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气体发生器及其生产方法以及气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012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气囊气体发生器,当把发生器安装到舱内时,即使气囊气体发生器中的连接器具有预定长度,这种气体发生器也能确保引线具有足够的长度。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由冲击触发的点火装置;由点火装置点燃并燃烧和产生燃烧气体的气体生成剂;以及冷却燃烧气体和/或收集燃烧剩余物的过滤器装置。还有,点火装置包括由电信号触发的引发器以及靠引发器触发而点燃并燃烧的增强剂。使引发器定位并随后安装到外壳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保护乘客免受冲击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系统,特别是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后者使用包括一用电信号触发的引发器的点火装置。气囊系统被固定到象汽车等等之类的车辆上,以便保护乘客免受碰撞的冲击。在这种气囊系统中,当传感器检测到冲击时,触发气体发生器,在乘客和车辆之间形成缓冲气垫(气囊)。气体发生器以这样的方式被触发,使得由冲击传感器检测到的冲击触发点火装置,致使气体生成剂燃烧并产生燃烧气体。关于这类气体发生器,通常有机械点火型气体发生器和电点火型气体发生器,前者靠专门借助于机械方法检测冲击来触发,后者则用从检测冲击的象半导体型加速传感器等等之类的冲击传感器传送来的电信号触发。在这些气体发生器中,特别是电点火型气体发生器中,来自检测冲击的电传感器的信号经由引线被传送到装在外壳内的引发器。引发器由电信号触发,以便点燃和燃烧增强剂。来自燃烧着的增强剂的火焰点燃并燃烧气体生成剂,以便产生燃烧气体。还有,在某些情况下,引发器可直接点燃并燃烧气体生成剂而不用增强剂。在外壳中生成的燃烧气体从外壳的气体排放口流入气囊。因此,在电点火型气体发生器中,必须使装在外壳中并实际上触发气体发生器的引发器与电传感器连接,后者被设置在外壳外部并检测冲击和输出信号。但是,从引发器延伸的引线具有方向性,使得在常规的气囊气体发生器中,依赖于安装引发器的方向,引线将会松驰或者太短,使引线太短不能与电传感器连接。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传统气囊气体发生器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并提供了一种气囊气体发生器,在把其装入舱中时,即使气囊气体发生器中连接器的长度是预先确定的,也能确保引线的长度是足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特点在于利用具有专门靠电信号触发的引发器的点火装置,并在使引发器定位之后把它安装在外壳中。-->也就是说,在具有气体排放口和点火装置贮放孔的的外壳中,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由冲击触发的点火装置;由点火装置点燃并燃烧和产生燃烧气体的气体生成剂;冷却燃烧气体和/或收集燃烧残渣的冷却剂/过滤器;以及所包含的点火装置包括用电信号触发的引发器,使该引发器定位,然后安装在外壳中。引发器的定位可通过例如下述方式进行,在引发器下部装入其中的引发器套管上形成一定位部分,在用来插装引发器的插头架上形成接合引发器套管上的定位部分的接合部分,并使引发器套管的定位部分与插装架上的接合部分接合。可通过在径向上把引发器套管底面的一部分切削成一螺旋台阶形式同时保留其边缘部分而形成的一螺旋台阶,或者通过在径向上切除引发器套管底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一凹槽,来获得这样的定位部分。特别是,当定位部分通过在径向上把引发器套管底面的一部分切削成一螺旋台阶形式同时保留引发器套管的周边来形成时,使用引发器的气囊气体发生器甚至在操作时也能更可靠和有利地防止燃烧气体从装有引发器的部分的内表面和引发器套管的外圆周面之间的任何间隙中漏出。通过例如下述方法实现引发器套管的定位部分和插装架的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把插装架的接合部分形成为一互补地装入如上所述形成的定位部分的配合突起;把配合突起互补地装入上述定位部分;在使其定位的同时,把引发器配置在外壳中。当在外壳上形成把气囊气体发生器安装到舱壳上的气体发生器固定部分,且引发器相对于气体发生器的固定部分定位时,可以利用已经放置到气体发生器固定部分上的插装架使引发器定位,并然后把引发器装入外壳中。通过使引发器定位并随后把它装入外壳,引发器的导电接头的方位就变成固定的了。因此,可按固定方向引出引线,使得有可能用引线把引发器和传感器可靠连接。就使引发器定位而言,除了利用上述的插装架之外,引发器还可通过,例如,在用来放入引发器的贮放口上形成一凹槽或突起,并在引发器的外圆周面上或设置在引发器套管下部的引发器套管的外圆周面上形成一互补地与在引发器的上述贮放口上形成的凹槽或凸出部配装的突起或凹槽,然后把它们配装在一起来定位。在本专利技术中,除了引发器和引发器套管之外,可使用操作气体发生器所需的传统上所用的各构件,例如具有气体排放口的“外壳”,用来通过燃烧产生气体的“气体生成剂”,用来净化和冷却生成的气体的“过滤器装置”。-->此外,根据需要可使用有利用操作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用于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其它结构和构件,例如:把外壳内部分隔成两个或更多的室的“内筒形构件”;设置在所述内筒形构件和过滤器装置之间并支撑过滤器装置的“过滤器支承构件”;围绕过滤器装置内圆周的顶端和/或底端并防止生成的气体穿过过滤器装置和外壳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短路防止装置(板件等等);设置在气体生成剂上方和/或下面以阻止气体生成剂移动的“垫层”;具有许多孔、形状如筒形、并设置在过滤器装置内侧以使防止气体生成剂直接接触过滤器装置以及保护过滤装置免受来自气体生成剂燃烧的火焰的“多孔筐”;设置在过滤器装置的外表面和外壳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并起气体通道作用的“压力通风系统”。可用铸造、锻造、或冲压加工等等形成外壳。