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2603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04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动侧旋转体的弯曲并且能够简化作业工序、部件个数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所述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将流体压力室分隔成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的多个分隔部;以及连结从动侧旋转体和凸轮轴的连结部件,连结部件的压入部被构成为:具有与从动侧旋转体的凹部的内周面嵌合的多个嵌合部,并且至少一个嵌合部的面向径向的中心线与各分隔部在径向上不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其包括:相对于曲轴同步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与驱动侧旋转体同轴地配置并相对于凸轮轴同步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被设置在从动侧旋转体上并将由驱动侧旋转体和从动侧旋转体形成的流体压力室分隔成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的多个分隔部。
技术介绍
在对从动侧旋转体和凸轮轴进行螺栓紧固的情况下,凸轮轴和从动侧旋转体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施加在从动侧旋转体上的紧固压力增大。通常,大多使用硬度较低的铝材料作为从动侧旋转体的材质,因此从动侧旋转体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从动侧旋转体和凸轮轴之间插设连结部件。由此,能够增大凸轮轴和从动侧旋转体的接触面积,使得作用于从动侧旋转体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推压力降低。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从动侧旋转体的变形。在组装从动侧旋转体和凸轮轴时,在不同的部件工厂制造出的各种部件被输送到组装工厂。构成部件中的从动旋转体和驱动侧旋转体及连结部件在同一部件工厂中被制造,并以相互组装好的状态被输送。其中,连结部件被压入到形成在从动侧旋转体的一侧的凹部中,并以一体化的状态被输送。当以这种方式预先进行一体化时,输送的繁琐度减轻,而且凸轮轴的连接作业也变得容易,因此是优选的。但是,当将连结部件压入上述凹部时,有时从动侧旋转体的两面中仅是形成有凹部的那侧被扩径、从动侧旋转体的整体在凹部的相反侧发生面外变形。关于这一点,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83590号公报中,公开了形成压入连结部件的凹部并且在其背面侧形成压入套筒的凹部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两个面上的扩径变形量达到均衡,防止了在从动侧旋转体上发生面外变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35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套筒或连结部件的尺寸或者凹部的加工尺寸产生误差等,从动侧旋转体的两面上的扩径变形量有时不一定抵消。其结果是,在从动侧旋转体上发生面外变形。在该技术中,除了压入连结部件的工序以外,还需要压入套筒的工序,导致部件个数增多,加工繁琐,而且不能可靠地消除从动侧旋转体的面外变形。因此,上述以往的技术不一定是在制作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上合理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从动侧旋转体的弯曲并能够简化作业工序、部件个数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包括:与曲轴同步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同轴地配置,并与凸轮轴同步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被设置在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上,并将由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形成的流体压力室分隔成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的多个分隔部;以及具有被压入到形成在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上的凹部中的压入部,并连结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和所述凸轮轴的连结部件,所述压入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旋转方向隔开间隔地嵌合的多个嵌合部,并且所述多个嵌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嵌合部的面向径向的中心线与各分隔部在径向上不重合。通常,从动侧旋转体包括:形成在旋转中心侧的圆筒部;以及在该圆筒部的外周部上沿周向断续地形成的多个分隔部。在向这样的从动侧旋转体压入连结从动侧旋转体和凸轮轴时使用的连结部件时,如上所述在从动侧旋转体上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本专利技术是将在压入连结部件时产生的上述变形的影响止于最小限度的技术。现在,假设特定的嵌合部位于在径向上与某一个分隔部重合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从动侧旋转体中的与嵌合部抵接的部位向径向外侧发生变形。随之,设置在该位置上的分隔部也发生扩径移动。但是,从动侧旋转体的变形仅在形成凹部的一侧发生,因此分隔部在凹部的相反侧发生倾倒变形。由于分隔部在径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尺寸,因此分隔部的端部的移位量很大。为了防止这样的不良情况,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结构中,形成在连结部件上的多个嵌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嵌合部被构成为与从动侧旋转体的分隔部在径向上不重合。