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668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门架,需要使用龙门架时,需要将其撑起,此时,第一驱动装置伸出将第一铰接臂支撑起来,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共同将立柱支撑固定,第二驱动装置伸出,第二连杆向外移动,放下臂架,此时,臂架的末端以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的铰接处为旋转中心,拖曳装置通过绳体拉起臂架以及放下臂架,当折叠时,第一驱动装置收缩,拉动第一铰接臂向右趴下,同时第二铰接臂向左趴下,立柱向左趴下,上下折叠在一起,第二驱动装置收缩,第三连杆向左趴下,第二连杆向左趴下,第一连杆向左转动同时带动臂架向左趴下,上下折叠在一起,降低占用空间,降低自身中心,提高船舶运行安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龙门架
本技术涉及支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龙门架。
技术介绍
船舶,指的是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等动力,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手段,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很多作业船舶,都需要在甲板上设置龙门架,用于吊起或者运输物品,目前传统的龙门架不可折叠,重心较高,不利于船舶航行,并且当船舶过闸时,占用闸室的高度占用空间大,船舶在运行过程安全度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龙门架,以降低占用空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门架,以降低占用空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龙门架,包括固定板、第一铰接臂、第二铰接臂、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立柱、臂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拖曳装置和绳体,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板上,其顶端与所述第二铰接臂的末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臂的顶端与所述立柱的顶端铰接,所述立柱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其顶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中部铰接,其顶端为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其顶端同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与所述臂架的末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臂架的末端铰接,其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绳体的一端与所述臂架的顶端连接,且可滑动的绕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后,其另一端与所述拖曳装置连接,所述固定板上依次铰接有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和所述立柱的末端。 优选的,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油缸。 优选的,上述拖曳装置为卷扬机。 优选的,上述绳体为钢丝绳。 优选的,上述第一铰接臂为三角臂。 优选的,上述固定板上依次铰接有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末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末端、所述立柱的末端、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 优选的,上述第一连杆的末端高于所述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 优选的,上述臂架为梯形臂,所述臂架较宽的一端为末端。 优选的,上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末端高于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 本技术提供的龙门架,包括固定板、第一铰接臂、第二铰接臂、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立柱、臂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拖曳装置和绳体,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板上,其顶端与所述第二铰接臂的末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臂的顶端与所述立柱的顶端铰接,所述立柱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其顶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中部铰接,其顶端为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其顶端同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与所述臂架的末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臂架的末端铰接,其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绳体的一端与所述臂架的顶端连接,且可滑动的绕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后,其另一端与所述拖曳装置连接,所述固定板上依次铰接有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和所述立柱的末端。需要使用龙门架时,需要将其撑起,此时,第一驱动装置伸出将第一铰接臂支撑起来,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共同将立柱支撑固定,第二驱动装置伸出,第二连杆向外移动,放下臂架,此时,臂架的末端以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的铰接处为旋转中心,拖曳装置通过绳体拉起臂架以及放下臂架,当折叠时,第一驱动装置收缩,拉动第一铰接臂向右趴下,同时第二铰接臂向左趴下,立柱向左趴下,上下折叠在一起,第二驱动装置收缩,第三连杆向左趴下,第二连杆向左趴下,第一连杆向左转动同时带动臂架向左趴下,上下折叠在一起,降低占用空间,降低自身中心,提高船舶运行安全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龙门架撑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龙门架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和图2中: 第一铰接臂1、第二铰接臂2、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固定底座5、拖曳装置6、固定板7、立柱8、绳体9、臂架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龙门架撑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龙门架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龙门架,包括固定板7、第一铰接臂1、第二铰接臂2、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立柱8、臂架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拖曳装置6和绳体9,其中,第一铰接臂I的末端铰接在固定板7上,其顶端与第二铰接臂2的末端铰接,第二铰接臂2的顶端与立柱8的顶端铰接,立柱8的末端与固定板7铰接,第一驱动装置3的末端与固定板7铰接,其顶端与第一铰接臂I的中部铰接,其顶端为驱动端,第二驱动装置4的末端与固定板7铰接,其顶端同时与第二连杆12的顶端和第三连杆13的顶端铰接,第二连杆12的末端与臂架10的末端铰接,第三连杆13的末端与固定板7铰接,第一连杆11的顶端与臂架10的末端铰接,其末端与固定板7铰接,绳体9的一端与臂架10的顶端连接,且可滑动的绕在立柱8的顶端后,其另一端与拖曳装置6连接,固定板7上依次铰接有第一铰接臂I的末端和立柱8的末端。需要使用龙门架时,需要将其撑起,此时,第一驱动装置3伸出将第一铰接臂I支撑起来,第一铰接臂I和第二铰接臂2共同将立柱8支撑固定,第二驱动装置4伸出,第二连杆12向外移动,放下臂架10,此时,臂架10的末端以第二连杆12和第一连杆11的铰接处为旋转中心,拖曳装置6通过绳体9拉起臂架10以及放下臂架10,当折叠时,第一驱动装置4收缩,拉动第一铰接臂I向右趴下,同时第二铰接臂2向左趴下,立柱8向左趴下,上下折叠在一起,第二驱动装置3收缩,第三连杆13向左趴下,第二连杆12向左趴下,第一连杆11向左转动同时带动臂架10向左趴下,上下折叠在一起,降低占用空间,降低自身中心,提高船舶运行安全度。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一驱动装置3和第二驱动装置4为油缸,使用可靠。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拖曳装置6为卷扬机,使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龙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第一铰接臂、第二铰接臂、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立柱、臂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拖曳装置和绳体,其中, 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板上,其顶端与所述第二铰接臂的末端铰接, 所述第二铰接臂的顶端与所述立柱的顶端铰接,所述立柱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其顶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中部铰接,其顶端为驱动端,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其顶端同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与所述臂架的末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臂架的末端铰接,其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 所述绳体的一端与所述臂架的顶端连接,且可滑动的绕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后,其另一端与所述拖曳装置连接, 所述固定板上依次铰接有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和所述立柱的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第一铰接臂、第二铰接臂、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立柱、臂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拖曳装置和绳体,其中, 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板上,其顶端与所述第二铰接臂的末端铰接, 所述第二铰接臂的顶端与所述立柱的顶端铰接,所述立柱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其顶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中部铰接,其顶端为驱动端,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其顶端同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与所述臂架的末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臂架的末端铰接,其末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 所述绳体的一端与所述臂架的顶端连接,且可滑动的绕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后,其另一端与所述拖曳装置连接, 所述固定板上依次铰接有所述第一铰接臂的末端和所述立柱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锦陈新波周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晨光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