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724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加热装置,具有一个设在燃烧器室(27)中的燃烧器(10);一个将燃烧空气送入燃烧器室的风机(13),后者设置在风机壳体(11)中及由一个设在电动机室(18)中的电动机驱动,电动机室通过一个排气通道(24)向燃烧器室排气;及具有一个也向燃烧器室排气的控制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燃烧器(10)直接地与风机壳体(11)相连接;及风机壳体(11)包括电动机室(18),该电动机室通过一个整体的排气通道(24)与燃烧器室连接及还容纳控制装置的部件(21,22)。(*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加热装置,它具有一个设在燃烧器室中的燃烧器;一个将燃烧空气送入燃烧器室的风机,后者设置在风机壳体中及由一个设在电动机室中的电动机驱动,电动机室通过一个排气通道向燃烧器室排气;及具有一个也向燃烧器室排气的控制装置。在这种机动车加热装置中-例如在市场上已由本申请人公司产品Thermo Top Z/C公知,风机壳体由两部分组成,即由一个风机法兰及一个包围风机电动机的带有电动机室的电动机壳体组成。该风机壳体的两部分彼此用螺钉连接及通过一个弹性体密封件彼此相互密封。虽然该风机壳体的结构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具有简化其构型的要求。在燃烧器与风机壳体的连接方面具有类似的要求,对此设置了具有相应位置需要量的一个分开的燃烧器头。此外,电动机室及控制装置向燃烧器室中的排气是成本相对高的。为此需设置彼此在功能上独立的、孔构型的排气通道,其中用于控制装置的排风孔穿过不下于三个部件。因为这些孔必需通过切削加工来制造,在制造上需要相应高的成本。为了避免水及湿气的侵入,此外在孔区域中各部件之间彼此过渡的孔区段上需要密封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始所述类型的、紧凑的机动车加热装置,它可用小的部件成本及组装成本来制造。该任务将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本专利技术有利的进一步构型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构型的机动车加热装置上,由于燃烧器可直接地连接在风机壳体上而取消了至今需要的单独的燃烧器头,这在减小部件成本的同时有助于加热器的紧凑化。因为风机壳体还包括电动机室,其中也安装控制装置及-如上所述-分开的燃烧器头是多余的,因此可省去用于控制装置的一个分开的排气通道,及用于电动机室的排气通道被整体地或连续地构造在风机壳体中并通到燃烧器室区域中风机壳体的侧面,在该侧面上安装燃烧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加热器中可省去一个分开的用于控制装置的排气通道,这是因为其部件被设置在电动机室中。此外,通过该措施还省去了用于控制装置部件的一个分开的壳体,该壳体在迄今的现有技术中例如被安装在加热器的热交换器上的一个接收空间中,这样除节省部件外还提高了加热装置的紧凑度。最好风机壳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铸件构成,该铸件集成地包括电动机室。为了将燃烧器连接到风机壳体上,有利的是,该风机壳体的一个外侧壁匹配地构成燃烧器室的接收座。电动机室的排气通道这样地通到风机壳体的该外侧壁中,以致于它与燃烧器的燃烧器室连通。该排气通道以本身公知的方式作为风机壳体中的孔构成。有利地,电动机室包括用于控制装置的部件的支撑机构,例如用于电子印刷电路板的接收槽或导轨和/或用于支撑印刷电路板或其它部件的接片。以下将借助附图通过例子来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加热装置的与燃烧器室连接的风机壳体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局部剖透视图,及图2是从对面侧看到的该风机壳体的一个局部剖透视图。在图1及2中表示出作为机动车加热装置组成部分的一个燃烧器10及一个风机壳体11。对于燃烧器10仅表示出燃烧管12,该燃烧管包含了燃烧器的所有部分及其中部分地包含了燃烧器室27,而燃烧器室的其余部分包围燃烧管12。风机壳体11具有大致长方六面体的形状及容纳一个侧通道风机13。风机壳体11包括一个外侧壁14,燃烧管12用其法兰连接端15(图1)直接由螺钉(栓)固定在该外侧壁上。为了螺钉连接,使用了两个螺钉16及17,它们穿过法兰连接端15直径上相反端的孔及拧入到外侧壁14中未示出的螺纹中。在风机壳体11中整体地构造了一个电动机室18,它用于接收带有一个输出轴20的电动机19,该输出轴驱动侧通道风机13。电动机室18被构造得这样大,即在电动机19周围还留有足够的位置,以便能容纳用于机动车加热装置的一个控制装置的部件。这些部件此外包括一个垂直安装的控制印刷电路板21及一个在该板下面水平安装的控制印刷电路板22,此外在该控制印刷电路板22上或其边缘上设有一个电动机插头23。