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074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化学器件,即使在隔片的被夹在两电极片的部分每当产生电解液量减少的现象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消除该现象。电化学器件(100)包括蓄电元件(13),该蓄电元件(13)包括第一电极片(13a)、第二电极片(13b)和设于两电极片(13a)和(13b)之间的隔片131c,该隔片(131c)具有被两电极片(13a)和(13b)夹着的第一部分(高吸液度部)(13c1)、从两电极片(13a)和(13b)向外侧伸出且与盖(12)为非接触的第二部分(低吸液度部)(13c2)、与第二电极片(13b)的边缘面(13b3)相接触的第三部分(接触部)(13c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化学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封入有能够充放电的蓄电元件的电化学器件。
技术介绍
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作为适用于存储备份等用途 的电源,使用能够表面安装的电化学器件、例如双电层电容器或锂离子电池等。 该电化学器件通常包括: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凹部的绝缘性壳体、将该壳体的凹部 水密和气密地闭塞的导电性盖、封入在该闭塞凹部内的能够充放电的蓄电元件和电解液、 设于壳体的安装面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用于将该正极端子和蓄电元件的正极侧电连接 的正极配线、用于将该负极端子和蓄电元件的负极侧电连接的负极配线(参照专利文献 1)。 上述蓄电元件将由活性物质构成的规定尺寸的第一电极片、由活性物质构成的规 定尺寸的第二电极片、由离子透过片构成的规定尺寸的隔片按第一电极片、隔片、第二电极 片的顺序层叠而构成。由于隔片使用具有比两电极片的外形尺寸稍大的外形尺寸的片,所 以该隔片的外周部分从两电极片向外侧稍微伸出。因此,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材料 有时因电化学器件的种类而相同和不同。 另外,上述隔片承担防止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短路的作用、在第一电极片 和第二电极片的对向面间保持电解液的作用、容许保持的电解液中的离子移动的作用,因 此,通常使用具有适于实现这些作用的厚度的纤维类多孔质片。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 由具有空隙率约20?50%的高密度层和空隙率约50?80%的低密度层的多孔质片构成 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片。 但是,在上述电化学器件中,电解液主要含浸于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片 中,该电解液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会大幅流动,但当在该过程中在两电极片中的电解液产生 分解或劣化等,则随之含浸于隔片的被两电极片夹着的部分的电解液被引入两电极片,虽 然该部分的电解液量为极微量,但也会产生减少的现象。 在产生了这种现象的情况下,隔片的被两电极片夹着的部分从隔片的从两电极片 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引入与被引入两电极片的量相当的量的电解液。但是,隔片的从两电极 片向外侧伸出的部分的厚度与被两电极片夹着的部分的厚度相同,且吸液度也相同,因此, 难以从自两电极片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向被两电极片夹着的部分立刻引入电解液。另外,也 与含浸于从两电极片向外侧伸出的部分的电解液量为微量相互作用,在屡次产生上述现象 时,不能消除隔片的被两电极片夹着的部分的电解液量的减少,因该现象的累积而导致充 放电特性的降低。 此外,上述吸液度的用语相当于在JI S - L 一 1907规定的白雷克法(Byreck method)的吸水速度。另外,说明书的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中,作为上述吸液度的单 位,使用 mm/l〇min。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 - 2780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 850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器件,即使在隔片的被两电极片夹着的部分屡 次产生电解液量减少的现象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消除该现象。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电化学器件包括壳体、盖、蓄电兀件。 上述壳体具有开口的凹部。 上述盖与上述壳体的开口侧结合,在与上述凹部之间形成闭塞部。 上述蓄电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多孔质的隔片。上述第一电极片具有 第一主面和形成于上述第一主面的周围的第一边缘面。上述第二电极片具有与上述第一主 面相对的第二主面、和形成于上述第二主面的周围的第二边缘面。上述隔片设置于上述第 一主面和上述第二主面之间。上述蓄电元件被封入上述闭塞部内,能够充放电地构成。 上述电化学器件中,上述隔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上述第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一电极片和上述第二电极片之间。上述第二部分从上 述第一电极片和上述第二电极片向外侧伸出,与上述盖非接触。上述第三部分设置于上述 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且与上述第一边缘面和上述第二边缘面的至少一方相接触。 如果在充放电过程中两电极片中的电解液产生分解或劣化等,则随之含浸于隔片 的被两电极片夹着的第一部分的电解液被引入两电极片,虽然该部分的电解液量为极微 量,但也有产生减少的现象,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产生该现象,含浸于第二部分的电解液也能 够根据吸液度差马上被引入第一部分,立即进行对该第一部分的电解液补充。另外,由于在 第二部分中含浸有相当量的电解液,所以即使屡次产生上述现象,也能够每次都立即进行 向第一部分的电解液补充。即,即使在隔片的被两电极片夹着的部分屡次产生电解液量减 少的现象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消除该现象,且也能够将因该现象的累积而可能 产生的充放电特性的降低防患于未然。 另外,由于设于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三部分与两电极片的任意边缘面相接 触,所以,可通过从第三部分向该电极片补充电解液的补充作用来抑制含浸于第一部分的 电解液被引入两电极片而该第一部分的电解液量减少的现象。 另外,由于隔片的外周部(第二部分)以与盖非接触的方式构成,所以可以防止在 壳体与盖的结合时电解液的溢出或电解液向壳体与盖之间的夹杂,能够确保电化学器件的 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化学器件的沿着Sll - Sll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壳体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蓄电元件的配置前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片母材的配置方法(蓄 电元件的配置方法)的图。 图6(A)是图2所示的电化学器件中的蓄电元件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图,(B)是比 较例的电化学器件中的蓄电元件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器件中的蓄电元件的配置前的结构的 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9所示的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片的配置方法(蓄电元 件的配置方法)的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电化学器件 11…壳体 Ila…凹部 12 …盖 13…蓄电元件 13a…第一电极片 13b…第二电极片 131c、132c、133c、13c' …隔片 13c 1、13c 1'…高吸液度部 13c2、13c2'…低吸液度部 13c3、13c3,…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器件。图1和图2所示的电化学器 件100包括壳体11、盖12、蓄电元件13、正极端子14、负极端子15、正极配线16、负极配线 17。 〈壳体的结构〉 壳体11由氧化铝等绝缘体材料构成,形成为具有规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长方 体形状。另外,在壳体11的上表面形成有俯视轮廓为矩形且具有规定深度的开口的凹部 11a。即,壳体11在其上面具有凹部Ila的开口,其下表面被作为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化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具有开口的凹部;盖,其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结合,在所述盖与所述凹部之间形成闭塞部;和蓄电元件,其包括:具有第一主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一主面的周围的第一边缘面的第一电极片;具有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对的第二主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二主面的周围的第二边缘面的第二电极片;和安装在所述第一主面与所述第二主面之间的多孔质的隔片,所述蓄电元件被封入所述闭塞部内,能够充放电,所述隔片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向外侧伸出,并且与所述盖非接触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第一边缘面和所述第二边缘面的至少一方相接触的第三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08 JP 2012-130400;2012.09.13 JP 2012-201151. 一种电化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有开口的凹部; 盖,其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结合,在所述盖与所述凹部之间形成闭塞部;和 蓄电元件,其包括:具有第一主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一主面的周围的第一边缘面的第一 电极片;具有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对的第二主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二主面的周围的第二边缘面 的第二电极片;和安装在所述第一主面与所述第二主面之间的多孔质的隔片,所述蓄电元 件被封入所述闭塞部内,能够充放电, 所述隔片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 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向外侧伸出,并且与所述盖非接触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 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第一边缘面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野响太郎萩原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