一方面,由于与铁系材料相比,铝系材料的强度较小,因此必须确保与凸轮螺栓的连接部位等受到较大外力作用的部位具有规定的体积。因此,当使用铝系材料时,难以又易于确保所需强度又能实现小型的两个旋转体。另外,当使用铁系材料来形成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时,虽然又易于确保所需强度又能实现小型化,但另一方面,难以实现轻量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实现轻量化与小型化,又易于确保所需强度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的结构特征为具有:驱动侧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曲轴同步旋转;从动侧旋转体,其配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并能以同轴心的方式相对旋转,并且与所述内燃机的开闭阀用的凸轮轴同步旋转;流体压力室,其形成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提前角室及滞后角室,其通过设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外周侧的隔板部分隔所述流体压力室而形成;以及相位控制部,其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室或所述滞后角室供给加压流体来控制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相位,其中,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连通于所述提前角室的提前角流路与连通于所述滞后角室的滞后角流路,由铝系材料形成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并且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成一体地具有设有所述隔板部的由铝系材料形成的筒形的外周部件、与相比该外周部件而言构成内周侧的由铁系材料形成的内周部件。在本结构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中,由铝系材料形成驱动侧旋转体,并且从动侧旋转体成一体地具有由设有隔板部的铝系材料形成的筒形的外周部件、与相比该外周部件而言构成内周侧的由铁系材料形成的筒形的内周部件。即,由于使用铁系材料来构成从动侧旋转体中尤其对强度有要求的内周部件,因此既能实现从动侧旋转体的小型化,又易于确保所需强度。另外,使用铝系材料来构成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中的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滑动接触并移动的外周部件。因此,能易于高精度地管理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间隔,并且与使用铁系材料来形成整个从动侧旋转体与驱动侧旋转体的情况相比,能实现减轻重量(质量)。因此,根据本结构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既能实现轻量化与小型化,又易于确保所需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为: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内周部件从沿旋转轴心的方向相互嵌合,并且至少经由一个止转销在绕旋转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卡合。根据本结构,即使因外周部件与内周部件的热膨胀率不同而导致外周部件与内周部件的嵌合产生松动,但由于经由止转销而在绕旋转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卡合,因此能抑制外周部件与内周部件在旋转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为:从旋转轴心的方向观察,在与所述提前角流路或所述滞后角流路的面对所述流体压力室侧的开口部重合的位置上,所述止转销从与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向整个嵌合在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内周部件上。无论从动侧旋转体处于哪个相位,提前角流路与滞后角流路分别设在连通于提前角室与滞后角室的位置。因此,这些提前角流路与滞后角流路大多形成于从动侧旋转体的隔板部的基端部附近。另外,在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设有用于保持提前角室与滞后角室之间的密封性的密封部件。例如该密封部件大多设于驱动侧旋转体中的、向从动侧旋转体侧突出的突出部,另外,在从动侧旋转体侧,该密封部件大多设于相邻隔板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因此,根据本结构,从旋转轴心的方向观察,通过将止转销设于与提前角流路或滞后角流路重合的位置处,能始终将止转销与密封部件保持在不同的相位关系。由此,能防止在止转销位置有损于密封性。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为:由中空销构成所述止转销,并且从与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向将所述止转销整个嵌合在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内周部件上,将所述止转销的内侧形成所述提前角流路或所述滞后角流路。当将销用作构成从动侧旋转体的外周部件与内周部件的止转部件时,需要该销具有规定强度。即,由于无需赋予不必要的高强度,因此即使该销为中空结构也能确保所需的强度。由于将该销设置在与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向上,因此该方向与提前角流路及滞后角流路相同。因此,根据本结构,通过使用中空结构的止转销,既能在不增加从动侧旋转体的加工工时的情况下确保提前角流路及滞后角流路,而且还能提高对外周部件与内周部件的止转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为:具有对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以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同轴心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进行支承的固定支承部,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连通于该从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的所述提前角流路与所述滞后角流路,所述固定支承部具有能分别与所述提前角流路和所述滞后角流路连通的流体流路,所述流体流路具有形成于所述固定支承部的外周面的环形周槽,所述止转销从与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向整个嵌合在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内周部件上,以使所述止转销的一端侧面对所述周槽。本结构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是如下进行控制的:从固定支承部所具有的流体流路,通过被支承于该固定支承部的从动侧旋转体所具有的提前角流路或滞后角流路,向提前角室或滞后角室供给加压流体,使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滑动接触并移动,以控制两旋转体彼此的旋转相位。因此,通过降低供给提前角室或滞后角室的加压流体的压力损失,可以提高相位控制部的相位控制的响应性。但是,由于通过固定支承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从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因此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径向的壁厚变薄而变得难以确保从动侧旋转体的强度。根据本结构,使止转销的一端侧面对形成于固定支承部的外周面的周槽,将其从与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向整个嵌合在外周部件与内周部件上。因此,可以将止转销配置成:既能确保止转销相对于内周部件的嵌合深度,又能不与沿形成于固定支承部的外周面的周槽而安装于固定支承部与内周部件之间的密封部件干涉。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为:所述止转销从沿旋转轴心的方向整个嵌合在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内周部件上。与从与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向嵌合止转销的情况相比,由于本结构经由止转销,沿旋转轴心的方向嵌合外周部件与内周部件,因此能确保止转销的嵌合长度较长,以使外周部件与内周部件的卡合姿态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侧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曲轴同步旋转;从动侧旋转体,其配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并能以同轴心的方式相对旋转,并且与所述内燃机的开闭阀用的凸轮轴同步旋转;流体压力室,其形成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提前角室及滞后角室,其通过设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外周侧的隔板部分隔所述流体压力室而形成;以及相位控制部,其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室或所述滞后角室供给加压流体来控制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相位,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连通于所述提前角室的提前角流路与连通于所述滞后角室的滞后角流路,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由铝系材料形成,并且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成一体地具有设有所述隔板部的由铝系材料形成的筒形的外周部件、与相比该外周部件而言构成内周侧的由铁系材料形成的内周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04 JP 2012-1943771.一种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侧旋转体,其与内燃机的曲轴同步旋转;从动侧旋转体,其配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并能以同轴心的方式相对旋转,并且与所述内燃机的开闭阀用的凸轮轴同步旋转;流体压力室,其形成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提前角室及滞后角室,其通过设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外周侧的隔板部分隔所述流体压力室而形成;以及相位控制部,其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室或所述滞后角室供给加压流体来控制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相位,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连通于所述提前角室的提前角流路与连通于所述滞后角室的滞后角流路,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由铝系材料形成,并且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成一体地具有设有所述隔板部的由铝系材料形成的筒形的外周部件、与相比该外周部件而言构成内周侧的由铁系材料形成的内周部件,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内周部件从沿旋转轴心的方向相互嵌合,并且至少经由一个止转销在绕旋转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卡合,所述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还具有对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祐司安达一成池田宪治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