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用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30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7
一种软管用接头(1),其具备:管接头(3),其沿着软管插入方向(A)依次形成有软管(2)外插用的筒状部、软管(2)的前端插入用的环状槽部、以及其他构件的安装部;螺母(4),其具有在将软管(2)的前端插入到环状槽部的状态下与管接头(3)的外周面上螺合的螺纹部、以及与该螺纹部连续形成且位于筒状部的外周面上的厚壁部;以及套筒(5),其介于筒状部与厚壁部之间,套筒(5)在内周面具有减薄部(10)。(5)在内周面具有减薄部(10)。(5)在内周面具有减薄部(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软管用接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用于使以冷却为目的的氟系非活性制冷剂等循环的配管的软管用接头。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用于使非活性制冷剂等循环的配管的软管比较软质。作为用于这样的软管的接头,已知有具有如下机构的接头:在软管前端装配于管接头的主体部的状态下,经由套筒将螺母外插于软管外周面,并紧固螺母,由此套筒缩径而软管被压缩(专利文献1)。
[0003]在这样的以往的接头中,在软管压缩时,由于软管的压缩应力大,因此存在螺母的紧固扭矩变大、螺母的紧固作业性变差的这一问题。另外,在为了降低螺母的紧固扭矩而将软管的压缩率设计得较小的情况下,软管的耐压性能降低。在此,软管的压缩率表示装配后的软管相对于接头装配前的软管被压缩到何种程度。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6

279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耐压性能的同时减小螺母的紧固扭矩的软管用接头。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用接头具备:管接头(nipple),其由筒状体构成,且沿着软管插入方向依次形成有软管外插用的筒状部、软管前端插入用的环状槽部、以及其他构件的安装部;螺母,其由供软管贯穿的环状体构成,且具有在将软管前端插入到环状槽部的状态下与管接头的外周面上螺合的螺纹部、以及与该螺纹部连续形成且位于筒状部的外周面上的厚壁部;以及套筒,其介于筒状部与厚壁部之间。套筒在内周面具有减薄部。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套筒的内周面设置减薄部,能够在维持软管的耐压性能的同时减小螺母的紧固扭矩。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将软管固定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接头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0014]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接头的管接头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0015]图3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接头的螺母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0016]图4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接头的套筒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0017]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套筒上未设置狭缝的套筒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0018]图6是以固定有软管的状态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例的、使用了不具有减薄部的套筒时的接头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软管用接头进行说明。图1表示将软管2固定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接头1的状态。
[0020]如图1所示,接头1由管接头3、螺母4、以及套筒5构成。作为软管2,例如,除了氟系的制冷剂以外,只要是用于冷却水、纯水等流体的移送的软管即可,没有特别限制。软管2的使用温度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40℃。作为这样的软管2,例如可以使用将内层、中间层、加强层以及外层依次层叠而成的软管等,也可以使用单层的树脂管等。内层、中间层以及外层使用例如聚烯烃系树脂,加强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等合成纤维编织层(braid)。
[0021]如图2所示,构成接头1的管接头3由具有供制冷剂等液体或气体流动的贯通孔6的筒状体构成,且沿着软管插入方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依次形成有软管2的外插用的筒状部31、软管2的前端插入用的环状槽部32、以及未图示的其他构件的安装部33。管接头3由金属或合成树脂构成。
[0022]筒状部31的一部分构成环状槽部32,但在本专利技术中,将从环状槽部32突出的部位作为筒状部31。在环状槽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螺母4螺合的螺纹槽7。另外,在其他构件的安装部33的外周面也形成有与其他构件螺合的螺纹槽8。
[0023]如图3所示,螺母4由供软管2贯穿的环状体构成,且在内周面形成有在将软管2的前端插入到管接头3的环状槽部32的状态下与形成于管接头3的外周面的螺纹部7螺合的螺纹部41。
[0024]另外,与螺纹部41相邻而厚壁部42与螺纹部41一体地形成。厚壁部42在将软管2的前端插入到管接头3的环状槽部32的状态下,位于管接头3的筒状部31的外周面上(参照图1)。厚壁部42在内周面具有沿着软管2的插入方向而内径变大的倾斜面9,该倾斜角度以软管2的插入方向为基准,最好是20
°
~25
°
。螺母4由金属或合成树脂构成。
[0025]如图1所示,套筒5以介于管接头3的筒状部31与螺母4的厚壁部42之间的方式配置。对于套筒5,材质优选为树脂,例如可以由聚缩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等树脂形成。套筒5的硬度以洛氏硬度(JISK7202

2)计优选为HRM70~90,以使螺母4紧固时不会过度塑性变形。
[0026]如图4所示,套筒5是环状体,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缩径用的狭缝11。由此,通过螺母4的紧固,狭缝11变形而缩径并压接在软管2上,从而能够固定保持软管2。狭缝11在整周上交替地形成于两侧的开口。狭缝11的数量优选为6个以上且10个以下,以使容易缩径且缩径后的形状尽可能接近正圆而得到充分的密封性。
[0027]另外,只要考虑套筒5的缩径的容易度、软管2的保持力等来设定各狭缝11的宽度、长度即可。
[0028]套筒5的小径侧的前端外径为在螺母4的紧固开始时与螺母4的倾斜面9接触的尺寸,随着紧固的进行,套筒5沿着该倾斜面9缩径。
[0029]表示图4所示的设置有多个狭缝11的套筒5的体积相对于图5所示的未设置狭缝11的套筒51的体积的比例的占有率优选为50%以上且70%以下,这是因为套筒5容易缩径,因此优选。
[0030]另外,套筒5在外周面具有与形成于螺母4的厚壁部42的倾斜面9对应的倾斜面12。即,优选套筒5的倾斜面12相对于软管2的插入方向具有与螺母4的倾斜面9相同的倾斜角度。由此,能够固定套筒5与螺母4的位置关系。
[0031]在套筒5的内周面形成有减薄部10(切口部)。减薄部10例如通过切削等将环状槽部32侧的套筒5的内周面切口而形成。通过设置减薄部10,在利用螺母4进行紧固时,能够确保使被压缩的软管2避让的空间,且能够减小软管2的压缩应力。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减薄部10设置在套筒5的整周上,但也可以形成于周向的一部分。缩径时的减薄部10的内径R可以与软管外径相等或在其以上。另外,在将减薄部10形成于周向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优选以均等的间隔配置在套筒5的周围。
[0032]另外,从减薄部10到套筒5的另一端的区域成为压缩软管2的压缩部P。通过设置减薄部10,压缩部P的长度变短,因此软管2的压缩面积变小。其结果为,能够降低软管2的压缩所需的应力,能够在维持软管的耐压性能的同时减小螺母4的紧固扭矩。具体而言,在确保破坏压力为4MPa以上的同时降低螺母紧固扭矩的基础上,压缩部P相对于套筒5的全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软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用接头具备:管接头,其由筒状体构成,且沿着软管插入方向依次形成有软管外插用的筒状部、软管前端插入用的环状槽部以及其他构件的安装部;螺母,其由供所述软管贯穿的环状体构成,且具有螺纹部和厚壁部,所述螺纹部在将所述软管前端插入到所述环状槽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管接头的外周面上螺合,所述厚壁部与所述螺纹部连续形成且位于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上;以及套筒,其介于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厚壁部之间,所述套筒在内周面具有减薄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部在内周面具有沿着软管插入方向而内径变大的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间口雄太西胁俊一
申请(专利权)人:霓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