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845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2:02
一种热交换器,由构成为中空箱体的壳体和收纳在该壳体内的传热体构成,其中,在所述传热体中,平板沿折回线交替地沿相反方向折回,在该平板之间交替地形成多层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所述壳体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使与所述第一流路或所述第二流路邻接的所述平板的,位于所述折回线的端侧的端部压垮并紧贴,并且焊接该端部的端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热交换器,由构成为中空箱体的壳体和收纳在该壳体内的传热体构成,其中,在所述传热体中,平板沿折回线交替地沿相反方向折回,在该平板之间交替地形成多层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所述壳体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使与所述第一流路或所述第二流路邻接的所述平板的,位于所述折回线的端侧的端部压垮并紧贴,并且焊接该端部的端缘。【专利说明】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式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促进节能化,寻求热效率的提高、通过废热回收实现的节电、燃料消耗量的降低坐寸。 对应此种要求,在系统内装入热交换器以提高热效率,或者在排气气体管线中设置热交换器以回收废热。 本 申请人:如日本特开2012-117681号公报所示的那样,提案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备传热体,该传热体以既定的分布在平板形成突起,并将平板以既定宽度交替地折回为多层,在平板之间形成所述突起的量的间隙并且以平板为边界,使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流入述间隙,经由所述传热体来进行热交换。 该热交换器具有构造简单、廉价、热效率高、维护性优秀的优点,但所述热交换器对于作为热交换对象的流体不要求高气密性、高耐压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构造简单,而且具有气密性、耐压性,能够对应各种使用状况的平板式热交换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为由构成为中空箱体的壳体和收纳在该壳体内的传热体构成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传热体中,平板沿折回线交替地沿相反方向折回,在该平板之间交替地形成多层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所述壳体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使与所述第一流路或所述第二流路邻接的所述平板的,位于所述折回线的端侧的端部压垮并紧贴,并且焊接该端部的端缘。 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使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部交替地压垮并紧贴,并且进行焊接。 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使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任一方的两端部压垮并紧贴,并且进行焊接。 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还具有缘部密封金属件,该缘部密封金属件与所述各第二流路对应地形成为梳齿状,并且具有对折的爪片,通过所述端部的压垮,划定(画成)所述第二流路的平板的折回部形成为矩形形状,将所述爪片分别嵌合于所述第二流路的折回部以将所述缘部密封金属件安装于所述端部,并且将该缘部密封金属件与所述端部的端缘焊接。 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还具备使带状金属件为对折状态的棱线部密封金属件,遍及所述端部的全长安装该棱线部密封金属件,并且将所述棱线部密封金属件与所述端部焊接。 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在所述密封金属件雕刻设置有槽,在该槽部分处对折,所述槽激光焊接于端部。 根据本专利技术,为由构成为中空箱体的壳体和收纳在该壳体内的传热体构成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传热体中,平板沿折回线交替地沿相反方向折回,在该平板之间交替地形成多层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所述壳体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使与所述第一流路或所述第二流路邻接的所述平板的,位于所述折回线的端侧的端部压垮并紧贴,并且焊接该端部的端缘,因而简单地构成所述传热体,而且,可靠地进行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隔离。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缘部密封金属件,该缘部密封金属件与所述各第二流路对应地形成为梳齿状,并且具有对折的爪片,通过所述端部的压垮,划定所述第二流路的平板的折回部形成为矩形形状,将所述爪片分别嵌合于所述第二流路的折回部以将所述缘部密封金属件安装于所述端部,并且将该缘部密封金属件与所述端部的端缘焊接,因而能够可靠地密封所述端部的间隙,而且所述缘部密封金属件作为传热体的形状保持的夹具发挥作用,焊接作业性提高。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具备使带状金属件为对折状态的棱线部密封金属件,遍及所述端部的全长安装该棱线部密封金属件,并且将所述棱线部密封金属件与所述端部焊接,因而能够可靠地密封所述端部的间隙,而且所述棱线部密封金属件作为传热体的形状保持的夹具发挥作用,焊接作业性提高。 而且,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密封金属件雕刻设置有槽,在该槽部分处对折,所述槽激光焊接于端部,因而可靠地进行所述密封金属件与所述端部的焊接。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2示出用于该热交换器的传热体的截面,相当于图1的“向视图;图3是示出所述传热体收纳于壳体的状态和热交换的流体的流动状态的说明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所述传热体截面,相当于图3的8-8向视图;图5是该传热体端部的气密构造的部分立体图;图6 (八)、图6 (8)、图6 (0、图6 (0)、图6 (£)是用于该气密构造的缘部密封金属件的说明图;图7 (八)、图7 (8)、图7 (0、图7 (0)是用于该气密构造的棱线部密封金属件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在所述传热体的端部安装有所述缘部密封金属件、所述棱线部密封金属件的状态的部分立体图;图9示出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传热体截面,相当于图3的8-8向视图;图10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热体收纳于壳体的状态和热交换的流体的流动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首先,在图1、图2中,说明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1由构成为中空箱体的壳体2和收纳在该壳体2内的传热体3构成。 图2示出该传热体3。该传热体3是将铝等热传导率高的材料的平板交替地折回为羊肠小道状(葛折状)而形成多层的部件,该平板4的折回线5包含在同一平面内。在第一流路6和第二流路7以所述平板4为边界而相互分离的状态下,也划定为多层。 在所述平板4,以既定的分布使突起部81?挤压成形。所述突起部如和所述突起部油沿平面2方向(在所述平板4的表里)分别交替地形成。另外,在将所述平板4折回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部&!突出于该平板4的上表面侧,所述突起部油突出于下表面侧,所述突起部如与所述突起部8)3对接。 通过所述突起部81?来形成所述第一流路6、所述第二流路7所需的间隙。 图3是将所述传热体3收纳于所述壳体2的状态示意化的图。 在所述壳体2的与所述折回线5相接的前壁面13、后壁面14 (未图示),分别设有第一开口 9、第二开口 10、第三开口 11(未图示〉、第四开口 12(未图示 所述第一开口 9和所述第二开口 10设于所述前壁面13的两端部,连通于所述第一流路6。所述第三开口 11和所述第四开口 12设于所述后壁面14的两端部,连通于所述第二流路7。 第一流体,例如高温流体16,从所述第一开口 9流入,并从所述第二开口 10流出。另外,第二流体,例如低温流体17,从所述第三开口 11流入,并从所述第四开口 12流出。在此,所述高温流体16为石油、气体等燃烧时的排气气体,所述低温流体17为常温空气等。此夕卜,还可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为低温流体,使所述第二流体为高温流体。 通过所述高温流体16、所述低温流体17沿所述第一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由构成为中空箱体的壳体和收纳在该壳体内的传热体构成,其中,在所述传热体中,平板沿折回线交替地沿相反方向折回,在该平板之间交替地形成多层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所述壳体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使与所述第一流路或所述第二流路邻接的所述平板的,位于所述折回线的端侧的端部压垮并紧贴,并且焊接该端部的端缘。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洼定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田洼精密机械制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