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796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03:39
一种多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包括复合流道、上下若干层独立分流道;除了其中一层位于中间的独立分流道外,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相等且左右端点对齐,该位于中间的独立分流道成为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该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的左右两端均相对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向内缩入;与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上下相邻的两条独立分流道成为毗邻独立分流道;毗邻独立分流道左右两端段的厚度相对于中间段扩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确保EVOH层不会在复合流道中直接接触到模具表面,也可以使薄膜生产后切平工序得到的边角料中不含有EVOH材料,且不需要额外配套两台挤出机,避免增加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
本技术属于薄膜制造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在无菌包装、热罐和蒸煮袋等食品包装领域,经常采用到多层共挤薄膜,多层共挤薄膜中中间一般有一层的材质为EVOH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但EVOH层的材质相对于其它层昂贵得多,且其物理化学性能也与其它层迥异。 上述多层共挤薄膜可以采用流涎挤出设备生产。流涎法生产过程中,EVOH层不但需要由其它层从上下方向和包围起来,而且还需要其它层从左右方向包围起来(将EVOH层包围在横向上的中间位置),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流涎法生产出来的共挤薄膜左右边沿不齐整,在生产出来后必须将左右边沿切齐,切除后的边沿成为边角料。假如左右边沿切除到EVOH层,则造成较大浪费(因为EVOH层材质昂贵),而且由于边角料中一旦含有EVOH层,则该边角料难以回收作为二次料使用(这是因为,EVOH层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其它层迥异,当利用该边角料作为二次料时,EVOH物料与其它层物料已再缺乏亲和力、粘结力,同时又不可能将边角料中的EVOH物料剔除出来,因此使该含有EVOH的边角料难以再利用,只能废弃); 二、EVOH层的正常熔融温度区间与其它层差异较大(正常熔融温度区间是指使某种塑料材质能够保持熔融状态的温度范围,如果温度低于正常熔融温度区间的下限,则熔融的塑料材质会凝固,如果温度高于正常熔融温度区间的上限,则塑料材质会结晶、烧焦)。在流涎法共挤过程中,各层熔融物料先沿各自的独立分流道流动,然后汇合到复合流道,如图1所示;各独立分流道的温度可以根据各自物料的性质进行独立调控,而复合流道的温度只能照顾多数其它物料层的需要,而不能单独照顾EVOH层的要求,所以,不能让EVOH层在复合流道中直接接触到模具表面,否则EVOH层很容易在模具表面结晶、烧焦等;因此,在EVOH层作为中间层的情况下,虽然EVOH层已经不会接触到复合流道的上下表面,但如果不经处理,EVOH层的左右边沿仍可能接触到复合流道的左右侧表面,从而出现结晶、烧焦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必须利用其它材料层将EVOH层从左右方向包围起来。以五层共挤薄膜为例,在现有技术中,含有EVOH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五层共挤薄膜(A层#层\(:层卬层…层)的流涎挤出模具的独立分流道在汇合前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其中最上面一层独立分流道I用于挤出A层,上面第二层独立分流道2用于挤出B层,中间层独立分流道3用于挤出C层(EV0H层),下面第二层独立分流道4用于挤出D层,最下面一层独立分流道5用于挤出E层,而左右两侧独立分流道7分别用于挤出H层,这样各层熔融物料汇集到复合流道6时,C层(EV0H层)就不会直接接触到模具表面。其生产出来的五层共挤薄膜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C层为EVOH层,上述的A层、E层通常可以为PE层,B层、D层通常可以为Tie层。而左右边缘为额外附加的H层,H层的材质可以为Tie或者其它普通塑料材质。上述模具生产过程中,可以确保EVOH层不会在复合流道中直接接触到模具表面,也可以使薄膜生产后切齐工序得到的边角料中不含有EVOH材料(沿图3中G-G、F-F切线切齐即可)。 但显然,上述模具结构中,由于增加了左右两侧独立分流道7,所以需要额外配套两台挤出机,一共需要有七台挤出机来承担挤出任务,这样增加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多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它既可以确保EVOH层不会在复合流道中直接接触到模具表面,也可以使薄膜生产后切平工序得到的边角料中不含有EVOH材料,且能节省设备成本。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该多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包括复合流道、上下若干层独立分流道,上下各层独立分流道汇合连通到复合流道;其主要特点在于,除了其中一层位于中间的独立分流道外,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相等且左右端点对齐,该位于中间的独立分流道成为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小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该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的左右两端均相对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向内缩入;与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上下相邻的两条独立分流道成为毗邻独立分流道;毗邻独立分流道左右两端段的厚度相对于中间段扩大,且上下两条毗邻独立分流道的左端段厚度扩大值之和等于第三层独立分流道的厚度,上下两条毗邻独立分流道的右端段厚度扩大值之和也等于第三层独立分流道的厚度;毗邻独立分流道左端厚度扩大段的横向宽度等于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左端相对其它层独立分流道向内缩入的横向宽度,毗邻独立分流道右端厚度扩大段的横向宽度等于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右端相对其它层独立分流道向内缩入的横向宽度。 