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353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该机构包括互锁板、各挡叉轴及固定在叉轴上的导块构成的换挡互锁总成;所述互锁板位于各挡导块的上方,互锁板由变速器壳体轨道支撑并可沿轨道滑动;互锁板上加工有开口,并且互锁板下面的凸台位于各挡导块上的导槽内;各挡叉轴的两端分别与变速器壳体的前后壳壁活动连接,可沿自身轴线移动。需要换挡时,拨头水平移动推动互锁板沿垂直于叉轴轴线的方向移动。选挡到位后,目标挡导块与互锁板上的开口对应,拨头转动推动目标挡导块及对应的叉轴沿其轴线移动,从而带动拨叉推动同步器齿套实现换挡,而其他挡导块被互锁板上的凸台卡住,从而实现选挡互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前后分壳式变速器的换挡互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该机构包括互锁板、各挡叉轴及固定在叉轴上的导块构成的换挡互锁总成;所述互锁板位于各挡导块的上方,互锁板由变速器壳体轨道支撑并可沿轨道滑动;互锁板上加工有开口,并且互锁板下面的凸台位于各挡导块上的导槽内;各挡叉轴的两端分别与变速器壳体的前后壳壁活动连接,可沿自身轴线移动。需要换挡时,拨头水平移动推动互锁板沿垂直于叉轴轴线的方向移动。选挡到位后,目标挡导块与互锁板上的开口对应,拨头转动推动目标挡导块及对应的叉轴沿其轴线移动,从而带动拨叉推动同步器齿套实现换挡,而其他挡导块被互锁板上的凸台卡住,从而实现选挡互锁。本技术适用于前后分壳式变速器的换挡互锁。【专利说明】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变速器换挡机构,属于汽车变速器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中型6挡手动机械变速器,换挡机构多采用钢球、弹簧和压板的形式实现互锁与自锁功能,该种结构多数适用于上下分壳式变速器,对于前后分壳式变速器,由于壳体铸造工艺的要求,导致传统钢球、弹簧和压板的结构难于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前后分壳式变速器的变速器换挡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互锁板、各挡叉轴及固定在叉轴上的导块构成的换挡互锁总成;所述互锁板位于各挡导块的上方,互锁板由变速器壳体轨道支撑并可沿轨道滑动;互锁板上加工有开口,并且互锁板下面的凸台位于各挡导块上的导槽内;各挡叉轴的两端分别与变速器壳体的前后壳壁活动连接,可沿自身轴线移动。 拨头由互锁板上的开口插入到导块的导槽内。需要换挡时,拨头水平移动推动互锁板沿垂直于叉轴轴线的方向移动。选挡到位后,目标挡导块与互锁板上的开口对应,拨头转动推动目标挡导块及对应的叉轴沿其轴线移动,从而带动拨叉推动同步器齿套实现换挡,而其他挡导块被互锁板上的凸台卡住,从而实现选挡互锁。 所述换挡互锁总成中包括倒挡叉轴及固定在其上的倒挡导块、一二挡叉轴及固定在其上的一二挡导块、三四挡叉轴及固定在其上的三四挡导块。 所述倒挡叉轴的两端与变速器壳体的前后壳壁间隙配合。 所述一二挡叉轴、三四挡叉轴的两端通过直线轴承总成分别与变速器壳体的前后壳壁连接,能够有效降低换挡过程中叉轴与壳壁支撑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挡叉轴,换向挡导块,换向导块,换向拨叉,枢轴;换向挡导块固定在换向挡叉轴上,换向挡叉轴的两端分别与变速器壳体的前后壳壁活动连接,可沿其自身轴线移动;互锁板上的开口及互锁板下面的凸台位置对应于换向挡导块的导槽;换向导块固定在换向挡叉轴上,换向拨叉的上端与换向导块连接;枢轴与变速器壳体连接,换向拨叉的两个臂的中部分别以枢轴作支撑,换向拨叉可绕枢轴转动。 需要换向时,拨头水平移动推动互锁板沿垂直于换向挡叉轴轴线的方向移动。当互锁板上的开口对准换向挡换挡导块上的导槽时,拨头转动推动换向挡换挡导块及换向挡叉轴移动,从而通过换向导块推动换向挡拨叉的顶部,使换向挡拨叉以枢轴为支点并绕其转动,实现换向挡拨叉叉角运动方向与换向挡叉轴运动方向相反,实现超速换向功能。 