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593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面、连接面和卡接面,所述连接面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卡接面相连;所述固定面与车身钣金相连,所述卡接面与发动机线束相连;所述卡接面到所述车身钣金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面到所述车身钣金的距离。该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能够使发动机线束与车身钣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防止发动机线束与车身钣金之间因摩擦而发生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整车的各项功能要求,汽车线束的回路数在急剧增加,对线束的安装、固定和走向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整车装配过程中,线束的保护与固定成为主要的关注对象。在汽车的诸多线束中,发动机线束需要穿过防火墙进入车内与主线束及车身线束对接,为了避免该部分线束发生晃动,需要将贴近钣金的线束进行固定。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线束的安装固定示意图。发动机线束I具有主线束和多个分支线束,其中,主线束和每个分支线束的末端处都设置有插接件3,插接件3上具有自带的卡扣2,主线束在一端处分为两股,分别通过卡扣2卡入对应的线束固定盒后固定在车身钣金4上,为了避免晃动,在主线束上每隔一段距离还套装有一个卡扣2与车身钣金4进行固定,而分支线束则通过插接件3自带的卡扣2直接与车身钣金4固定连接。通过卡扣2将发动机线束I进行固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动机线束I发生晃动,但是卡扣连接使发动机线束I紧贴在车身钣金4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反复摩擦,容易导致发动机线束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能够使发动机线束与车身钣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防止发动机线束与车身钣金之间因摩擦而发生损耗。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面、连接面和卡接面,所述连接面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卡接面相连;所述固定面与车身钣金相连,所述卡接面与发动机线束相连;所述卡接面到所述车身钣金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面到所述车身钣金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固定面在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端处向所述车身钣金方向折弯形成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固定面之间呈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面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面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面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面的宽度,且小于所述卡接面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面和所述卡接面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连接面分别垂直于所述固定面和所述卡接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面上设置有安装固定孔,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固定孔的螺栓将所述固定面与所述车身钣金相连。 优选地,所述卡接面上设置有插接件固定孔和卡扣固定孔,所述发动机线束末端插接件卡装于所述插接件固定孔,所述发动机线束上套装的卡扣卡装于所述卡扣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插接件固定孔为腰形孔,所述卡扣固定孔为圆形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固定面的连接部上、以及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卡接面的连接部上都设置有加强筋。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通过将卡接面到车身钣金的距离设置为大于固定面到车身钣金的距离,从而使得卡接面与车身钣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卡接面将发动机线束固定后,能够使发动机线束与车身钣金不直接贴合,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防止发动机线束与车身钣金之间发生摩擦损耗,有效提高发动机线束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他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线束的安装固定不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附图标记: 1-发动机线束;2_卡扣;3_插接件;4_车身钣金。 本技术实施例附图标记: 5-固定面;6-连接面;7_卡接面;8_限位面;9_安装固定孔; 10-插接件固定孔;11_卡扣固定孔;12_连接部;13_加强筋; 14-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15_发动机线束;16_卡扣;17_插接件; 18-车身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2至图3所示,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14包括:固定面5、连接面6和卡接面7,连接面6的一端与固定面5相连,另一端与卡接面7相连;固定面5与车身钣金18相连,卡接面7与发动机线束15相连;其中,卡接面7到车身钣金18的距离大于固定面5到车身钣金18的距离。通过将卡接面7到车身钣金18的距离设置为大于固定面5到车身钣金18的距离,从而使得卡接面7与车身钣金18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卡接面7将发动机线束15固定后,能够使发动机线束15与车身钣金18不直接贴合,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防止发动机线束15与车身钣金18之间发生摩擦损耗,提高发动机线束15的耐用性。 为了能够牢固固定,上述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14的固定面5在远离连接面6的一端处向车身钣金18方向折弯形成限位面8,限位面8与固定面5之间呈预设角度。其中,固定面5贴合固定在车身钣金18上,限位面8卡合在车身钣金18边缘位置,通过限位面8与固定面5之间形成的限位部能够定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14与车身钣金18的相对位置,不易发生滑动,以便于进行安装固定。上述预设角度可以为85度?95度,优选为90度(直角),以便使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14与车身钣金18能够更严密贴合。 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14的结构更加清楚,以图3中的安装方向为例说明如下:将限位面8上缘到下缘的距离定义为限位面8的宽度,将固定面5上缘到下缘的距离定义为固定面5的宽度,将连接面6上缘到下缘的距离定义为连接面6的宽度,同理将卡接面7上缘到下缘的距离定义为卡接面7的宽度,优选将固定面5的宽度设置为大于限位面8的宽度,更优选地,将固定面5的宽度设置为等于连接面6的宽度,而小于卡接面7的宽度,从而使得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14整体宽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步递减,在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小体积,减轻重量,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将固定面5和卡接面7设置为相互平行的结构,使得发动机线束15固定后能够平行于车身钣金18,保证线束走向更加规整。其中,固定面5和卡接面7之间的距离优选设置为30mm,从而有效保证发动机线束15与车身钣金18不发生摩擦。 在固定面5和卡接面7相互平行的情况下,进一步将连接面6设置为垂直于固定面5和卡接面7的结构,使得结构更加合理、具有足够的强度,还能够方便地进行加工制造。 具体地,固定面5上设置有安装固定孔9,通过穿过安装固定孔9的螺栓将固定面5与车身钣金18相连,能够牢固可靠进行固定,不易发生脱落。 由于发动机线束15的末端具有插接件17,发动机线束15上套装有卡扣16,通过在卡接面7上设置有插接件固定孔10和卡扣固定孔11,发动机线束15末端的插接件17卡装于插接件固定孔10,发动机线束15上套装的卡扣16卡装于卡扣固定孔11,将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面、连接面和卡接面,所述连接面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卡接面相连;所述固定面与车身钣金相连,所述卡接面与发动机线束相连;所述卡接面到所述车身钣金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面到所述车身钣金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面、连接面和卡接面,所述连接面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卡接面相连;所述固定面与车身钣金相连,所述卡接面与发动机线束相连;所述卡接面到所述车身钣金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面到所述车身钣金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面在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端处向所述车身钣金方向折弯形成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固定面之间呈预设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面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面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面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面的宽度,且小于所述卡接面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面和所述卡接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