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95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前部的下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构件,该板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并且在所述后部处固定到车辆上;以及至少一个加强筋,每个加强筋整体形成在板构件的前部上,并且每个加强筋包括筋伸出部分和筋端部,所述筋伸出部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敞开的槽状结构,所述筋端部具有板状结构并从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整体延伸,用于连接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与板构件的后部,该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所述板构件的前端与行人腿部接触而将撞到车辆前部的行人腿部扫开,从而保护行人腿部,    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中的每个加强筋的筋端部与所述板构件的后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逐渐弯曲而非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的基础是2006年6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64270和No.2006-164271,这些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行人保护装置的改进结构,该装置设置在车辆前围的下部,并且设置成通过与撞到或者接触到车辆前围的行人腿部的下部相接触来扫开行人腿部的下部,从而保护行人腿部。
技术介绍
各种类型的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车辆例如汽车的前围、后围或者侧围上,用于吸收在碰撞中产生的冲击能量,由此保护车体和车内的乘客。近年来,将一种装置设置在车辆前围,用于在行人碰撞或者接触车辆前围时保护行人。作为一种类型的行人保护装置,已知有一种所谓的扫腿装置,该扫腿装置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内侧,或者独立于前保险杠设置在前保险杠的下部。该扫腿装置将在行人与车辆前围碰撞时所输入的冲击载荷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行人腿部的下部而扫开(绊倒)行人腿部的下部,从而使行人跌倒或者被甩向车辆。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对行人腿部的伤害,例如骨折,从而确保了对行人的保护和行人安全。作为一种类型的行人保护装置,例如,在专利公开文献1(JP-A-2001277963)、专利公开文献2(JP-A-2004-25976)和专利公开文献3(JP-A-2004-203183)中公开了扫腿装置的例子。在专利-->公开文献1中公开的扫腿装置设置在车辆前围的下部,并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树脂泡沫体,至少一部分树脂泡沫体从车辆的前围突出;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构件,该横梁构件与树脂泡沫体的后表面接触。在专利公开文献2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由金属管或者类似物形成,并且固定在车辆前围的下部以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在专利公开文献3中公开的扫腿装置包括: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固定到车辆前部的下部的板构件;以及多个平肋条,这些平肋条设置在板构件的前部并竖直延伸,从而板构件的前部具有增加的刚度。此外,板构件的后部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结构。如此构造的装置在板构件后部的后侧端部固定到车辆上。然而,在这些文献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具有需要改正的缺陷。在专利公开文献1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需要大量的构件,从而不可避免地要提高构件的成本。此外,将该装置安装到车辆上比较麻烦。在专利公开文献2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中不可避免地具有大的重量。另外,该装置很难形成具有与车辆前围一致的结构。在专利公开文献3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由于例如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将板构件和多个肋条彼此形成整体,所以确保了能充分减小重量。而且,该装置通过在形成板构件和多个肋条时使用金属模具采用模制技术(如注模技术),能够有利地实现优异的变形能力以及减少构件的数量。因此,专利公开文献1和2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所具有的缺陷在专利公开文献3公开的装置中被消除。然而,专利公开文献3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在改进冲击性能方面具有一些障碍,如下所述。也就是说,专利公开文献3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在接触行人腿部时,能够使载荷特性中的冲击载荷立即增大并迅速达到目标值,因此保证了优异的冲击性能,允许在瞬间产生强度足够高的冲击载荷的反作用力。由此,需要增加板构件前部设置的每个肋条的高度,以便为输入冲击载荷的板构件的前部提供足够的刚度,从而防止该前部容易变形。然而,每个肋条的高度的增加增大了行人保护装置-->的整体重量,即使该装置是由树脂模制产品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树脂模制产品的优点、即轻质,被大大削弱。此外,在每个肋条的高度增加时,要求在模制过程中使用的金属模型所具有的凹槽部分具有较大的深度以形成每个肋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制造金属模型。此外,脱模性能或许变差。结果,可能会导致行人保护装置整体制造效率下降的问题。在上述情况下,专利公开文献4(JP-A-2002-264741)公开了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在板构件的前部上整体形成有加强筋以代替平板状肋条。每个加强肋条包括: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向下敞开的槽状结构的延伸部分;以及从延伸部分的后侧边缘整体形成的板状端部,该板状端部用于连接延伸部分的后侧边缘和板构件的后部。如此构造的行人保护装置保证了板构件的前部具有当板构件的前部整体形成有较大高度的平板状肋条时所保证的相同程度的刚度,同时保持每个加强筋的深度或者高度相对较小。因此,专利公开文献4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不仅消除了专利公开文献1和2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所具有的上述缺陷,并且还消除了专利公开文献3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所具有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做了各种试验,并研究了专利公开文献4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研究结果发现,该装置具有下述缺陷。也就是说,在专利公开文献4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中,每个加强筋与板构件后部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为有角度的折叠或者弯曲部分,从而在输入冲击时应力作用于该折叠的部分,导致板构件在其前部和后部之间的边界处相对容易挠曲变形,折叠部分位于该边界处。结果,可能会导致载荷特性中的冲击载荷增大延迟,使得冲击载荷难以瞬间达到目标值。