所独立分流道左(右)端厚度扩大段的厚度扩大值,是指独立分流道左(右)端厚度扩大段的厚度相对于该独立分流道中间段的厚度的差值。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本技术同样可以确保EVOH层不会在复合流道中直接接触到模具表面,也可以使薄膜生产后切齐工序得到的边角料中不含有EVOH材料;同时,本技术由于不需增加左右两侧独立分流道,所以不需要额外配套两台挤出机,避免增加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五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五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的独立分流道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利用图2所示模具制得的五层共挤薄膜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各独立分流道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利用图4所示模具制得的五层共挤薄膜产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图5所示,该五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包括复合流道5、上下五层独立分流道,上下五层独立分流道汇合连通到复合流道6,五层独立分流道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独立分流道1、第二层独立分流道2、第三层独立分流道3、第四层独立分流道4、第五层独立分流道5,其纵向剖面结构与传统结构类似,如图1所示。第一层独立分流道1、第二层独立分流道2、第四层独立分流道4、第五层独立分流道5的横向宽度相等且左右端点对齐,第三层独立分流道3的横向宽度小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2的横向宽度,第三层独立分流道 3的左右两端相对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2向内缩入;第二层独立分流道2左右两端段21、22的厚度相对于中间段23扩大,第四层独立分流道4左右两端段41、42的厚度也相对于中间段43扩大,且第二层独立分流道左端厚度扩大段21的厚度扩大值(如图5中a所示)与第四层独立分流道左端厚度扩大段41的厚度扩大值(如图5中b所示)之和等于第三层独立分流道的厚度(如图5中c所示),同样,第二层独立分流道右端厚度扩大段22的厚度扩大值与第四层独立分流道右端厚度扩大段42的厚度扩大值之和也等于第三层独立分流道3的厚度;第二层独立分流道左端厚度扩大段21的横向宽度(如图5中m所示)、第四层独立分流道左端厚度扩大段41的横向宽度(也如图5中m所示)均等于第三层独立分流道3左端相对其它层独立分流道1、2、4、5向内缩入的横向宽度,第二层独立分流道右端厚度扩大段22的横向宽度(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包括复合流道、上下若干层独立分流道,上下各层独立分流道汇合连通到复合流道;其特征在于:除了其中一层位于中间的独立分流道外,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相等且左右端点对齐,该位于中间的独立分流道成为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小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该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的左右两端均相对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向内缩入;与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上下相邻的两条独立分流道成为毗邻独立分流道;毗邻独立分流道左右两端段的厚度相对于中间段扩大,且上下两条毗邻独立分流道的左端段厚度扩大值之和等于第三层独立分流道的厚度,上下两条毗邻独立分流道的右端段厚度扩大值之和也等于第三层独立分流道的厚度;毗邻独立分流道左端厚度扩大段的横向宽度等于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左端相对其它层独立分流道向内缩入的横向宽度,毗邻独立分流道右端厚度扩大段的横向宽度等于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右端相对其它层独立分流道向内缩入的横向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共挤薄膜流涎挤出模具,包括复合流道、上下若干层独立分流道,上下各层独立分流道汇合连通到复合流道;其特征在于:除了其中一层位于中间的独立分流道外,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相等且左右端点对齐,该位于中间的独立分流道成为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小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的横向宽度,该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的左右两端均相对于其余各层独立分流道向内缩入;与宽度最短层独立分流道上下相邻的两条独立分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郑会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