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接合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3564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接合带的方法。准备扁平带20。带20的第一带端部21具有手指外形,带20的第二带端部22具有与第一带端部21互补的外形。将粘合剂施加于第一带端部21的端部面21K和第二带端部22的端部面22K中的一个或全部面上。接下来,对接两个端面21K和22K。第一和第二带端部21和22的对接部分B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受到挤压。因此,端部面21K和22K通过粘合剂而粘结在一起,从而第一和第二带端部21和22接合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接合带的方法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No.200880000749.9、专利技术名称为“生产接合带的方法”、申请人为“霓达株式会社”的PCT申请的中国国家阶段的分案申请,该PCT申请的申请日为2008年4月24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将第一带端部接合至第二带端部而生产接合带、特别是环状带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传送或运输的扁平带通常以环状形式使用,这种环状形式是通过将扁平带的两端相接合而形成的。指形接合是用于将带的两端进行接合的众所周知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一些呈锯齿或者手指外形的舌部形成于带的一个端部上,而一些凹口则形成于带的另一个端部上,从而该端部与第一端部形成互补的外形,并且接着通过将每一舌部插入到每一凹口之中而使两个端部相对接。所述扁平带具有热塑树脂层。因此,通过热塑树脂的熔合,相对接的两端被加热并且接合在一起,从而生产出环状带。国际公开号为06/02233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预校正器来接合带端部的方法,该预校正器具有横截面为L形的下模部分和设置在该下模部分上的可移动构件。所述带的对接部分位于该下模上,并且由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下模的壁部分所保持。当对接部分被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产接合带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将第一带端部和第二带端部相接合来生产接合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粘合剂施加于所述第一带端部的第一端部面和所述第二带端部的第二端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所述第一端部面的至少一部分斜交于所述带的宽度方向或者垂直于所述带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带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带端部互补的外形;将所述第一端部面对接于第二端部面上;以及使用粘合剂,通过在所述带的宽度方向上挤压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端部的对接部分而粘结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面,从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端部接合起来而无需进行熔化工序,其中,还包括的步骤为:准备压模,该压模包括底座部分、设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上的壁部分、和面对所述壁部分且设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上方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07.05.01 JP 2007-1207841.一种通过将第一带端部和第二带端部相接合来生产接合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粘合剂施加于所述第一带端部的第一端部面和所述第二带端部的第二端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所述第一端部面的至少一部分斜交于所述带的宽度方向或者垂直于所述带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带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带端部互补的外形;将所述第一端部面对接于第二端部面上;以及使用粘合剂,通过在所述带的宽度方向上直接挤压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端部的对接部分而粘结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面,从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端部接合起来而无需进行熔化工序,其中,还包括的步骤为:准备压模,该压模包括底座部分、设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上的壁部分、和面对所述壁部分且设置在所述底座部分上方的可移动构件;将所述对接部分定位在所述壁部分和所述可移动构件之间的所述底座部分上;和移动所述可移动构件以接近所述壁部分,从而所述对接部分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壁部分之间被夹紧并挤压;其中所述对接部分在所述带的厚度方向上未施加压力地接合,以使得防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卷芳郎辻秋光小西良宽山本贵司白井则夫谷口泰章藤间哲郎内田幸次
申请(专利权)人:霓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