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缸密封件。所述主缸密封件,为环形并被安装在缸体的内表面和活塞的外表面之间,包括:一内翼部,其构造为接触活塞的外表面;一外翼部,其构造为接触缸体的内表面;以及一密封后壁部,其连接内翼部和外翼部。所述密封后壁部上设置有一油管,以连接形成在内翼部上的进油口和形成在外翼部上的进油口,且所述油管包括一延迟管道,其长于直接连接进油口的最短直线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缸密封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缸密封件,尤其涉及由于异物侵入而能将不能产生制动压的现象最小化的主缸密封件。
技术介绍
通常,主缸是在液压制动系统中产生液压的装置。 主缸包括一设有孔的缸体和一组装在孔中的活塞,以便在孔中前进或缩回。而密封件则被安装在缸体上以形成一个液压腔,在液压腔内根据活塞的前进或后退可产生用于制动操作所必须的压力。活塞上具有连接孔,这样液体可在液压腔、油箱和车轮制动器中流动。当活塞前进时,所述连接孔移动的距离远超过密封件,这使得液压腔内的液体增压,从而产生制动压。反之,当活塞后退时,连接孔后退的距离也远超过密封件,且液压腔内的液体流回油箱,因此释放了制动压。 此密封件为环形,并安装在缸体的收容槽。该密封件被称为“杯形密封件”,因其横截面为杯子的形状。 美国专利第7520132 (2009年4月21日)。上述提及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设置在杯型密封件后表面上形成的一径向管道结构。当一液压腔由于制动操作的释放而排空时,流体通过该管道从油箱里返回。而如果没有此管道,当制动释放操作完成时,液体会快速被引入液压腔,进而导致水过量。如果管道当中夹带异物,密封功能会在制动操作过程中被逐渐损坏,导致液体逆流。因此,如果有渗漏则不可能产生液压,最终导致制动踏板下沉从而产生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由于异物侵犯而能将不能产生制动压的现象最小化的主缸密封件。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在后面会部分被阐述,部分是易于理解的,或是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得知。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主缸密封件,为环形并被安装在缸体的内表面和活塞的外表面之间,包括:一内翼部,其构造为接触活塞的外表面;一外翼部,其构造为接触缸体的内表面;以及一密封后壁部,其连接内翼部和外翼部。所述密封后壁部上设置有一油管,以连接形成在内翼部上的进油口和形成在外翼部上的进油口,且所述油管包括一延迟管道,其长于直接连接进油口的最短直线距离。 所述油管包括形成同心圆形状的多个同心管道,以及在径向上连接同心管道的多个径向管道,且所述径向管道可以彼此错位排列。 所述油管可为螺旋形。 所述油管的如此设置使得液体流过油管的流动时间要比制动操作时液压腔中形成制动压所需时间更长。 所述延迟管道可包括一个以上的圆周方向上的周向管道以及一个以上的相对于最短直线距离而倾斜的斜管道。 综上所述可见,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主缸密封件包括的所述油管可为Z字形、迷宫形或螺旋形。因此,尽管有异物入侵,液体从液压腔溢出时间变长,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液压腔不能产生制动压的现象。 【附图说明】 结合下图,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将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包括密封件的主缸;图2和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主缸密封件操作的放大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典型实施方式的的主缸密封件的局部剖面透视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主缸密封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实例进行描述,其中的标号指代对应的零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以下描述中,当本文包含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说明可能使本专利技术的主题不明晰的时候,则其详细说明会被省略。为方便描述,附图中的长宽高等尺寸会被放大。此外,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零部件会用相同的标号描述,即使他们在不同的附图中出现。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典型实施方式的装配有密封件的主缸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主缸包括其上有孔11的缸体10,以及装在缸体10的孔11中的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以便其在孔11中前移或后退。 