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状汽车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0292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网状汽车安全带涉及汽车乘员约束装置。针对现有使用两点式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和全带式安全带,均有在着各自的不安全因素,而提出接触面较大,加之网状安全带可以平均分摊撞击的作用力,使其作用于人体胸腹部的力量较为均衡和压迫力小,并且在翻滚事故中能够提供有效的乘员保护的网状汽车安全带。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其A上卷收器1的肩织带的头端、A中卷收器2的中间织带的头端、A下卷收器3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穿过带扣7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卷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B上卷收器4的肩织带的头端、B中卷收器5的中间织带的头端、B下卷收器6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穿过锁舌8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卷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可用于飞机、游艇等交通工具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乘员约束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该约 束系统的网状结构可以提供稳定、均匀的作用力,有效地降低乘员胸部的加 速度和变形量,提供乘员安全性。
技术介绍
安全带是将乘员的身体约束在座椅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使伤亡减到 最低程度的安全装置。对乘员保护的原理是当碰撞事故发生时,安全带在 人体作用下产生位移,锁止机构开始工作,安全带被锁紧,而不能自由的从 巻收器中抽出,从而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避免乘员身体冲出座椅与车内饰 件发生二次碰撞,同时避免乘员在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椅。 安全带的基本结构均由织带、巻收器、带扣和长度调整机构组成。织带是安全带的本体,是由一种化学纤维编制而成的带子,宽度一般在48mm左 右,厚度一般为l.l 1.2mm,目前的安全带大多是由聚酯纤维制成的。巻收 器是用于收巻、存储部分或全部织带,并在增加某些机构(可使佩戴者不必 随时调节织带长度)后起到特定作用的装置。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巻收器借 助巻簧的作用,既能使织带随使用者的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縮,又不会使织 带松弛。但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巻收器内的敏感 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巻轴,使织带固定在某一位置,并承受使用者身体 加给织带的载荷。带扣是既能把乘员约束在安全带内,又能快速解脱的连接 装置,其功用是用以接合或脱开安全带。现在普遍使用的安全带包括两点式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和全背式安全 带。两点式安全带分为腰带和肩带两种。腰带是织带从乘员要的两侧挂到腹 部,优点是使用方便,容易让乘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到车外。缺点是腹部负 荷大,在撞车时,上身容易倾斜,前座乘员头部容易碰到仪表板和挡风玻璃。 肩带式又称斜挂式安全带,织带经乘员胸前斜挂在肩部,可防止乘员上体的过度前倾,由于在撞车时乘员受力不均匀,下体容易先行挤出,若安装不当, 身体会从带中脱出或头部被撞。全背式安全带又称马夹式安全带,是在两点 式腰带上再连两条肩带组合而成,其保护效果较好,防护较为完善,但使用 不便, 一般仅用于特殊用途车或赛车上。现在最通用的安全带为三点式安全 带,是将两点式腰带和肩带合而为一的复合式,兼有两点式腰带和肩带的长 处,对乘员保护效果良好,实用性高。但是其缺点是佩戴安全带的乘员在汽 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乘员向前移动,由于织带直接与乘员胸部和腿部相 接触,其线性特性使乘员受的约束力几乎直线增大,过大的胸部压力可能会 造成致命伤害。而对于小身材乘员,则极有可能发生"下潜"的现象,造成 腹部、颈部和肩部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采用网状安全带结构,能有效 平均分摊掉撞击时的力道,使其作用于人体胸腹部的力量较为均衡,减少压 迫力的一种网状汽车安全带。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包括有A固定杆上部有肩织带的 A上巻收器、中部有中间织带的A巻收器、下部有胯织带的A下巻收器,B 固定杆上部有肩织带的B上巻收器、中部有中间织带的B中巻收器、下部有 胯织带的B下巻收器,以及带扣和锁舌,其A上巻收器的肩织带的头端、A 中巻收器的中间织带的头端、A下巻收器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穿过带扣的 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巻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B上巻收器的肩织带 的头端、B中巻收器的中间织带的头端、B下巻收器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 穿过锁舌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巻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使用时,拉动左侧带扣和右侧锁舌,带动六根安全织带伸出巻收器,将 锁舌插入带扣锁止。