外壳最好通过焊接具有气体排放口的扩散壳和具有点火装置贮放孔的闭合壳形成。可通过各种焊接方法连接两个壳,例如:电子束焊;激光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凸焊,等等。当通过把扩散壳与闭合壳焊接形成外壳时,对筒形构件进行焊接并装入接于扩散壳圆形区域的内表面。当通过模压象不锈钢板等等之类的钢板形成扩散壳和闭合壳时,两种壳的生产变得容易并实现降低生产成本。还有,通过把两个壳形成简单的圆筒形状,模压也变得容易。至于用于扩散壳和闭合壳的材料,不锈钢板是合乎要求的,但也可使用镀镍钢板。在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气体发生器中,特别是进行引发器的定位。因此,把由从检测冲击的冲击传感器传送来的电信号触发的电点火型用作点火装置。这种电点火型点火装置包括:专门借助于一电气机构来检测冲击的电传感器;以及由来自检测冲击的电传感器的电信号触发的引发器。对于这种电传感器,有例如,半导体型加速度传感器。等等。半导体型加速度传感器具有在硅衬底梁上形成的四个半导体应变片,该梁被设计成能在发生加速时弯曲。这些半导体应变片被桥式连接。当发生加速时,梁弯曲,表面变形。由于这个变形,半导体应变片的电阻改变,这个电阻变化作为与加速成正比的电压信号被检测到。在电点火型点火装置中,特别可包括还具有点火评价电路的控制器。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被输入点火评价电路。在冲击信号超过一定值时,控制器开始其计算。然后,当计算结果超过一定值时,它把触发信号输出到气体发生器。作为气体生成剂,可使用本领域中广为人知的基于无机叠氮化物的媒-->剂,例如,特别是叠氮化钠,叠氮化钠和氧化铜的一种当量混合物,或者非叠氮化物气体生成剂。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非叠氮化物气体生成剂成分。例如,已知的成分是那些主要由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四唑、三唑或这些的金属盐等以及含氧的氧化剂如碱金属硝酸盐等组成的成分,以及把硝酸三氨基胍、碳酰肼、硝基胍(nitroguanizine)等用作它们的燃料和氮源并把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硝酸盐、氯酸盐、过氯酸盐等用作它们的氧化剂的成分。可把这些媒剂中的任一种用作本专利技术中的气体生成剂,但不局限于这些。按照需要,根据燃烧速率,无毒性和燃烧温度的要求选择它们。气体生成剂以适当的形状使用,如弹丸状、圆片状、空心圆筒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 一具有气体排放口和一贮放孔的外壳; 安装在所述贮放孔中并由冲击触发的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包括一由电信号触发的引发器; 由所述点火装置点燃并燃烧和产生燃烧气体的气体生成剂;以及 冷却燃烧气体和/或收集燃烧残渣的冷却剂/过滤器,其中 所述引发器相对于所述外壳以预定状态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8-12 217844/971.一种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一具有气体排放口和一贮放孔的外壳;安装在所述贮放孔中并由冲击触发的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包括一由电信号触发的引发器;由所述点火装置点燃并燃烧和产生燃烧气体的气体生成剂;以及冷却燃烧气体和/或收集燃烧残渣的冷却剂/过滤器,其中所述引发器相对于所述外壳以预定状态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引发器在于所述引发器下端形成的套管部分具有一定位部分,所述引发器通过所述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引发器具有一套管部分,所述定位部分形成在所述套管部分的一侧面上,所述贮放孔的内表面形成一种形状,使得具有所述定位部分的所述套管部分互补地与所述贮放孔接合,通过把所述引发器安装到所述贮放孔中使所述引发器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其中,通过用具有一与所述定位部分接合的接合部分的插装架将所述引发器定位把所述引发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5.根据权利要求4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插装架的所述接合部分是一与所述定位部分互补地接合的突起,通过使所述突起与所述定位部分互补地接合,将所述引发器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4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定位部分是一通过在径向上切除所述引发器的所述套管部分的下端面的一部分同时保留其边缘部分而形成的螺旋台阶。7.根据权利要求4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定位部分是一通过在径向上切除所述引发器的所述套管部分的下端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槽。8.根据权利要求1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气体发生器固定部分,所述引发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定位。9.根据权利要求8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其中,通过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定位的插装架插装所述引发器使所述引发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定位。10.一种生产气囊气体发生器的方法,包括:提供具的气体排放口和一贮放孔的外壳;在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田信行富山升吾
申请(专利权)人: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