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436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安全气囊控制技术领域,通过乘员姿态检测,判断乘员详细信息,精准的控制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的位置,且及时点爆实现最佳的乘员安全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常规的驾乘体位,同时也适用于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等各种碰撞工况下的乘员安全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时,需要正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以及安全气帘相结合才能为前排乘员提供安全保护,解决安全气囊系统分散协同的难题;可以自动识别正面乘员及约束系统状态,进而自动开、关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在传统的安全气囊算法上增加乘员识别逻辑,进一步完善算法,适用于不同坐姿的乘员安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气囊控制,具体的说是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乘用汽车正面安全气囊已经是标配,侧面安全气囊还没有做到标配,特别是安全气帘匹配率更低。现有的安全气囊系统是独立分散的,正面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中为乘员提供保护,侧面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为乘员提供保护,安全气帘在车辆发生翻滚时为乘员提供保护。各个安全气囊分散布置在车辆的不同区域,导致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算法较为复杂,各系统间的协同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乘员姿态检测,判断乘员详细信息,精准的控制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的位置,且及时点爆实现最佳的乘员安全保护。本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常规的驾乘体位,同时也适用于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等各种碰撞工况下的乘员安全保护。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全带锁扣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座椅位置传感器、座椅靠背角度传感器、安全气囊控制器和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

3、安全带锁扣传感器集成在汽车安全带锁扣内,用于采集安全带是否插入,并将使用状态信号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器;

4、视觉传感器安装在前排乘员前方,用于采集乘员状态并将状态信号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器;

5、座椅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座椅内部,采集座椅位置信息,并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器;

6、座椅靠背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座椅内部,采集座椅靠背角度信息,并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器;

7、安全气囊控制器能够接收来自安全带锁扣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座椅位置传感器和座椅靠背传感器的信号,并发送连通或关闭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指令;

8、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导轨和气囊模块,当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指令后,进行相应操作。

9、进一步的,安全带信号具体为:当安全带正确插入安全带锁扣时为“已插入”信号;当安全带没有插入安全带锁扣或插入不正确时,为“未插入”信号。

10、进一步的,成员状态具体为:当驾驶员位置没有乘员时为“d0”信号;当驾驶员位置有乘员时为“d1”信号;当副驾驶员位置没有乘员时为“p0”信号;当副驾驶员位置有乘员时为“p1”信号。

11、进一步的,座椅位置信号为最前、中间和最后。

12、进一步的,座椅靠背角度信号为25度信号和40度信号。

13、进一步的,指令具体为,f0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不点火;f1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最前端,点爆气囊模块;f2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据前端1/4处,点爆气囊模块;f3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中间,点爆气囊模块;f4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据前端3/4处,点爆气囊模块;f5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据前端3/4处,点爆气囊模块;f6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最后端,点爆气囊模块。

14、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判断安全带锁扣传感器信号:

16、若为已插入,则继续步骤s2;

17、若为未插入,则设定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为“f0”;

18、s2判断视觉传感器信号:

19、若为“d0”,则设定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为“f0”;

20、若为“d1”则继续步骤s3;

21、s3判断座椅位置传感器信号:

22、若为“最前”则继续步骤s401;

23、若为“中间”则继续步骤s402;

24、若为“最后”则继续步骤s403;

25、s401判断座椅靠背角度传感器信号:

26、若为“25度”,则设定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为“f1”;

27、若为“40度”,则设定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为“f2”;

28、s402判断座椅靠背角度传感器信号:

29、若为“25度”,则设定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为“f3”;

30、若为“40度”,则设定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为“f4”;

31、s403判断座椅靠背角度传感器信号:

32、若“25度”,则设定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为“f5”;

33、若为“40度”,设定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为“f6”。

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35、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时,需要正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以及安全气帘相结合才能为前排乘员提供安全保护,解决安全气囊系统分散协同的难题;可以自动识别正面乘员及约束系统状态,进而自动开、关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在传统的安全气囊算法上增加乘员识别逻辑,进一步完善算法,适用于不同坐姿的乘员安全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带锁扣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座椅位置传感器、座椅靠背角度传感器、安全气囊控制器和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安全带信号具体为:当安全带正确插入安全带锁扣时为“已插入”信号;当安全带没有插入安全带锁扣或插入不正确时,为“未插入”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员状态信号具体为:当驾驶员位置没有乘员时为“D0”信号;当驾驶员位置有乘员时为“D1”信号;当副驾驶员位置没有乘员时为“P0”信号;当副驾驶员位置有乘员时为“P1”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位置信号为最前、中间和最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角度信号为25度信号和40度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指令具体为,F0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不点火;F1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最前端,点爆气囊模块;F2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据前端1/4处,点爆气囊模块;F3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中间,点爆气囊模块;F4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据前端3/4处,点爆气囊模块;F5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据前端3/4处,点爆气囊模块;F6气囊模块移动到导轨最后端,点爆气囊模块。

7.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带锁扣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座椅位置传感器、座椅靠背角度传感器、安全气囊控制器和矩阵式安全气囊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安全带信号具体为:当安全带正确插入安全带锁扣时为“已插入”信号;当安全带没有插入安全带锁扣或插入不正确时,为“未插入”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员状态信号具体为:当驾驶员位置没有乘员时为“d0”信号;当驾驶员位置有乘员时为“d1”信号;当副驾驶员位置没有乘员时为“p0”信号;当副驾驶员位置有乘员时为“p1”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面侧面一体式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玉敏王东辉鞠伟郝婷婷彭洪梅胡海波李佳单宝来高廷军吕哲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