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刚瑞专利>正文

汽车减震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632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车减震保险杠,它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因汽车没有保险杠而造成汽车内乘员伤亡的事故占有的比重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上部,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悬臂和下悬臂与左主体钢管和右主体钢管以及左主体钢管和右主体钢管与轴杆都是转动连接,减震装置中后轴套的轴孔和前轴套的轴孔均为水平方向的梯形,使两个减震装置中的轴杆可以在前轴套和后轴套中作水平方向的位移,可承受来自汽车前方任意角度的撞击,最大限度地保证汽车乘员及车辆的安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减震保险杠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
技术介绍
汽车为人们的出行、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车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据报载,2004年中国因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人,平均不到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因车祸而致伤致残的人不计其数。在众多的车祸中,因汽车没有保险杠而造成汽车内乘员伤亡的事故占有的比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因汽车没有保险杠而造成汽车内乘员伤亡的事故占有的比重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减震保险杠。本技术具有可承受来自汽车前方任意角度的相互撞击、最大限度地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特点。本技术包含保险杠主体和两个减震装置;两个减震装置对称设置,两个减震装置的前端分别与保险杠主体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两个减震装置的后端分别与汽车的底盘或悬挂固定连接;保险杠主体由左主体钢管1、右主体钢管51、上悬臂12、下悬臂17、上悬臂左滑套3、上悬臂右滑套53、下悬臂左滑套7、下悬臂右滑套57、左护管8、左护管上套管4、左护管下套管5、右护管58、右护管上套管54、右护管下套管55组成,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固定在上悬臂12的左右两端上,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固定在下悬臂17的左右两端上,左护管上套管4和左护管下套管5分别固定在左护管8的上下两个端头上,右护管上套管54和右护管下套管55分别固定在右护管58的上下两个端头上,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上部,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左护管上套管4和左护管下套管5固定在上悬臂左滑套3和下悬臂左滑套7之间的左主体钢管1上,右护管上套管54和右护管下套管55固定在上-->悬臂右滑套53和下悬臂右滑套57之间的右主体钢管51上;两个减震装置分别由轴杆18、前安装板19、前环形套20、弹簧21、后环形套22、后安装板23、后轴套24和前轴套25组成,前安装板19固定在前轴套25的上端,后安装板23固定在后轴套24的上端,前轴套25和后轴套24分别套设在轴杆18的前后两侧上,前环形套20固定在前轴套25一侧的轴杆18上,后环形套22固定在后轴套24上的前侧,弹簧21设置在前环形套20与后环形套22之间的轴杆18上,后轴套24的轴孔38和前轴套25的轴孔30均为水平方向的梯形,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分别与轴杆18固定连接。本技术不但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前面,也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后面,也可以在汽车的前后同时安装,安装时,保险杠主体距离汽车的车体在100~200mm之间,根据车型,两个减震装置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底盘、前后悬挂或汽车的适当位置上。