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各挡自锁总成;所述自锁总成包括自锁销堵塞,自锁销套筒,自锁销弹簧,自锁销钢球;自锁销堵塞通过螺纹与自锁销套筒连接,自锁销堵塞下端面与自锁销弹簧接触,自锁销弹簧将自锁销钢球压紧在自锁销套筒前端;自锁销套筒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各挡叉轴上均有三个自锁槽,空挡时自锁销钢球压紧在中间自锁槽中,换挡完成后自锁销钢球压入左侧自锁槽或右侧自锁槽。 换挡时目标挡导块带动对应叉轴移动,该叉轴上的自锁槽挤压自锁销钢球,当换挡完成后自锁销钢球压入左侧自锁槽(或右侧自锁槽),由于自锁销钢球的压紧作用,可以防止叉轴沿轴向窜动,实现锁住叉轴的作用,称为叉轴的自锁。 本技术不仅适用于6挡手动机械变速器,还适用于四挡或八挡手动机械变速 -nfr 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变速器换挡机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换向挡导块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换挡互锁总成,换向机构,各挡自锁总成。 所述换挡互锁总成包括互锁板I,倒挡叉轴21,一二挡叉轴31,三四挡叉轴41,倒挡导块22,一二挡导块32,三四挡导块42 ;倒挡叉轴21与倒挡导块22通过开口销23固定连接,倒挡拨叉24与倒挡叉轴21通过开口销25固定连接;倒挡叉轴I的两端与变速器壳体间隙配合,可沿自身轴线移动。一二挡导块32与一二挡叉轴31通过开口销(图中未示出)连接,一二挡叉轴31与一二挡拨叉34通过开口销35连接;一二挡叉轴31的两端分别通过直线轴承总成37、38与变速器壳体配合,可沿自身轴线移动。三四挡拨叉44的顶部作为三四挡导块42通过开口销(图中未示出)与三四挡叉轴41连接,三四挡叉轴41的两端分别通过直线轴承总成47、48与变速器壳体配合,可沿自身轴线移动。互锁板I位于各挡导块的上方,由变速器壳体轨道支撑并可沿轨道滑动。互锁板上加工有开口 11并且互锁板I下面的凸台12位于各挡导块上的导槽内(各挡导块的导槽垂直于各挡叉轴轴线,图4中示出了换向挡导块上的导槽,其余导槽形状相同),互锁板I与各挡导块配合,保证选挡到位后,目标挡导块与互锁板I上的开口 11对应,其他挡导块被互锁板I上的凸台12卡住,从而实现选挡互锁。 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挡叉轴51、换向挡导块52,换向导块54,换向拨叉56,枢轴561,562 ;换向挡导块52与换向挡叉轴51通过开口销53连接,换向挡叉轴51的两端分别通过直线轴承总成58、59与变速器壳体活动连接,可沿自身轴线移动。互锁板I上的开口11及互锁板I下面的凸台52位置对应于换向挡导块52的导槽521 ;换向导块54通过开口销55固定在换向挡叉轴51上,并且其底部与换向拨叉56的顶部球头563连接;枢轴561、562与变速器壳体连接,换向拨叉56两个臂的中部以枢轴561、562支撑,换向拨叉56可绕枢轴561、562转动。 所述倒挡叉轴21、一二挡叉轴31、三四挡叉轴41和换向挡叉轴51上均有三个自锁槽。倒挡叉轴21、一二挡叉轴31、三四挡叉轴41上的自锁总成与换向挡叉轴51上的自锁总成相同。以换向挡叉轴51上的自锁总成为例,如图2所示,包括自锁销堵塞571,自锁销套筒572,自锁销弹簧573,自锁销钢球574 ;自锁销堵塞571通过螺纹与自锁销套筒572连接,自锁销堵塞571下端面与自锁销弹簧573接触,自锁销弹簧573将自锁销钢球574压紧在自锁销套筒572前端;自锁销套筒572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空挡时自锁销钢球574压紧在中间自锁槽中;换挡时目标挡导块带动对应叉轴移动,该叉轴上的自锁槽挤压自锁销钢球574,当换挡完成后自锁销钢球压入左侧自锁槽(或右侧自锁槽),由于钢球的压紧作用,可以防止叉轴沿轴向窜动,实现锁住叉轴的作用,称为叉轴的自锁。【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互锁板(1)、各挡叉轴及固定在叉轴上的导块构成的换挡互锁总成;所述互锁板(1)位于各挡导块的上方,互锁板(1)由变速器壳体轨道支撑并可沿轨道滑动;互锁板(1)上加工有开口(11),并且互锁板(1)下面的凸台(52)位于各挡导块上的导槽内;各挡叉轴的两端分别与变速器壳体的前后壳壁活动连接,可沿自身轴线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建勇吴玉亮李萍任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