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685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电子设备领域的用于清除汽车车窗玻璃内表面雾滴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线和前端散热器,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车载直流电源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被安放在车用空调系统的风道内,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直接与前端散热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快速清除车窗玻璃内表面雾滴,同时不用启动车用空调压缩机,能耗较低,使用方便,不影响驾车者及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电子设备
的装置,特别是一种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秋冬季节,当室外温度较低,车内空气有一定湿度时,汽车的车窗玻璃的内表面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给驾车者的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汽车说明书里,通常介绍的方法是打开除霜除雾按钮,让热空气吹至玻璃内表面除去雾滴。但驾车者们发现该方法除雾速度非常慢,一般需五到十分钟才能将雾滴全部除去,影响行车安全。所以,有人又想出了很多新方法,例如打开汽车空调吹冷气;在玻璃内表面涂肥皂水或专用除雾剂。但这些方法都有弊端,冬季吹冷气虽然效果最明显,能在短时间内除去雾滴,但会使车内温度急速降低,影响驾车者和乘客的舒适性,同时浪费燃料不经济;在玻璃内表面喷涂肥皂水和除雾剂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每隔几天就需喷涂一次,而且需注意均匀性,非常麻烦。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547591Y的专利,该专利技术提出的挡风玻璃除雾器是在挡风玻璃内部安装海绵与雨刷同步,通过机械动作直接擦去雾滴,但在车内增加海绵影响美观,同时其实际效果与安全性有待商榷。在进一步的检索中,尚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主题相同或者类似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快速除去车窗玻璃内表面上雾滴的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使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用方便,在快速除雾的同时,没有其他不利的影响。冬季,当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人的呼吸)同时与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的物体(车窗玻璃)相接触后,将在物体表面生成雾滴。本专利技术能从空气中除去水蒸气,从根本上消除雾滴生成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线和前端散热器,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车载直流电源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被安放在车用空调系统的风道内,与空调系统的蒸发器紧密贴合;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直接与前端散热器相连,如此组成一个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增加热管、隔热层,热管一端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热管的另一端与前端散热器相连,隔热层包裹在热管上。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是基于热电原理的现有产品,电流通过后冷端吸热,热端放热。所述的热管能将热量从不利于散热的空间转移到利于散热的环境中释放掉。所述的隔热层包裹在热管上,能防止发动机仓的高温对热管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使用热管和隔热层时,性能较好。不使用热管和隔热层时,整个装置能正常工作,但发动机仓温度较高,不利于散热,装置性能效将受到影响。本专利技术运行时,驾车者开启车用空调的内循环模式(不需启动车用空调),电流通过导线从车载直流电源流经半导体制冷片,产生帕尔贴效应,冷端吸热(制冷),热端放热,热量通过热管从发动机仓被转移到温度较低的车外环境中;冷端产生的制冷效果使蒸发器温度降低,在车内循环的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凝结在蒸发器上,产生冷阱除湿的效果,从根本上消除了水蒸气在车窗玻璃内表面产生雾滴的可能性,同时由于不需启动车用空调压缩机,产生的冷量很小,不会影响驾车者及乘客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清除车窗玻璃内表面雾滴,同时能耗较低,使用方便,不影响驾车者及乘客的舒适性。目前没有与本专利技术原理类似的现有车用快速除雾技术,与应用效果类似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为量产车型的标准配置,当半导体片制冷量为150W时,能快速将蒸发器1/6表面的温度降低到10℃以下,产生“冷阱”效应;若将风机风量调到最大,仅需约两分钟时间即能将整个车内空气湿度降低到饱和湿度以下,达到避免结雾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导线2、热管3、隔热层4和前端散热器5,半导体制冷片1通过导线2与车载直流电源连接,热管3的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1的热端相连,隔热层4包裹在热管3上,热管3的另一端与前端散热器5相连。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位置示意图,半导体制冷片1的冷端与车用空调系统风道7内的车用空调蒸发器6紧密贴合,通过导热作用进行热传递,由于车用空调蒸发器6一般为铝制,是热的良导体,当半导体制冷片1的冷端吸热温度降低时,车用空调蒸发器6的温度也能快速随之降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无任何相似之处。半导体制冷片1的冷端与车用空调蒸发器6紧密贴合,通电后半导体制冷片1冷端吸热,热端放热;半导体制冷片1冷端吸热使车用空调蒸发器6温度降低,产生冷阱效应,当车用空调系统以内循环模式(压缩机不启动)运行时,湿空气经过温度较低的车用空调蒸发器6后,水蒸气被凝结在车用空调蒸发器6上,达到除湿的效果;同时半导体制冷片1热端放出的热量通过热管3被快速转移到另一端的前端散热器5上释放入车外环境中,保证整个装置能稳定,连续运行。本专利技术除去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针对根本达到了除雾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的热管3、隔热层4也可以不要,即直接由半导体制冷片1、导线2和前端散热器5组成,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但是性能没有上述实施例的性能好。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线和前端散热器,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车载直流电源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被安放在车用空调系统的风道内,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直接与前端散热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其冷端与空调系统的蒸发器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热管的一端,热管的另一端与前端散热器相连,隔热层包裹在热管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电子设备领域的用于清除汽车车窗玻璃内表面雾滴的装置。本专利技术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线和前端散热器,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车载直流电源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被安放在车用空调系统的风道内,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直接与前端散热器相连。本专利技术能快速清除车窗玻璃内表面雾滴,同时不用启动车用空调压缩机,能耗较低,使用方便,不影响驾车者及乘客的舒适性。文档编号B60H1/32GK101037080SQ20071003999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陈江平, 施骏业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半导体快速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线和前端散热器,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车载直流电源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被安放在车用空调系统的风道内,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直接与前端散热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平施骏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