本技术的优点是:来自汽车正面左侧的或正面右侧的撞击力,通过左护管或右护管将撞击力传递给左主体钢管或右主体钢管以及上悬臂和下悬臂,再通过下悬臂传递给减震装置,由于上悬臂和下悬臂与左主体钢管和右主体钢管以及左主体钢管和右主体钢管与轴杆都是转动连接,再加上减震装置中的后轴套的轴孔和前轴套的轴孔均为水平方向的梯形,使两个减震装置中的轴杆可以在前轴套和后轴套中作水平方向的位移,上述这些部件的联合作用,减小和缓冲了撞击力,从而可承受来自汽车前方任意角度的撞击、最大限度地保证汽车乘员以及车辆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图2的C-C剖视图,图5是图2的D-D剖视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E-E剖视图,图8是图1的F-F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5)本实施方式由保险杠主体和两个减震装置组成;两个减震装置对称设置,两个减震装置的前端分别与保险杠主体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两个减震装置的后端分别与汽车的底盘或悬挂固定连接;保险杠主体由左主体钢管1、右主体钢管51、上悬臂12、下悬臂17、上-->悬臂左滑套3、上悬臂右滑套53、下悬臂左滑套7、下悬臂右滑套57、左护管8、左护管上套管4、左护管下套管5、右护管58、右护管上套管54、右护管下套管55组成,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固定在上悬臂12的左右两端上,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固定在下悬臂17的左右两端上,左护管上套管4和左护管下套管5分别固定在左护管8的上下两个端头上,右护管上套管54和右护管下套管55分别固定在右护管58的上下两个端头上,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上部,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左护管上套管4和左护管下套管5固定在上悬臂左滑套3和下悬臂左滑套7之间的左主体钢管1上,右护管上套管54和右护管下套管55固定在上悬臂右滑套53和下悬臂右滑套57之间的右主体钢管51上;两个减震装置分别由轴杆18、前安装板19、前环形套20、弹簧21、后环形套22、后安装板23、后轴套24和前轴套25组成,前安装板19固定在前轴套25的上端,后安装板23固定在后轴套24的上端,前轴套25和后轴套24分别套设在轴杆18的前后两侧上,前环形套20固定在前轴套25一侧的轴杆18上,后环形套22固定在后轴套24上的前侧,弹簧21设置在前环形套20与后环形套22之间的轴杆18上,后轴套24的轴孔38和前轴套25的轴孔30均为水平方向的梯形,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分别与轴杆18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可由油压缸或气压缸替代,其减震效果不变或更好。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在保险杠主体上增加了前竖向减震装置,前竖向减震装置由左上轴6、左拉簧10、左下轴11、上弧形管13、减压胶垫14、中间滑动套15、下弧形管16、右上轴56、右拉簧60和右下轴61组成,左上轴6的一端与上悬臂左滑套3固定连接,右上轴56的一端与上悬臂右滑套53固定连接,上悬臂12的两端分别与左上轴6和右上轴56转动连接,左下轴11的一端与下悬臂左滑套7固定连接,右下轴61的一端与下悬臂右滑套57固定连接,下悬臂17的两端分别与左下轴11和右下轴61转动连接,上弧形管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悬臂12上,下弧形管1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下悬臂17上,中间滑动套15-->设在上弧形管13与下弧形管16相汇处的外表面上,中间滑动套15以及上弧形管13和下弧形管16相汇处的外表面上固定有减压胶垫14,左拉簧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上轴6和左下轴11上,右拉簧6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右上轴56和右下轴61上。本实施方式是为汽车遇到正面撞击时,减小和缓冲撞击力而设计的。当汽车遇到正面撞击力时,上弧形管和下弧形管在撞击力的作用下向内缩,首先由于中间滑动套和减压胶垫的作用,抵消了一部分撞击力,再由于上弧形管和下弧形管的内缩,使上悬臂沿左主体钢管和右主体钢管上升,这时左拉簧和右拉簧的拉力完成第一次减震,同时推动两个减震装置暂时吸收储存会造成震动的能量,完成二次减震。