因此,专利公开文献4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不能保证满意的冲击性能以允许瞬间产生相对于冲击载荷的足够高强度的反作用力。。在专利公开文献4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中,因为每个加强筋的端部与板构件的后部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为上述有角度的折叠部-->分,所以端部的内(前)表面采取平面结构。因此,在安装有该装置的车辆行驶期间,在向后方向流过车辆下部并进入到加强筋内侧的一部分气流会与具有平面结构的端部的内(前)表面充分接触,从而导致较大的空气阻力,使行人保护装置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变差,继而使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变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考虑提供平板状辅助肋条,每个辅助肋条在前后方向上经过每个加强筋的端部和板构件后部的前侧端部连续延伸,试图增加板构件在其前部和后部之间的边界部分抵抗变形的强度(变形强度),在每个加强筋的端部与板构件的后部之间的连接部分(折叠部分)位于此处。本专利技术人还使用具有辅助肋条的行人保护装置进行了已知的碰撞试验。碰撞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防止了板构件的前后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变形,但是在输入冲击载荷时,应力会在每个辅助肋条的前端和后端所处的两个位置集中,这是因为每个辅助肋条与板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线性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板构件在其对应于每个辅助肋条的前后末端所处的上述两个位置的部分容易发生挠曲变形,从而使行人保护装置难以保证上述理想的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保证优异的冲击性能,允许瞬间产生相对于冲击载荷的足够高强度的反作用力。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获得,其提供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前部的下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构件,该板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并且在所述后部固定到车辆上;以及至少一个加强筋,每个加强筋整体形成在板构件的前部上,并且每个加强筋包括筋伸出部分和筋端部,所述筋伸出部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敞开的槽状结构,所述筋端部具有板状结构并从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整体延伸,-->用于连接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与板构件的后部,该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所述板构件的前端与行人腿部接触而将撞到车辆前部的行人腿部扫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前部的下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构件,该板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并且在所述后部处固定到车辆上;以及至少一个加强筋,每个加强筋整体形成在板构件的前部上,并且每个加强筋包括筋伸出部分和筋端部,所述筋伸出部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敞开的槽状结构,所述筋端部具有板状结构并从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整体延伸,用于连接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与板构件的后部,该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所述板构件的前端与行人腿部接触而将撞到车辆前部的行人腿部扫开,从而保护行人腿部,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中的每个加强筋的筋端部与所述板构件的后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逐渐弯曲而非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前部的下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构件,该板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并且在所述后部处固定到车辆上;以及至少一个加强筋,每个加强筋整体形成在板构件的前部上,并且每个加强筋包括筋伸出部分和筋端部,所述筋伸出部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敞开的槽状结构,所述筋端部具有板状结构并从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整体延伸,用于连接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与板构件的后部,该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所述板构件的前端与行人腿部接触而将撞到车辆前部的行人腿部扫开,从而保护行人腿部,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中的每个加强筋的筋端部与所述板构件的后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逐渐弯曲而非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中的每个加强筋的筋端部是倾斜的平板或者倾斜的弯曲板,从所述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向所述板构件的后部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中的每个加强筋的筋伸出部分与筋端部之间的边界部分逐渐弯曲而非折叠。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中的每个加强筋还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前侧壁部,该前侧壁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中的对应一个加强筋的筋伸出部分整体形成,并且该前侧壁部具有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前表面,并且该前侧壁部构成所述板构件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5、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前部的下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构件,该板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并且在所述后部固定到车辆上;以及至少一个加强筋,每个加强筋整体形成在板构件的前部上,并且每个加强筋包括筋伸出部分和筋端部,所述筋伸出部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敞开的槽状结构,所述筋端部具有板状结构并从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整体延伸,用于连接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与板构件的后部,该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所述板构件的前端与行人腿部接触而将撞到车辆前部的行人腿部扫开,从而保护行人腿部,该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寄圭介长谷川邦明小仓良宏福川雅信
申请(专利权)人:小岛压力加工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