为了支撑控制印刷电路板21,22,在风机壳体11中的电动机室18中构造有导轨26或插座槽。控制印刷电路板21和22可作为弯角电路板单件构成或以组合接插方式作成两件。它们构成机动车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为了控制装置及电动机19的安装在电动机室18中的控制印刷电路板21、22两者的排气,设有一个孔构型的排气通道24,它被构成在风机壳体11的一个壁区段25中,该壁区段相对外侧壁14垂直地延伸并通到它。排气通道24与燃烧器10的燃烧器室27连通。燃烧器与外围相隔离。因为排气通道24被构造在一个单个的部件中,它整体地或者说连续地延伸,不需要象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中那样的各部件之间的密封。换句话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及电动机的部件在一个共同的密封室、即电动机室中的配置,仅还需要单个的、最好切削制造的排气孔。此外因为电动机19及控制装置的控制印刷电路板21,22被共同地设置在一个密封的电动机室18中,就不需要象迄今那样使电动机电缆高成本地通过一个橡胶套管密封地通向外部及再用昂贵的防水密封插件与外部的控制器壳体触点连接;而可在电动机室18中不使用套管直接地通过不密封的电动机插头23在控制印刷电路板21或22上进行接插连接,这就带来了相应的成本合理的制造。具有控制印刷电路板21,22的控制装置在电动机室18中的配置就其本身来看也是有利的,因为控制装置被设置在一个受保护的空间中及可作到控制印刷电路板21,22与电动机19简单的电触点连接。权利要求1.机动车加热装置,具有一个设在燃烧器室(27)中的燃烧器(10);一个将燃烧空气送入燃烧器室的风机(13),后者设置在风机壳体(11)中及由一个设在电动机室(18)中的电动机(19)驱动,电动机室通过一个排气通道(24)向燃烧器室排气;及具有一个也向燃烧器室排气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燃烧器(10)直接地与风机壳体(11)相连接;及风机壳体(11)包含电动机室(18),该电动机室通过一个整体的排气通道(24)与燃烧器室(27)连接及还容纳控制装置的部件(21,22)。2.根据权利要求1的机动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壳体(11)包括一个整体的铸件,该铸件整体地包含电动机室(1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机动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壳体(11)的一个外侧壁(14)构成燃烧器室(10)的接收件。4.根据权利要求3的机动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13)的一个燃烧空气输入部分及电动机(18)的排气通道(24)连通到外侧壁(14)中。5.根据权利要求4的机动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24)被构成风机壳体的一个壁区段(25)中的连续的孔,其一侧通入电动机室(18)及其另一侧通入外侧壁(14)。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一项的机动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机室(18)包括用于控制装置的部件(21,22)的支撑机构(26)。7.机动车加热装置,具有一个由电动机(19)驱动的风机(13),其中,电动机(19)被设置在一个壳体的电动机室(18)中,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室(18)容纳一个控制装置(控制印刷电路板21,22)。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加热装置,具有一个设在燃烧器室(27)中的燃烧器(10);一个将燃烧空气送入燃烧器室的风机(13),后者设置在风机壳体(11)中及由一个设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加热装置,具有一个设在燃烧器室(27)中的燃烧器(10);一个将燃烧空气送入燃烧器室的风机(13),后者设置在风机壳体(11)中及由一个设在电动机室(18)中的电动机(19)驱动,电动机室通过一个排气通道(24)向燃烧器室排气;及具有一个也向燃烧器室排气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燃烧器(10)直接地与风机壳体(11)相连接;及风机壳体(11)包含电动机室(18),该电动机室通过一个整体的排气通道(24)与燃烧器室(27)连接及还容纳控制装置的部件(21,2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特凡哈比亚内克
申请(专利权)人:韦贝斯托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