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835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及汽车,所述减振器包括套设固定在曲轴上的轮毂,轮毂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一级减振结构和二级减振结构;一级减振结构包括套设在轮毂上的橡胶环以及套设在橡胶环上的第一惯量环;二级减振结构包括套设在第一惯量环上的离合总成以及套设在离合总成上的第二惯量环;离合总成和第一惯量环之间安装有弹性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减振器及汽车能够降低具有较高功率、较大扭矩的发动机的曲轴系统扭转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5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410231275.6、专利技术名称为“复合式减振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中应用,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即对汽车减振和降噪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发动机在急加速、急减速或高速运转时会伴随较大的冲击负荷,且发动机不同大小的功率对汽车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和噪声影响,所以随着汽车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大功率化的发展,要求汽车配备相应的有效减振和降噪的技术设备。传统的汽车减振技术设备多为一种多级橡胶阻尼式减振器,多级橡胶阻尼式减振器的减振阻尼原件均采用橡胶材质,其原理是利用多级旋压或硫化方式对阻尼橡胶进行填充,对汽车在急加速、急减速或高速运转时曲轴系统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进而实现减振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多级橡胶阻尼式减振器能够有效控制中低功率发动机的曲轴系统扭转振动并降低曲轴系统的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但是对于超高功率的汽油发动机和具有较高功率、较大扭矩的柴油发动机,多级橡胶阻尼式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不足以满足其对曲轴系统扭转振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减振器及汽车,以解决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不能满足较高功率、较大扭矩的发动机对其曲轴系统扭转振动的减振要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振器,包括套设固定在曲轴上的轮毂(1),所述轮毂(1)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一级减振结构(2)和二级减振结构(3);所述一级减振结构(2)包括套设在轮毂(1)上的橡胶环(4)以及套设在所述橡胶环(4)上的第一惯量环(5);所述二级减振结构(3)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惯量环(5)上的离合总成(7)以及套设在所述离合总成(7)上的第二惯量环(8);所述离合总成(7)和第一惯量环(5)之间安装有弹性元件(6)。其中,所述第一惯量环(5)为法兰形结构,包括环状本体以及设在所述环状本体一侧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本体套设在所述橡胶环(4)上。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总成(7)远离所述环状凸出部的一端侧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离合总成(7)和所述第二惯量环(8)的止推盖(9)。其中,所述离合总成(7)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外壁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弹性元件(6)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惯量环(8)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匹配的环形凹槽。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为沿所述减振器的轴向倾斜的棱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轮毂(1)的横截面包括对称的上下两部分,整体呈弓状结构。优选的,所述橡胶环(4)为通透性结构。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6)为圆柱螺旋弹簧或橡胶圈。优选的,所述第二惯量环(8)与传动皮带一体成型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振器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振器通过轮毂(1)套设在发动机曲轴上,从而将该减振器与曲轴固定连接,当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行驶时,例如急加速、颠簸路况等,导致曲轴会产生扭转方向的扭转振动和弯曲方向的弯曲振动,此时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首先传递给轮毂(1),在通过轮毂(1)传递给橡胶环(4),从而通过橡胶环(4)的扭转、压缩变形吸收部分振动能量,降低整体振动频率等,即通过一级减振结构(2)初步降低曲轴的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之后曲轴的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通过一级减振结构(2)的第一惯量环(5)传递给弹性元件(6)以及离合总成(7),此时通过弹性元件(6)的扭转变形进一步吸收振动能量,即通过二级减振结构(3)进一步降低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由此可知,对于较高功率、较大扭矩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一级减振结构(2)初步降低曲轴与传动系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调谐传动系扭振固有频率;通过二级减振结构(3)能够增加传动系扭振阻尼,抑制扭振共振响应振幅,从而衰减因冲击产生的瞬态扭振。因此,通过两级减振结构的配合,有效提高了减振器对较高功率、较大扭矩的发动机的曲轴的减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汽车与上述减振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减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减振器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轮毂,2-一级减振结构,3-二级减振结构,4-橡胶环,5-第一惯量环,6-弹性元件,7-离合总成,8-第二惯量环,9-止推盖。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离合总成(7)为连接弹性元件(6)和第二惯量环(8)的部件,与汽车中用来中断发动机动力传递的离合器非同一概念。为了有效地减轻汽车发动机曲轴的振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采用复合式结构,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装在轮毂(1)上的一级减振结构(2)和二级减振结构(3),其中,一级减振结构(2)的主要减振部件是橡胶,二级减振结构(3)的主要减振部件是弹簧。当汽车发动机的曲轴安装有上述减振器时,利用一级减振结构中的橡胶可初步减缓曲轴的振动,利用二级减振结构中的弹簧可进一步减缓曲轴的振动,从而有效地减轻汽车发动机的曲轴的振动。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器,参照图1所示,该减振器包括套设固定在曲轴上的轮毂(1),轮毂(1)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一级减振结构(2)和二级减振结构(3);一级减振结构(2)包括套设在轮毂(1)上的橡胶环(4)以及套设在橡胶环(4)上的第一惯量环(5);二级减振结构(3)包括套设在第一惯量环(5)上的离合总成(7)以及套设在离合总成(7)上的第二惯量环(8);离合总成(7)和第一惯量环(5)之间安装有弹性元件(6)。本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通过轮毂(1)套设在发动机曲轴上,从而将该减振器与曲轴固定连接,当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行驶时,例如急加速、颠簸路况等,导致曲轴会产生扭转方向的扭转振动和弯曲方向的弯曲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固定在曲轴上的轮毂(1),所述轮毂(1)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一级减振结构(2)和二级减振结构(3);所述一级减振结构(2)包括套设在轮毂(1)上的橡胶环(4)以及套设在所述橡胶环(4)上的第一惯量环(5);所述二级减振结构(3)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惯量环(5)上的离合总成(7)以及套设在所述离合总成(7)上的第二惯量环(8);所述离合总成(7)和第一惯量环(5)之间安装有弹性元件(6)。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28 CN 2014102312756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固定在曲轴上的轮毂(1),所述轮
毂(1)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一级减振结构(2)和二级减振结构(3);
所述一级减振结构(2)包括套设在轮毂(1)上的橡胶环(4)以及套设在
所述橡胶环(4)上的第一惯量环(5);
所述二级减振结构(3)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惯量环(5)上的离合总成(7)
以及套设在所述离合总成(7)上的第二惯量环(8);所述离合总成(7)和第
一惯量环(5)之间安装有弹性元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惯量环(5)为
法兰形结构,包括环状本体以及设在所述环状本体一侧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
本体套设在所述橡胶环(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总成(7)远离
所述环状凸出部的一端侧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离合总成(7)和所述第二惯量环(8)
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杜庆王严白伟周武明张泽裕王占朋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