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安全带引导支撑件、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3875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2:14
一种座椅装置(12)设置有座椅靠背框架(36),该座椅靠背框架(36)具有座椅框架部(45)并且也具有被设置到座椅框架部(45)上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10)。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10)设置有安装部(86),座椅安全带引导件(34)被安装到所述安装部(86)上,腿部(88、90),所述腿部(88、90)被设置到所述安装部(86)上并且能够被固定到所述座椅框架部(45),以及防止进入部(92),所述防止进入部(92)被设置到所述安装部(86)上并且防止靠背垫(38)进入所述安装部(86)与所述座椅框架部(45)之间的间隙(S)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座椅装置(12)设置有座椅靠背框架(36),该座椅靠背框架(36)具有座椅框架部(45)并且也具有被设置到座椅框架部(45)上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10)。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10)设置有安装部(86),座椅安全带引导件(34)被安装到所述安装部(86)上,腿部(88、90),所述腿部(88、90)被设置到所述安装部(86)上并且能够被固定到所述座椅框架部(45),以及防止进入部(92),所述防止进入部(92)被设置到所述安装部(86)上并且防止靠背垫(38)进入所述安装部(86)与所述座椅框架部(45)之间的间隙(S)中。【专利说明】座椅安全带引导支撑件、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安全带引导支撑工具,该支撑工具支撑座椅安全带引导件并且被布置在支撑垫构件的座椅框架部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机动车的座椅(座椅装置)主要由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组成,该座椅靠背的下端部被支撑在座椅垫上。通过将垫材料和表皮材料附接到座椅靠背框架上而构成座椅靠背O 例如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0.2003-235672和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0.2008-105593中公开的座椅靠背框架包括面板构件(也称为面板框架)以及沿面板构件的边缘布置的框架主体(也称为“管状框架”)。框架主体通过焊接等方式被附接到面板构件上。如果有必要,加强框架构件可被设置在框架主体上(参见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0.2003-235672)。 座椅是所谓的长条座椅类型,该座椅在单个水平细长座椅垫上能够同时坐三个乘客。在此种座椅被用作后座的情况下,例如,如在日本专利N0.4203907中公开的那样,可缩回扶手被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中心,从而当诸如滑雪板等长物体被装入机动车中时,扶手被向前放下,由此完成乘客舱和行李室之间的连通状态。 在此情况下,通孔形成在构成座椅靠背框架的面板构件中。乘客舱和行李室经由通孔而相互连通。除非另外说明,否则通孔用作所谓的行李通过部分。 从日本专利N0.4203907的图1和图6中可以理解到,通孔的开口区域是较大的,并且出于此原因,面板构件的围绕通孔的周围的刚度较小。因此,沿通孔延伸的加强框架(构件)被布置在框架主体上,因此面板构件围绕通孔的刚度被保证。 此外,在诸如机动车等的车辆中,装配有所谓的三点式座椅安全带的座椅装置已经被广泛地采用。在此类型的座椅装置中,如下的技术概念是已知的,其中,座椅安全带引导件被设置为用于在座椅靠背的上部(肩部)上引导座椅安全带(例如,参见日本特开专利公开 N0.2012-056380)。 此类型的座椅靠背装配有靠背框架部,该靠背框架部包括面板构件和框架主体、被支撑在靠背框架部上并且覆盖有外皮材料的靠背垫以及被固定到靠背框架部并且用于支撑安全带引导件的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例如包括安装部,座椅安全带引导件被附接到该安装部上;以及腿部,该腿部被布置在安装部上并且能够被固定到座椅框架部上。 在此情况下,因为在安装部和靠背框架部(座椅框架部)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当外皮材料被接合(闩接)到靠背框架部上时,靠背垫的一部分变得被压入到(被渗入到)间隙中。当发生上述问题时,靠背变得被变形和被损坏,并且当乘客就座在座位装置上时所经历的感觉被恶化。 此外,如果期望强化上述加强框架的刚度,通过增大加强框架的尺寸或壁厚而处理此强化。然而,在此措施的情况下,带来了加强框架的尺寸增大和重量加重的缺点。 本专利技术已经考虑到上述的问题,并且具有提供一种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一种座椅靠背框架以及一种座椅装置的目的,其可以抑制垫构件的变形和损坏,因此,可以适当地维持当乘客就座时所经历的感觉。