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生专利>正文

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47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包括撞板、弹性立柱板、活动轴、套轴压力弹簧组及保险箱等,保险箱内的卡板、推板、碰板上有漏油孔,碰板由压力弹簧组固定在第二受力壁,卡板由套轴拉力弹簧组固定在第一受力壁,活动轴的两端穿过卡板和第一受力壁垂直固定于推板和撞板,撞板与弹性立柱板固定,套轴压力弹簧组两端固定在第一受力壁和撞板,本保险装置应用在机动车于相撞时有缓减撞击力、减震,防止直接撞击车体外壳的优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特别是一种集缓减撞击力、减少震动、防止直接撞击车身外壳于一体的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现有的机动车弹性缓冲装置及机动车安全护栏仅可在机动车于车速极低的情况下相撞时起到缓减撞击力、防止直接撞击车身外壳的作用。但机动车在中速、高速、较高速行驶相撞时,两者的防护功能极其低下,安全保险系数大大减少。时有安装有机动车弹性缓冲装置和机动车安全护栏的机动车于中高速行驶相撞时,车载人员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害的事故发生。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机动车弹性缓冲装置及机动车安全护栏的优点于一体的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该防撞保险装置具有缓减撞击力、减少震动、防止直接撞击车身外壳的作用,克服了前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保险装置由撞板(1)、弹性立柱板(2)、活动轴(3)、套轴压力弹簧组(4)、保险箱(11)等组成,在保险箱(11)内有三块活动板,卡板(18)、推板(5)、碰板(23)上均有漏油孔(6),压力弹簧组(7)的两固定底板(29)分别固定在碰板(23)和第二受力壁(12)的内壁上,套于保险箱内部活动轴卡轮(22)上的套轴拉力弹簧组(10)的两固定底板(27)分别固定在卡板(18)和第一受力壁(9)的内壁上,套于保险箱外部活动轴(3)上的套轴压力弹簧组(4)的两固定底板(25)分别固定在撞板(1)和第一受力壁(9)的外壁上,活动轴(3)的两端穿过卡板(18)的活动轴滑动孔(28)、套轴拉力弹簧组(10)、第一受力壁(9)的活动轴滑动孔(24)及橡胶圈垫(17)、套轴压力弹簧组(4)分别垂直固定于推板(5)上的固定螺母(16)和撞板(1)上的固定螺母(15)上,撞板(1)与弹性立柱板(2)由固定孔(26)固定并粘合,卡轮(22)固定在第一受力壁(9)和卡板(18)之间的活动轴(3)上,保险箱顶板(19)上有注油嘴(8),保险箱底板(20)上有出油嘴(14),套轴压力弹簧组(4)、套轴拉力弹簧组(10)、压力弹簧组(7)的固定底板(25)、(27)、(29)上的固定孔(30)与撞板(1)、第一受力壁(9)、卡板(18)、碰板(23)、第二受力壁(12)上的固定孔(21)对应固定,固定阀(13)使本防撞保险装置与车体固定。本技术的五个工作过程及原理。第一工作过程为基础状态(无外力撞击的静止状态),如图2所示,撞板(1)、活动轴(3)、卡板(18)、推板(5)、碰板(23)位置无移动现象,套轴压力弹簧组(4)、套轴拉力弹簧组(10)、压力弹簧组(7)无受外力而发生的弹-->性形变,卡板(18)与推板(5)靠拢,活动轴卡轮(22)位于卡板(18)和第一受力壁(9)之间。