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300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包括上盘、下盘和至少2根立筋;所述立筋焊接在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之间,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为环形,并且为同心圆,所述上盘的直径小于下盘所述的直径;所述上盘在中心位置开有上盘中心通孔,所述下盘在中心位置开有下盘中心通孔,所述下盘上开有至少2个固定通孔;所述立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盘的外边沿和所述下盘的内边沿处。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轧机轴承座时,能够防止弧面垫退出,大大提高了轧机修复过程中弧面垫的更换和安装效率,降低了的劳动强度,操作简便、易上手,大大缩短了整体机架修复时间,为轧机的可靠生产提供了保证。(*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短应力轧机,具体说,涉及一种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
技术介绍
在短应力轧机进行维修回装时,时常需要对轴承内的弧面垫(易损件)进行更换,更换后的弧面垫在支撑机构与轴承座装配时容易发生倾倒或退出轴承座的现象,影响回装效率,返工率高,不利于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成本。 原有方法只是采取手动干预的办法,在支撑机构进入轴承座时,用撬棍顶住弧面垫,以防止其退出或倾倒,该法不仅稳定性差、不安全,同时劳动力没有得到根本的解放,不值得提倡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利用本技术安装轧机轴承座时,能够防止弧面垫退出。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包括上盘、下盘和至少2根立筋;所述立筋焊接在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之间,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为环形,并且为同心圆,所述上盘的直径小于下盘所述的直径;所述上盘在中心位置开有上盘中心通孔,所述下盘在中心位置开有下盘中心通孔,所述下盘上开有至少2个固定通孔;所述立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盘的外边沿和所述下盘的内边沿处。 进一步:所述上盘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和支撑机构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上盘中心通孔的直径为168mm,所述上盘的外径为220mm,所述上盘的厚度为6mm。 进一步:所述固定通孔的数量和轴承座防尘罩固定螺栓孔的数量相同、直径相同,并且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下盘上开有至少8个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的直径为14mm,眼距为253mm ;所述下盘的外径为306mm,厚度为6mm ;所述下盘中心通孔的直径为200mm。 进一步:所述上盘和下盘之间焊接有4根所述立筋,所述4根立筋呈十字交叉布置。 进一步:所述立筋选用圆钢,直径为10mm、长度为300mm。 进一步:所述立筋与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的连接位置焊接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效果包括: 1、本技术为满足轧机修复的工作要求提供了可靠的实用工具。 本技术利用支撑机构张力柱与轴承座内腔特有的部分间隙为着眼点,以钢圈为止退面,圆钢为受力龙骨、本体防尘罩螺栓孔为固定点,构思巧妙、不繁琐、制作简便,使用尤为方便。 2、利用本技术安装轧机轴承座时,能够防止弧面垫退出。本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轧机修复过程中弧面垫的更换和安装效率,降低了的劳动强度,操作简便、易上手,大大缩短了整体机架修复时间,为轧机的可靠生产提供了保证。 2、直接经济效益显著。 3小时/次(单次节省维修时间)X5次/月X 12个月/年=180小时/8小时/天=23天(可多修四台轧机),则4台/年X6.5万元(节约维修费)=26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中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的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中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从简单易操作的角度出发,解决实际维修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全行业在轧机修复中实用工具创造方面希望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下面参考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中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中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的俯视图。 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的结构包括上盘1、下盘2和至少2根立筋3 ;立筋3焊接在上盘I和下盘2之间,上盘I和下盘2为环形,并且为同心圆,上盘I的直径小于下盘2的直径。在立筋3与上盘I和下盘2的连接位置焊接有加强筋4。 上盘I在中心位置开有上盘中心通孔11,上盘中心通孔11的直径大于和支撑机构的直径。上盘中心通孔11的直径为168πιπι(Φ168),上盘I的外径为220πιπι(Φ220)。上盘I的厚度为6mm。 下盘2在中心位置开有下盘中心通孔21 ;在下盘2上开有至少2个固定通孔22,固定通孔22的数量和轴承座防尘罩固定螺栓孔的数量相同、直径相同,并且和轴承座防尘罩固定螺栓孔的位置相对应,本优选实施例中开有8个固定通孔22 ;固定通孔22的直径为14mm(C> 14),眼距为253mm。下盘2外径为306mm(C>306),下盘中心通孔21的直径为200_(Φ200)。下盘2的厚度为6_。 本优选实施例中,在上盘I和下盘2之间焊接有4根立筋3,4根立筋3呈十字交叉布置。立筋3选用圆钢,其直径为10mm、长度为300mm (Φ 10 X 300mm)。立筋3的两端分别位于上盘I的外边沿和下盘2的内边沿处。 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作为弧面垫的止退面和支撑部件,现场更换弧面垫时,需要2个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同时工作,这样才能满足后续支撑机构安装时的需要。2个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分别以螺栓固定在被安装轴承座的内腔上,更换弧面垫后,待支撑机构顺利进入轴承座后,拧掉螺栓将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下盘和至少2根立筋;所述立筋焊接在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之间,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为环形,并且为同心圆,所述上盘的直径小于下盘所述的直径;所述上盘在中心位置开有上盘中心通孔,所述下盘在中心位置开有下盘中心通孔,所述下盘上开有至少2个固定通孔;所述立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盘的外边沿和所述下盘的内边沿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下盘和至少2根立筋;所述立筋焊接在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之间,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为环形,并且为同心圆,所述上盘的直径小于下盘所述的直径;所述上盘在中心位置开有上盘中心通孔,所述下盘在中心位置开有下盘中心通孔,所述下盘上开有至少2个固定通孔;所述立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盘的外边沿和所述下盘的内边沿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和支撑机构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中心通孔的直径为168mm,所述上盘的外径为220mm,所述上盘的厚度为6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短应力轧机弧面垫止退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蒙梁栋关贺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