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靠背框架,在该座椅靠背框架中,可以抑制面板构件的通孔的周围的尺寸的增大或者重量的增大,同时保证刚度和防止变形的发生。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支撑座椅安全带引导件并且被布置在支撑构成座椅装置的一部分的垫构件的座椅框架部上。所述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包括安装部,所述座椅安全带引导件被附接在所述安装部上;腿部,所述腿部被布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且能够被固定到所述座椅框架部;以及防止进入部,所述防止进入部被布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且防止所述垫构件进入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座椅框架部之间的间隙中。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的情况下,防止进入部被设置在安装部上并且防止垫构件进入到座椅框架部和安装部之间的间隙中。结果,当覆盖垫构件的外皮构件被接合在座椅框架部上时,垫构件的一部分可被防止进入到间隙中。结果因为抑制了对垫构件的变形和损坏,所以可以适当地维持当乘客就座时所经历的感觉。 在上述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中,防止进入部可以与安装部一体地形成。 根据此结构,因为防止进入部与安装部一体地形成,所以防止进入部的刚度可以被增大。 在上述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中,在所述腿部被固定到所述座椅框架部的状态下,所述防止进入部可以从在所述安装部内定位在所述座椅的后侧的后部区域向所述腿部所定位的一侧延伸。 根据此结构,在所述腿部被固定到所述座椅框架部的状态下,所述防止进入部被形成为从在所述安装部内定位在所述座椅的后侧的后部区域向所述腿部所定位于的一侧延伸。结果,在垫构件中,被定位在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之后的垫后部可以适当地被防止渗入到间隙中。 在上述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中,所述防止进入部可以延伸自所述安装部的后端。 根据此结构,因为所述防止进入部延伸到所述安装部的后端之外,所以垫后部可以被更加有效地防止渗入到间隙中。 在上述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中,在所述腿部被固定到所述座椅框架部的状态下,所述后部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向前倾斜的方向上延伸自所述第一区域,从而所述防止进入部延伸自所述第一区域。 根据此结构,在所述腿部被固定到所述座椅框架部的状态下,所述安装部的后部区域包括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区域以及在向前倾斜的方向上延伸自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因此,在垫后部中定位在第一区域后面的区域(薄壁区域)的厚度比定位在第二区域后面的区域(厚壁区域)的厚度薄。另外,虽然垫构件的薄壁区域比厚壁区域更加容易进入到间隙中,但是因为所述防止进入部被设置在第一区域上,所以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薄壁区域渗入到间隙中。 在上述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中,所述防止进入部的远端部可以朝所述安装部的内部弯曲。 根据此结构,因为所述防止进入部的远端部朝所述安装部的内部弯曲,所以可以适当地抑制防止进入部对垫构件的损坏。 在上述的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中,用于安装所述座椅安全带引导件的孔被形成在所述安装部中;以及所述防止进入部可以被布置成靠近所述安装部中的所述孔。 根据此结构,即使在用于安装所述座椅安全带引导件的孔被形成在所述安装部中的情况下,因为所述防止进入部被布置成靠近所述安装部中的所述孔,所以可以抑制安装部的刚度的降低。结果,座椅安全带引导件可以被稳定地附接到安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支撑工具(10),其支撑座椅安全带引导件(34)并且被布置在支撑垫构件(38)的座椅框架部(45)上,所述垫构件(38)构成座椅装置(12)的一部分,所述支撑工具包括:安装部(86),所述座椅安全带引导件(34)被附接到所述安装部(86)上;腿部(88、90),所述腿部(88、90)被布置在所述安装部(86)上并且能够被固定到所述座椅框架部(45)上;以及防止进入部(92),所述防止进入部(92)被布置在所述安装部(86)上并且防止所述垫构件(38)进入设置在所述安装部(86)和所述座椅框架部(45)之间的间隙(S)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竹志宇佐美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