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在于,在左拉簧10的外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减震保险杠,它包含保险杠主体和两个减震装置;两个减震装置对称设置,两个减震装置的前端分别与保险杠主体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两个减震装置的后端分别与汽车的底盘或悬挂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保险杠主体由左主体钢管(1)、右主体钢管(51)、上悬臂(12)、下悬臂(17)、上悬臂左滑套(3)、上悬臂右滑套(53)、下悬臂左滑套(7)、下悬臂右滑套(57)、左护管(8)、左护管上套管(4)、左护管下套管(5)、右护管(58)、右护管上套管(54)、右护管下套管(55)组成,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固定在上悬臂(12)的左右两端上,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固定在下悬臂(17)的左右两端上,左护管上套管(4)和左护管下套管(5)分别固定在左护管(8)的上下两个端头上,右护管上套管(54)和右护管下套管(55)分别固定在右护管(58)的上下两个端头上,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上部,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左护管上套管(4)和左护管下套管(5)固定在上悬臂左滑套(3)和下悬臂左滑套(7)之间的左主体钢管(1)上,右护管上套管(54)和右护管下套管(55)固定在上悬臂右滑套(53)和下悬臂右滑套(57)之间的右主体钢管(51)上;两个减震装置分别由轴杆(18)、前安装板(19)、前环形套(20)、弹簧(21)、后环形套(22)、后安装板(23)、后轴套(24)和前轴套(25)组成,前安装板(19)固定在前轴套(25)的上端,后安装板(23)固定在后轴套(24)的上端,前轴套(25)和后轴套(24)分别套设在轴杆(18)的前后两侧上,前环形套(20)固定在前轴套(25)一侧的轴杆(18)上,后环形套(22)固定在后轴套(24)上的前侧,弹簧(21)设置在前环形套(20)与后环形套(22)之间的轴杆(18)上,后轴套(24)的轴孔(38)和前轴套(25)的轴孔(30)均为水平方向的梯形,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分别与轴杆(18)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减震保险杠,它包含保险杠主体和两个减震装置;两个减震装置对称设置,两个减震装置的前端分别与保险杠主体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两个减震装置的后端分别与汽车的底盘或悬挂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保险杠主体由左主体钢管(1)、右主体钢管(51)、上悬臂(12)、下悬臂(17)、上悬臂左滑套(3)、上悬臂右滑套(53)、下悬臂左滑套(7)、下悬臂右滑套(57)、左护管(8)、左护管上套管(4)、左护管下套管(5)、右护管(58)、右护管上套管(54)、右护管下套管(55)组成,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固定在上悬臂(12)的左右两端上,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固定在下悬臂(17)的左右两端上,左护管上套管(4)和左护管下套管(5)分别固定在左护管(8)的上下两个端头上,右护管上套管(54)和右护管下套管(55)分别固定在右护管(58)的上下两个端头上,上悬臂左滑套(3)和上悬臂右滑套(53)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上部,下悬臂左滑套(7)和下悬臂右滑套(57)分别套设在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左护管上套管(4)和左护管下套管(5)固定在上悬臂左滑套(3)和下悬臂左滑套(7)之间的左主体钢管(1)上,右护管上套管(54)和右护管下套管(55)固定在上悬臂右滑套(53)和下悬臂右滑套(57)之间的右主体钢管(51)上;两个减震装置分别由轴杆(18)、前安装板(19)、前环形套(20)、弹簧(21)、后环形套(22)、后安装板(23)、后轴套(24)和前轴套(25)组成,前安装板(19)固定在前轴套(25)的上端,后安装板(23)固定在后轴套(24)的上端,前轴套(25)和后轴套(24)分别套设在轴杆(18)的前后两侧上,前环形套(20)固定在前轴套(25)一侧的轴杆(18)上,后环形套(22)固定在后轴套(24)上的前侧,弹簧(21)设置在前环形套(20)与后环形套(22)之间的轴杆(18)上,后轴套(24)的轴孔(38)和前轴套(25)的轴孔(30)均为水平方向的梯形,左主体钢管(1)和右主体钢管(51)的下部分别与轴杆(1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前竖向减震装置由左上轴(6)、左拉簧(10)、左下轴(11)、上弧形管(13)、减压胶垫(14)、中间滑动套(15)、下弧形管(16)、右上轴(56)、右拉簧(60)和右下轴(61)组成,左上轴(6)的一端与上悬臂左滑套(3)固定连接,右上轴(56)的一端与上悬臂右滑套(53)固定连接,上悬臂(12)的两端分别与左上轴(6)和右上轴(56)转动连接,左下轴(11)的一端与下悬臂左滑套(7)固定连接,右下轴(61)的一端与下悬臂右滑套(57)固定连接,下悬臂(17)的两端分别与左下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刚瑞吴达武
申请(专利权)人:于刚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