通过如此构成,即使在从动侧旋转体的圆筒部上发生扩径变形,由于在该部位的径向外侧不存在分隔部,因此能够防止分隔部向面外方向大幅移位。如此,通过使与嵌合部的径向相对应的分隔部的数量尽可能地少,能够将从动侧旋转体整体上的面外变形止于最小限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结构在于,所有的嵌合部的面向径向的中心线与各分隔部在径向上不重合。如本结构,在所有的嵌合部的面向径向的中心线与各分隔部在径向上不重合的情况下,任一个分隔部都不受由嵌合部的压入产生的从动侧旋转体的变形的影响,或者即使受到了影响其影响也很小。即,在由于嵌合部的压入而在从动侧旋转体那侧产生的变形中,嵌合部的面向径向的中心线上的变形最大。因此,通过使该方向与分隔部不重合,能够将从动侧旋转体的整体上的面外变形限制在最小限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结构在于,所有的嵌合部与所述多个分隔部中的、具有抵接部和锁定机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分隔部以外的分隔部在径向上不重合,所述抵接部通过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抵接来限制该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相对移动,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锁定在规定的相对旋转相位。通常,在从动侧旋转体的分隔部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中,具有:将从动侧旋转体和驱动侧旋转体的相对相位设定在规定的位置的锁定机构;及/或在从动侧旋转体旋转到最提前角侧或最滞后角侧时与驱动侧旋转体抵接来限制进一步的相对旋转的抵接部。在分隔部具有锁定机构的情况下,需要配置锁销,因此该分隔部的周向尺寸比其他的分隔部的周向尺寸更大。另外,在分隔部形成有抵接部的情况下,该分隔部需要承受抵接时的冲击,因此周向尺寸仍然很大。其结果是,这些分隔部的刚性比其他的分隔部的刚性更大。以下,将具有锁定机构等的刚性高的分隔部称作高刚性分隔部,将其他的刚性低的一般的分隔部称作低刚性分隔部。在本结构中,设为使嵌合部与所述低刚性分隔部不一致的结构。在嵌合部与上述高刚性分隔部或低刚性分隔部在径向上一致的情况下,嵌合部与低刚性分隔部一致时所产生的面外变形比嵌合部与高刚性分隔部一致时产生的面外变形大。因此,通过像本结构那样不设置与低刚性分隔部相对应的嵌合部,能够使所发生的面外变形止于很小限度。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多个嵌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嵌合部与包括所述抵接部和所述锁定机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分隔部在径向上重合。在本结构中,例如,在无法避免某一个嵌合部与某一个分隔部在径向上一致那样的情况下,将与嵌合部一致的分隔部设为高刚性分隔部。其结果是,即使在无法避免一定程度的面外变形发生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所发生的面外变形限制在最小限度,并且能够尽可能小地抑制从动侧旋转体的整体上发生的面外变形的总量。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结构在于,所述连结部件具有对形成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上的贯穿孔进行轴支承的轴支承部。根据本结构,能够使连结部件具有对驱动侧旋转体进行轴支承的功能。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连结部件对驱动侧旋转体进行轴支承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两旋转体的同轴状态。其结果是,能够稳定从动侧旋转体的姿势。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结构在于:设置有能够引导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和所述连结部件以使它们定位在规定的相对旋转相位的导向部。通过本结构,从动侧旋转体及连结部件被导向部向规定的相对旋转相位引导并被定位在规定的相对旋转相位。因此,能够容易地定位从动侧旋转体和连结部件。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2.18 JP 2011-0338131.一种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包括:与曲轴同步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同轴地配置,并与凸轮轴同步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被设置在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上,并将由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形成的流体压力室分隔成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的多个分隔部;以及具有被压入到形成在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上的凹部的压入部,并连结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和所述凸轮轴的连结部件,所述压入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旋转方向隔开间隔地嵌合的多个嵌合部,并且所述多个嵌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嵌合部的面向径向的中心线与各分隔部在径向上不重合,所有的嵌合部与所述多个分隔部中的、具有抵接部及锁定机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分隔部以外的分隔部在径向上不重合,所述抵接部通过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抵接来限制该驱动侧旋转体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达一成野口祐司本间敦朝日丈雄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