所述第一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件16被安装在所述孔11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一活塞13的外表面,第三密封件17和第四密封件18则安装在所述孔11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活塞14的外表面。 密封件15,16,17和18分别被安置在孔11内表面的呈锯齿状地设置的收容槽19中,因此即使当活塞13和14各自前进或后退时它都不会移动。基于此种构造,所述孔11的内表面被分成位于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之间的第一液压腔21和位于第二活塞14和孔11的内端面之间的第二液压腔22。 所述缸体10具有一朝向第一液压腔21的第一卸油孔23和一朝向第二液压腔22的第二泄油孔24,从而当第一液压腔21和第二液压腔22被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施压时,第一液压腔21和第二液压腔22中的油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泄油孔23和24排出。 因此,当第一活塞13前进且作用挤压第一液压腔21时,第二活塞14受第一液压腔21的压力所致,开始作用施压给第二液压腔22。第一液压腔21和第二液压腔22中的油通过第一泄油孔23和第二泄油孔24排出,被供给给如轮缸(未示出)。 第一复位弹簧25被安装在第一液压腔21中,并保证制动操作完成后第一活塞13返回其初始位置。同样的,第二复位弹簧26被安装在第二液压腔22中并保证第二活塞14返回初始位置。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的前部设有弹簧收容槽27和28,从而使第一复位弹簧25和第二复位弹簧26可被引入到相应的凹槽27和28中。 连接着油箱I的第一进油口 2和第二进油口 3设置在汽缸体10的上部。第一进油口 2和第二进油口 3通过第一进油口 4和第二进油口 5分别连接着液压腔21和22。 第一进油口 4位于第一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件16之间,第二进油口 5则位于第三密封件17和第四密封件18之间。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上设有多个从内表面穿孔至外表面的连接孔31和32,所以油通过这些连接孔穿过第一进油孔4和第二进油孔5,可被引入到第一液压腔21和第二液压腔22.所述第二密封部件16和第四密封部件18为环形形状。两密封元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集中描述第四密封部件18。 如图2和3所示,第四密封件18截面为杯形,并包括一与第二活塞14的外表面接触的内翼部18a,一与收容槽19的内表面接触的外翼部1?,并且密封后壁部18c连接所述内翼部18a和所述外翼部18办。 所述内翼部18a保持与第二活塞14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因此起到密封第二活塞14的外表面的作用。所述外翼部1?保持与孔的收容槽19的内表面接触,并因此起到密封容纳槽的作用。图2示例了通过第二活塞14前进来施压于第二液压腔22从而产生制动操作,密封件18变形来密封第二液压腔22的状态。图3示例了通过第二活塞14缩回从而使第二液压腔22放空来进行制动释放操作,密封件18变形以使油箱I中的油填充第二液压腔22,因此收容槽19的侧壁19a和顶壁I妨共同形成了一个管道。图3中的箭头代表油的流向。 所述密封后壁部18c保持与收容槽19的侧壁19a相接触,其上有可使油在其中流动油管40。如图4和5所示,所述油管40形成在环形密封件的后壁内。 为了形成上述油管40,所述密封的后壁部18c中设置有多个同心的肋41,其突出形成同心圆形状。所述同心的肋41由径向地形成的多个凹部切割成弧状。 如图4和5所示,设置在所述同心的肋41之间的所述油管40呈现Z字形形成于后壁表面上,以便连接形成于内翼部18a处的第一油入口 42和外翼部1?处的第二油入口4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缸密封件,其特征在于,为环形并被安装在缸体的内表面和活塞的外表面之间,包括:一内翼部,其构造为接触活塞的外表面;一外翼部,其构造为接触缸体的内表面;以及一密封后壁部,其连接内翼部和外翼部;其中所述密封后壁部上设置有一油管,以连接形成在内翼部上的进油口和形成在外翼部上的进油口,且所述油管包括一延迟管道,其长于直接连接进油口的最短直线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9 KR 10-2013-01076681.一种主缸密封件,其特征在于,为环形并被安装在缸体的内表面和活塞的外表面之间,包括: 一内翼部,其构造为接触活塞的外表面; 一外翼部,其构造为接触缸体的内表面;以及 一密封后壁部,其连接内翼部和外翼部; 其中所述密封后壁部上设置有一油管,以连接形成在内翼部上的进油口和形成在外翼部上的进油口,且所述油管包括一延迟管道,其长于直接连接进油口的最短直线距离。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