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永华专利>正文

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91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为解决现有机动车的暖风机在关掉发动机后就不能工作的问题,其由带烟囱的燃煤炉和风机、风管组成,在燃煤炉的炉口上配装有顶置式夹套型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夹套为热风道,其一端连接风机,另一端连接供暖风管,热交换器在炉口上还制有与夹套隔绝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上方连接排烟管;燃煤炉外周还装有保温层,保温层外装有与热交换器夹套连通的外周夹套,外周夹套的一侧顶部连接供暖风管,外周夹套的另一侧底部连接风机。因此,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方便管理,采暖效果好,供暖不依赖发动机热源,特别适于在严寒的冬季为发动机保温和机动车内取暖提供暖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暖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动车采暖大致可分为三种,即1、水暖,2、电暖和3、尾气余热采暖。其中水暖是靠发动机的循环水来供暖,供给的热量十分有限,对单缸柴油机来说,它对冷却水的消耗量很大,每天都要加冷却水,在冬天温度很低的环境下每天都要放水,可是暖风机里的水是放不完的,第二天用时暖风机就会因结冰而不能正常工作,在环境环境温度较低时则更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电暖是先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再向电热式暖风机供电来产生热量,因为电暖风是用电瓶的电来加热的,电瓶中的电量有限而不能保障使用;尾气余热采暖是将发动机排出的尾气引入车内的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器散热后再排出车外,供给的热量也十分有限。但是,上述机动车采暖方式还都存在共同的缺陷,即都是在发动机运转时才能供暖。由于关掉发动机后就无法供暖,在停车后为了供暖势必会单独为供暖开启发动机,必然会浪费燃料。另外,在严寒的冬季,柴油机动车常常会由于发动机温度低而无法启动,既使在低温下使用冷启动剂勉强启动成功,也会由于机身温度和油温太低而使发动机磨损加剧。因此,现实社会的发动机急需一种无需发动机供给热源的暖风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依赖发动机供给热源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由带烟囱的燃煤炉和风机、风管组成,在燃煤炉的炉口上配装有顶置式夹套型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夹套为热风道,其一端连接风机,另一端连接供暖风管,热交换器在炉口上还制有与夹套隔绝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上方连接排烟管。如此设计,燃煤炉的火焰在工作时会直接加热其上方的热交换器,由风机送来的室温空气流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变成热空气,再被送往供暖风管通过散热部件机动车内供暖。由于其热源来自燃煤炉,所以具有供暖不依赖发动机的优点,特别适于在严寒的冬季为发动机保温和机动车内取暖提供暖风。作为优化,燃煤炉外周还装有保温层,保温层外装有与热交换器夹套连通的外周夹套,外周夹套的一侧顶部连接供暖风管,外周夹套的另一侧底部连接风机。如此设计,保温层的引入有利于提高炉温,会使燃煤燃烧更完全,热效率更高;外周夹套的引入则有利于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暖风机效率。作为优化,热交换器由两块上下平行的园形钢板与钢管式烟气通道焊接而成,其中上钢板与外周夹套的顶部扣合,下钢板与燃煤炉的顶部扣合;外周夹套的外壁上部高于燃煤炉的顶部,在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形成热交换空间,钢管式烟气通道与两块上下平行的园形钢板焊接后下端与燃煤炉口连通,上端连接排烟管。如此设计,便于随时拿开热交换器添加燃煤和进行日常维护。作为优化,钢管式烟气通道为并列布置的多个,上端再通过喇叭口形导管与排烟管相连。如此设计,并列布置的多个钢管式烟气通道有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喇叭口形导管则有助于炉烟顺利排出。作为优化,燃煤炉侧壁在炉箅下方装有可调式活动门。如此设计,可调式活动门一方面用于清理炉灰,另一方面则可用作可调式进风口。作为优化,外周夹套底部与燃煤炉炉箅下通气空间之间制有通风口。如此设计,通风口则可用于风机向炉内强制供气,有助于改善炉子燃烧性能。作为优化,通风口位于风机处。如此设计,通风口位于风机处则有助于提高供气强度。作为优化,供暖风管进一步连接除霜器。如此设计,前挡风玻璃在除霜器的热空气加热下能避免玻璃结霜,保障机动车的正常行驶。作为优化,燃煤炉为蜂窝煤炉。如此设计,蜂窝煤炉则方便管理和延长燃烧时间。作为优化,下钢板与燃煤炉的顶部之间配装有石棉密封垫。如此设计,石棉密封垫的引入则有助于杜绝炉内烟气和一氧化碳进入机动车内,污染车内空气环境和造成煤气中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方便管理,采暖效果好,供暖不依赖发动机热源,特别适于在严寒的冬季为发动机保温和机动车内取暖提供暖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由带烟囱的燃煤炉1和风机12、风管组成,在燃煤炉1的炉口上配装有顶置式夹套型热交换器。燃煤炉1外周还装有保温层6,保温层6外装有与热交换器夹套连通的外周夹套7,外周夹套7的一侧顶部连接供暖风管3,外周夹套7的另一侧底部连接风机12。热交换器由两块上下平行的园形钢板与钢管式烟气通道4焊接而成,其中上钢板41与外周夹套7的顶部扣合,下钢板42与燃煤炉1的顶部扣合;外周夹套7的外壁上部高于燃煤炉1的顶部,在上钢板41与下钢板42之间形成热交换空间2,钢管式烟气通道4与两块上下平行的园形钢板焊接后下端与燃煤炉1口连通,上端连接排烟管5。燃煤炉1侧壁在炉算下方风机12处装有可调式活动门8。可调式活动门8为横向推拉式,并通过可调式坚固件9配装在外周夹套7上。供暖风管3进一步连接除霜器和其它散热器。燃煤炉1为蜂窝煤炉。实施例二,如图1和3所示,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外周夹套7底部与燃煤炉1炉算下方通气空间之间制有通风口10。实施例三,如图4、5和6所示,本专利技术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钢管式烟气通道4为并列布置的二十一个,钢管式烟气通道4上端再通过喇叭口形导管11与排烟管5相连。权利要求1.一种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由带烟囱的燃煤炉和风机、风管组成,在燃煤炉的炉口上配装有顶置式夹套型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夹套为热风道,其一端连接风机,另一端连接供暖风管,热交换器在炉口上还制有与夹套隔绝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上方连接排烟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燃煤炉外周还装有保温层,保温层外装有与热交换器夹套连通的外周夹套,外周夹套的一侧顶部连接供暖风管,外周夹套的另一侧底部连接风机。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由两块上下平行的园形钢板与钢管式烟气通道焊接而成,其中上钢板与外周夹套的顶部扣合,下钢板与燃煤炉的顶部扣合;外周夹套的外壁上部高于燃煤炉的顶部,在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形成热交换空间,钢管式烟气通道与两块上下平行的园形钢板焊接后下端与燃煤炉口连通,上端连接排烟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钢管式烟气通道为并列布置的多个,上端再通过喇叭口形导管与排烟管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燃煤炉侧壁在炉箅下方装有可调式活动门。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外周夹套底部与燃煤炉炉箅下通气空间之间制有通风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通风口位于风机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供暖风管进一步连接除霜器。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煤型机动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由带烟囱的燃煤炉和风机、风管组成,在燃煤炉的炉口上配装有顶置式夹套型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夹套为热风道,其一端连接风机,另一端连接供暖风管,热交换器在炉口上还制有与夹套隔绝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上方连接排烟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董永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