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包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3897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用包芯机,其主要用退火钢带来包裹球化剂、孕育剂,蠕化剂,将包好的产品称之为包芯线。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包芯线技术是简单易行而又高效的工艺手段之一,借助喂丝机将包芯线以一定的速度输入到待处理铁液中,从而达到微合金化,改善铸铁机械性能,提高其纯洁度的目的。目前,某些包芯机的设计简单,导致产品出现拉断、漏粉等现象,或者某些包芯机体积庞大,不利于实际生产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控制对辊的运转速度和下料速度,合理设计对辊的间距和尺寸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在保证产品质量条件下,适当减少辊的对数和间距,从而使包芯机总体尺寸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用包芯机,主要用退火钢带来包裹球化剂、孕育剂,蠕化剂,并与喂丝机连用实现对铁液的处理。
技术介绍
传统的球化、孕育、蠕化方法不能保证对铁液处理的均匀性,并且不能保证铁液的纯洁度,使得铸件的机械性能不高。目前,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包芯线技术是简单易行而又高效的工艺手段之一,借助喂丝机,将包芯线以一定的速度输入到待处理铁液中,从而达到微合金化,改善铸铁机械性能,提高其纯洁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用包芯机,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包芯机设计简单带来的拉断、漏粉等问题,在保证产品的质量条件下,适当减少压滚的对数,从而使包芯机总体尺寸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应用于铸铁球化、孕育、蠕化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包芯机,该种包芯机可制备出一定尺寸的包芯线,该种线通过喂丝机以一定的速度加入铁液中,从而保证球化、孕育、蠕化效果。设计该包芯机的基本思路是将一定宽度的退火钢带通过包芯机卷成一定直径的圆筒,在适当的位置下料(球化剂、孕育剂、蠕化剂),制备出的成品称之为包芯线。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用包芯机存在三种辊即矫正辊、包线辊、压实辊,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有7对辊,7对辊的转速一致,并且转速可控,配合下料速度的可控,从而保证包出的丝内部试剂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铸造用包芯机,准确地控制辊的运转速度和下料速度,合理设计对辊的间距,有效解决了拉断、漏料等问题,并且其设计简单,体积小,便于操作。包出的丝内部试剂分布均匀,丝成圆柱型,外部光滑。经过几次尝试,可以包出直径7mm~12mm的线,长度取决于退火钢带长度。图1为可控速包芯机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身,2、导向轮,3、第一包线辊,4、第一矫正辊,5、第二包线辊,6、下料装置,7、第二矫正辊,8、第三包线辊,9、第一压实辊,10、第二压实辊,11、退火钢带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1)      启动电源,电机开始转动,通过减速器和链传动将动力送至传动齿轮,进而各对辊运动,至此整个动力系统开始运转; 2)      通过变速器调节各辊的转动速度,钢带由导向轮进入,经过第一包线辊将钢带压成“V”型,然后进入第一矫正辊,使钢带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接着进入第二包线辊将钢带压成“U”型,至此下料前的操作完毕;3)      通过plc控制下料装置,使得下料速度和数量与钢带运动速度匹配,保证钢带内部球化剂、孕育剂量分布均匀,接着进入第二矫正辊,使钢带在水平方向运动并使得钢带在水平方向紧实,然后进入第三包线辊,使得“U”型完成收口,形状接近椭圆形,但会有钢带边缘,至此将料均匀地包裹在钢带内部;4)      最后,包有料的钢带进入第一压实辊,使椭圆形变成圆形,并使钢带边缘压在圆柱外部,进入第二压实辊后,对圆柱直径尺寸进行修正。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械传动,采用变速器和plc控制系统有效地控制对辊的运转速度和下料速度,合理设计对辊的间距和尺寸,保证退火钢带的成型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用包芯机,其特征在于:包芯机主体由包线辊、矫正辊、压实辊组成共7对,适当减小各对辊间距和对数,有效减少包芯机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用包芯机,其特征在于:包芯机主体由包线辊、矫正辊、压实辊组成共7对,适当减小各对辊间距和对数,有效减少包芯机尺寸。
2.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包线辊、矫正辊、压实辊,各对辊的间距和尺寸决定退火钢带经过每个对辊后被压的尺寸和形状,各对辊的尺寸精度决定包芯线的圆整度。
3.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用包芯机,其特征在于:各对辊与齿轮连接,每种相同功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迎东高民强尤俊华吴一弘李广龙李荣德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