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6616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2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船舶艏艉吃水深度计算;安装稳船装置;气囊滑道检查;布置气囊;安装控制缆绳;充气、撤墩;清除滑道内所有障碍;等待潮位;脱钩、下水;船舶靠泊;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优点是:解决了窄河道(内港)气囊下水因缓冲距离、水深不够的下水难题。气囊下水时,只需提供2块重物和4条高强度缆绳即可,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船舶安全下水的前提下,实现能耗的最小化。为国内气囊下水施工提供了新的下水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创新性技术价值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船舶艏艉吃水深度计算;安装稳船装置;气囊滑道检查;布置气囊;安装控制缆绳;充气、撤墩;清除滑道内所有障碍;等待潮位;脱钩、下水;船舶靠泊;本专利技术主要优点是:解决了窄河道(内港)气囊下水因缓冲距离、水深不够的下水难题。气囊下水时,只需提供2块重物和4条高强度缆绳即可,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船舶安全下水的前提下,实现能耗的最小化。为国内气囊下水施工提供了新的下水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创新性技术价值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专利说明】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下水工艺,具体地说是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特别适用于受水域空间和水深限制(无涌浪、暗流)的船舶下水作业或者适用于下水吨位I万吨以下、可控轨迹的船舶下水作业。
技术介绍
大型船舶建造过程中,船舶用气囊下水是造船工程的重要节点。当前,国内外大多数船厂的船坞均靠近海域和大型河流,下水缓冲距离均大于500米,水深大于10米,宽广海域(河流)的船舶下水不需控制下水后的运动轨迹,下水深度完全满足艉跌要求,下水的难度低。但针对在窄河道(内港)沿线的造船厂,气囊下水的难度大幅提高,个别地区采用侧滑方式下水,但其安全性不高,侧滑用油脂等污染比较严重。申请公布号为CN102424101A,申请公布日为2012.04.25的一种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布放气囊:(I)、布放气囊前,对使用气囊逐一进行充气检查,杜绝漏或损坏等不可靠的气囊进入现场,新气囊优先布放在船艏艉区域;(2)、根据船型将合格的气囊分左右舷各一半由船舯向艏艉两个方向布放;(3)、布放气囊前,还需要确定布放气囊的位置并做上标识,按标识进行布放;(4)、布放气囊时采用门吊、塔吊或汽车吊配合吊运,气囊横穿船底舯线采用1.5吨小型卷扬机牵引,气囊放置要保证平直并与船纵向垂直,充气口要便于人工操作和压力表的查看、气囊的充气与检查:(1)、气囊充气前逐一安装好事先准备的压力表,压力表的压力为0-0.25MP a ; (2)、检查压缩空气气源,打开气包集管上的阀门通过放气来检查气源压力和含水情况,若有水则开足阀门放残直至气态正常;(3)、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带有接头的1/2"胶管将空气气源与所要充气气囊连接,进行充气;(4)、气囊充气顺序:从船艉向船艏依次左右对称同步进行直至气囊全充满气;(5)、气囊充气压力:(a)、第一次压力升至0.05MP a时停止充气,检查气囊与各墩位是否相碰,气囊与船底纵向的垂直度,若发现问题立即调整;(b)、第二次压力升至0.1MP a停止充气,检查气囊受压状况和船态变化,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现场指挥地处理;(C)、第三次压力从艉部第一个与船体平面接触的气囊开始充气,逐步向艏部气囊增加气压;(d)、艉部第一个与船体接触的气囊至舯部即船中心线的气囊压力升至0.15-0.18MP a ;(e)、舯部即船中心线至I号货舱前壁的气囊压力升至0.15MP a ;(f)、艏部至艏的气囊压力升至0.13MP a时,检查船是否举起,若没有将船举起,调节气囊的压力直至将船举起,只有当船整体举起时,迅速将花墩全部拆除,待花墩全部拆完后,观察整个船态,若距下水时间较长则留30 m距离的花墩,待正式下水前2小时拆除以保安全;花墩的拆除要待气囊充气完成后使船举起时方能进行,花墩拆除全部采取人工操作,拆花墩时采用中粗麻绳拖拉牵引的方法,从花墩上拆除下来的木楔有条理的放到船台坡墙两边,收墩理顺,每拆一个花墩都要顺手将墩位平面清扫干净,渣物运离船台,若发现焊瘤焊疤或锐角铁件一定打磨平整,防止伤害气囊;(g)、船舶下水移动:船舶由卷扬机控制,艏部气囊压力升至0.18-0.20MP a时,气囊滚动使船位移动5-10m,卷扬机松缆绳,船开始移动时船上施工人员割缆使船自由滑动入水。