第二工作过程为低速行驶撞击时的工作状态,(低速≈1-50公里/小时)如图3所示,安装于机动车车头或车尾的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在机动车低速行驶遇障碍物所产生的撞击力≤若干个套轴压力弹簧组(4)总弹力时,撞板(1)受撞击力位置改变并经活动轴(3)带动推板(5)与卡板(18)分离,向碰板(23)移动,卡轮(22)向卡板(18)靠拢或不靠拢。套轴压力弹簧组(4)受压发生弹性形变,长度呈I度压缩,产生了以第一受力壁(9)为中心的与撞击力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弹力来缓减撞击力。固定于撞板(1)上的弹性立柱板(2)在受到外力撞击或遇到障碍物时有减轻撞击声响,减轻震动、缓减了小部分撞击力的作用。第三工作过程为中速行驶撞击时的工作状态(中速≈50-100公里/小时)如图4所示,安有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的机动车于中速行驶遇障碍物时所产生的撞击力>若干个套轴压力弹簧组(4)总弹力时,撞板(1)受撞击力后经活动轴(3)带动推板(5)与卡板(18)分离,向碰板(23)靠拢或不靠拢。由于活动轴(3)的移动,卡轮(22)靠拢卡板(18)并带动卡板(18)向第二受力壁(12)方向移动。撞板(1)、卡板(18)、推板(5)、卡轮(22)的位置改变,碰板(23)位置不变。套轴压力弹簧组(4)受压力长度呈II度压缩,产生了反作用弹力。套轴拉力弹簧组(10)因卡板(18)移动而受拉力发生弹性形变,长度呈I度扩张,产生了以第一受力壁(9)为中心的与撞击力方向相反的反作用拉力来缓减撞击力。第四工作过程为高速行驶撞击时的工作状态,(高速≈100-150公里/小时)如图5所示,安有防撞保险装置的机动车于高速行驶时遇障碍物时所产生的撞击力>(若干个套轴压力弹簧组(4)总弹力+若干个套轴拉力弹簧组(10)总弹力)时。卡轮(22)带动卡板(18)和推板(5)向碰板(23)移动,推板(5)撞击碰板(23),撞板(1)、卡板(5)、卡轮(22)、推板(5)、碰板(23)的位置改变,套轴压力弹簧组(4)受压力长度呈III度压缩,产生反作用弹力。套轴拉力弹簧组(10)受拉力长度呈II度扩张,产生反作用拉力。压力弹簧组(7)受压力发生弹性形变,长度呈I度压缩,产生了以第二受力壁(12)为中心的与撞击力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弹力缓减撞击力。第五工作过程为较高速行驶撞击时的工作状态。(较高速≈150-200公里/小时)如图6所示,安有防撞保险装置的机动车于较高速行驶时遇障碍物时所产生的撞击力=(若干个套轴压力弹簧组(4)总弹力+若干个套轴拉力弹簧组(10)总弹力+若干个压力弹簧组(7)总弹力)时,达到了弹性限度内的饱和度。撞板(1)、卡轮(22)、卡板(18)、推板(5)、碰板(23)的位置移动如第四工作状态。套轴压力弹簧组(4)受压力长度呈IV度压缩,产生反作用弹力。套轴拉力弹簧组(10)受拉力长度呈III度扩张,产生反作用拉力。压力弹簧组(7)受压力长度呈II度压缩,产生反作用弹力缓减撞击力。此工作状态正好达到了本技术的弹力极限。反之,如撞击力大于这个总弹力极限,就会使防撞保险装置及车身受-->损。保险箱顶板注油嘴(8)注入使弹簧润滑达到良好工作状态的液态润滑油在极短时间内于卡板(18)、推板(5)、碰板(23)上的漏油孔(6)受压急速通过时,也可起到缓减小部分撞击力的作用。保险箱底板上的出油嘴(14)则可在修理该保险装置时将保险箱内的润滑油全部放出。顶板(19)和底板(20)在平时与保险箱(11)密封,在修理该保险装置时则可打开。所述技术的优点是集机动车弹性缓冲装置的优点和机动车安全护栏的优点于一体,具有缓减撞击力、减少震动、防止直接撞击车体外壳的作用。