正常锁止后,即可开始行驶。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织带 随着人体的轻微晃动而从巻收器中拉出或巻入。当发生危险情况时,汽车 速度迅速降低,而乘员躯体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引起织带拉出速度发 生变化,超过一定限值后,巻收器内的棘轮机构被锁住,心轴停止转动,织 带被锁在此位置不能被拉出。随着上体继续前倾,织带被拉长,网状结构提 供作用在人体胸、腹、胯部的束缚力均匀增大,从而使人体束缚在座椅上。事故发生后,按动带扣上的按钮,则锁舌迅速从带扣中脱出,乘员可尽快解 脱安全带,逃离汽车。相比现在普遍使用的三点式安全带约束系统,本安全带对车内乘员具有 更好的约束保护性能,它的一个优点在于,所提供的安全带约束系统可以在 各种碰撞事故中对乘员提供良好的安全保护。和传统的三点式安全带相比, 由于接触面较大,加之网状安全带的设计可以平均分摊掉撞击时的作用力, 使其作用于人体胸腹部的力量较为均衡,对胸部、腹部的压迫都比较小,减 少胸部骨折以及胸、腹部勒伤等。由于分别约束住了乘员肩部、胸部、腹部 两侧,因此可以在汽车侧翻事故中提供有效保护。由于单根安全带的受力减 小,因此可以放宽对安全带材料特性的限制。它的另外一个优点为,解开与 锁止本网状安全带的方式同三点式安全带一样,使用简单便利,从而提供一 种既具备了良好安全防护性能、又不丧失使用方便性的汽车安全带约束系 统。而且,本安全带所采用的巻收器等关键部位均为较为成熟的技术,稳定 性好,有助于普及和应用。就目前来看,由于成本及车体结构所限,本安全带还暂时适用于特种车 辆如赛车等领域。但是,在进行相应改动的其它类型的汽车以及交通工具, 如飞机、火车、轮船、游艇等,都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约束系统。用于 提高其在各种碰撞事故中保护乘员的安全性能。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带扣与织带连接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锁舌与织带连接示意图。图中1-A上巻收器2-A中巻收器3-A下巻收器4-B上巻收器5-B 中巻收器6-B下巻收器7-带扣8-锁舌9-A固定10-B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包括有A固定杆9上部有肩织带的A上巻收 器l、中部有中间织带的A巻收器2、下部有胯织带的A下巻收器3, B固定 杆10上部有肩织带的B上巻收器4、中部有中间织带的B中巻收器5、下部有胯织带的B下巻收器6,以及带扣7和锁舌8,其A上巻收器1的肩织带 的头端、A中巻收器2的中间织带的头端、A下巻收器3的胯织带的头端, 分别穿过带扣7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巻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B 上巻收器4的肩织带的头端、B中巻收器5的中间织带的头端、B下巻收器6 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穿过锁舌8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巻曲与自身织带 用线缝制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网状汽车安全带,包括有A固定杆(9)上部有肩织带的A上卷收器(1)、中部有中间织带的A卷收器(2)、下部有胯织带的A下卷收器(3),B固定杆(10)上部有肩织带的B上卷收器(4)、中部有中间织带的B中卷收器(5)、下部有胯织带的B下卷收器(6),以及带扣(7)和锁舌(8),其特征是A上卷收器(1)的肩织带的头端、A中卷收器(2)的中间织带的头端、A下卷收器(3)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穿过带扣(7)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卷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B上卷收器(4)的肩织带的头端、B中卷收器(5)的中间织带的头端、B下卷收器(6)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穿过锁舌(8)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卷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专利摘要一种网状汽车安全带涉及汽车乘员约束装置。针对现有使用两点式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和全带式安全带,均有在着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状汽车安全带,包括有A固定杆(9)上部有肩织带的A上卷收器(1)、中部有中间织带的A卷收器(2)、下部有胯织带的A下卷收器(3),B固定杆(10)上部有肩织带的B上卷收器(4)、中部有中间织带的B中卷收器(5)、下部有胯织带的B下卷收器(6),以及带扣(7)和锁舌(8),其特征是A上卷收器(1)的肩织带的头端、A中卷收器(2)的中间织带的头端、A下卷收器(3)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穿过带扣(7)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卷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B上卷收器(4)的肩织带的头端、B中卷收器(5)的中间织带的头端、B下卷收器(6)的胯织带的头端,分别穿过锁舌(8)的连接板板上三个长孔后卷曲与自身织带用线缝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鑫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汽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