本专利技术规范和明确了船舶利用气囊下水作业的流程,成功保证了从顶推拖轮到76500DWT散货船近三十条船舶的顺利安全下水。而且能够实现在长江最高和最低水位全天候下水,不需要等待潮期。与船坞和船台下水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基础建设费用,提升了船厂经营的竞争力。以上专利公开文献,很显然并没有解决窄河道(内港)中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因缓冲距离短、水深不够而造成的下水不方便的难题,所以说目前,用于窄河道(内港)大型船舶气囊下水的施工工法,至今还是个空白。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解决了窄河道(内港)中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因缓冲距离短、水深不够而造成的下水不方便的难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前期准备的步骤: I )、船舶艏艉吃水深度计算,船体触水初速度的计算,下水设备准备齐全到位; 2)、安装稳船装置,并计算稳船装置撤墩时的牵引力; 3)、气囊滑道检查,气囊经过坞门口的坡度要平缓处理,艉跌区水深计算,若深度不够要清淤; 4)、根据气囊承载力、数量的计算数据来布置足够的气囊; 5)、安装稳船缆绳、安装重物阻尼缆绳、控制缆绳; 6)、对气囊进行充气,然后撤出船底坞墩; 7)、撤墩后清除滑道内存在损害气囊的所有障碍; 后期船舶在气囊滑道上下水的步骤: 8 )、切断稳船缆绳,船舶在气囊滑道上靠下坡力下水; 9)、船舶入水后通过安装重物阻尼缆绳的阻尼和控制缆绳的控制船体的运动轨迹,同时由其它船舶辅助,按照预设运行轨迹完成船舶的下水靠泊。所述稳船装置安装在地牛和船体之间。所述稳船装置为稳船卷扬机。所述重物阻尼缆绳设置两根,对应的重物为两块,所述两块重物分别安设在气囊滑道下水口两侧的港池中;所述控制缆绳也设置有两根。所述重物阻尼缆绳一端头连接在重物上,另一端则分别连接在船舶的艏艉两处。所述控制缆绳一端连接在船舶的艉处,另一端则连接在港池周边并在气囊滑道一侧的系缆桩上。所述船舶在气囊滑道上下水后,重物阻尼缆绳先受力,缓冲预定距离后,控制缆绳开始受力,直到停止;当船体开始转弯时,释放艏部航行锚辅助制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先对船体下水前必须具备的一切必要条件进行论证,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重点强调其安全性,分析船舶运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并校核该状态下气囊强度,水深深度,船舶速度等;以及船舶下水后的速度控制,采用合理的缓冲办法,最终实现船舶的安全下水。解决了窄河道(内港)中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因缓冲距离短、水深不够而造成的下水不方便的难题。气囊下水时,只需提供2块重物和4条高强度缆绳即可,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船舶安全下水的前提下,实现能耗的最小化。提高特殊条件的船舶气囊下水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缓冲水域距离短,水深较浅的窄河道或内港池等,为在特定条件进行大型船舶建造决策者提供技术参考,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国内气囊下水施工提供了新的下水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创新性技术价值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的结构流程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下水时的不意图; 图3为下水实例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前期准备的步骤:1)、船舶艏艉吃水深度计算,船体触水初速度的计算,下水设备准备齐全到位;2)、安装稳船装置,并计算稳船装置撤墩时的牵引力;3)、气囊滑道检查,气囊经过坞门口的坡度要平缓处理,艉跌区水深计算,若深度不够要清淤;4)、根据气囊承载力、数量的计算数据来布置足够的气囊;5)、安装稳船缆绳、安装重物阻尼缆绳、控制缆绳;6)、对气囊进行充气,然后撤出船底坞墩;7)、撤墩后清除滑道内存在损害气囊的所有障碍;后期船舶在气囊滑道上下水的步骤:8)、切断稳船缆绳,船舶在气囊滑道上靠下坡力下水;9)、船舶入水后通过安装重物阻尼缆绳的阻尼和控制缆绳的控制船体的运动轨迹,同时由其它船舶辅助,按照预设运行轨迹完成船舶的下水靠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艳芬钱永志魏中格宋文军姬广帅杜焕昌秦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