实现了安装防撞保险装置的机动车于低速、中速、高速、较高速四种不同的速度行驶相撞或遇障碍物产生撞击力时,本保险装置也可以低、中、高、较高四级不同的弹力来缓减撞击力,从而避免了因弹力过大而撞击力过小不能使本防撞保险装置正常工作的因素。本防撞保险装置坚固耐用、安全性能好、保险系数高、安装拆卸修理方便,并有自动回位、防盗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大中小型机动车、电梯、绞车等各类物品上。附图说明及实施例图1为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外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撞板,(2)为弹性立柱板,(3)为活动轴,(4)为套轴压力弹簧组,(5)为推板,(6)为漏油孔,(7)为压力弹簧组,(8)注油嘴,(9)为第一受力壁,(10)为套轴拉力弹簧组,(11)为保险箱,(12)为第二受力壁,(13)为防撞保险装置与车体固定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包括撞板(1)、弹性立柱板(2)、活动轴(3)、套轴压力弹簧组(4)、保险箱(11)等组成;在保险箱(11)内有三块活动板,卡板(18)、推板(5)、碰板(23)上均有漏油孔(6);压力弹簧组(7)的两固定底板(29)分别固定在碰板(23)和第二受力壁(12)的内壁上;套于保险箱内部活动轴卡轮(22)上的套轴拉力弹簧组(10)的两固定底板(27)分别固定在卡板(18)和第一受力壁(9)的内壁上;套于保险箱外部活动轴(3)上的套轴压力弹簧组(4)的两固定底板(25)分别固定在撞板(1)和第一受力壁(9)的外壁上;活动轴(3)的下端穿过卡板(18)的活动轴滑动孔(28)、套轴拉力弹簧组(10)、第一受力壁(9)的活动轴滑动孔(24)及橡胶圈垫(17);套轴压力弹簧组(4)分别垂直固定于推板(5)上的固定螺母(16)和撞板(1)上的固定螺母(15)上;撞板(1)与弹性立柱板(2)由固定孔(26)固定并粘合;卡轮(22)固定在第一受力壁(9)和卡板(18)之间的活动轴(3)上;保险箱顶板(19)上有注油嘴(8);保险箱底板(20)上有出油嘴(14);套轴压力弹簧组(4)、套轴拉力弹簧组(10)、压力弹簧组(7)的固定底板(25)、(27)、(29)上的固定孔(30)与撞板(1)、第一受力壁(9)、卡板(18)、碰板(23)、第二受力壁(12)上的固定孔(21)对应固定;固定阀(13)使本防撞保险装置与车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防撞保险装置,包括撞板(1)、弹性立柱板(2)、活动轴(3)、套轴压力弹簧组(4)、保险箱(11)等组成;在保险箱(11)内有三块活动板,卡板(18)、推板(5)、碰板(23)上均有漏油孔(6);压力弹簧组(7)的两固定底板(29)分别固定在碰板(23)和第二受力壁(12)的内壁上;套于保险箱内部活动轴卡轮(22)上的套轴拉力弹簧组(10)的两固定底板(27)分别固定在卡板(18)和第一受力壁(9)的内壁上;套于保险箱外部活动轴(3)上的套轴压力弹簧组(4)的两固定底板(25)分别固定在撞板(1)和第一受力壁(9)的外壁上;活动轴(3)的下端穿过卡板(18)的活动轴滑动孔(28)、套轴拉力弹簧组(10)、第一受力壁(9)的活动轴滑动孔(24)及橡胶圈垫(17);套轴压力弹簧组(4)分别垂直固定于推板(5)上的固定螺母(16)和撞板(1)上的固定螺母(15)上;撞板(1)与弹性立柱板(2)由固定孔(26)固定并粘合;卡轮(22)固定在第一受力壁(9)和卡板(18)之间的活动轴(3)上;保险箱顶板(19)上有注油嘴(8);保险箱底板(20)上有出油嘴(14);套轴压力弹簧组(4)、套轴拉力弹簧组(10)、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