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履带式两栖车辆减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89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式两栖车辆减阻装置。它在履带式两栖车体的左右两侧各加装一套减阻装置,当履带式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利用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将窄帆布沿着履带板的着地筋将履带进行包裹,同时利用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将宽帆布沿着履带的外侧面将履带进行包裹。经过仿真试验证实,装有本装置的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通过减小湿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减少阻力,达到提高航速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技术实现上比较便利,主要加设送布/收布装置、储藏箱、帆布、电磁铁等,结构简单、收效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履带式两栖车辆减阻装置
技术介绍
履带式两栖车辆由于既能胜任陆地推进、又能在水中航行,适用于复杂工况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车辆的快速性是车辆的重要性能之一,在车辆的设计和制造中,达到快速性指标不仅可满足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航速要求,而且也可保证车辆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实验证明,在水中航行时,以较低速度在水中航行的两栖车辆,类似于低速船舶,其摩擦阻力最高可达到水上总阻力的70%。针对现有的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中行驶过程中摩擦阻力过大、航速较低等缺点,需要通过减少摩擦阻力来保证车辆的快速性。当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车辆周围的边界层带有一薄层水随车体一起前进。由于水的粘性,车辆在航行过程中受到切应力的作用,亦即车体与水之间产生了摩擦力,它在运动方向的合力便是车体的摩擦阻力。根据两栖车体摩擦阻力的处理方法,车体摩擦阻力可以由计算相当平板的摩擦阻力与由粗糙度增加的摩擦阻力之和来估算,即摩擦阻力RF可以近似表示为下式RF=(CF+ΔCF)×ρυ2S/2 (1)式(1)中,CF为光滑平板摩擦阻力系数,ΔCF为粗糙度补偿系数,ρ为水的质量密度,υ为航速,S为两栖车体湿表面积。其中式(1)湿表面积S的近似计算方法如下S=∫0LWL2ldL---(2)]]>式(2)中,1为按线型图量出的每站横剖面型线的半围长,LWL为车体水线长度。由式(1)可知,摩擦阻力正比于平板的湿表面积S,又由式(2)可知,在车体水线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半围长1来减少湿表面积。履带式两栖车辆中的履带是由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履带板通过一定的方式联接在一起。其中履带板(如图3、4所示)主要包括诱导齿18、连接筋19、着地筋21、履带板22、耳销23、啮合孔25等不规则结构组成。这些复杂结构都将极大地增加车体的半围长1,导致两栖车辆在水中行驶时总体湿表面积过大。因此需要通过尽可能减少履带与水的接触面积,来减少车体的湿表面积,从而达到减小阻力的目的。履带式两栖车辆减阻装置是在研究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两栖车辆减阻装置,是在履带式两栖车体的左右两侧的履带上各加装一套减阻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部设有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的窄帆布储藏箱和内部设有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的宽帆布储藏箱分别安装在两栖车体左右两侧的外侧壁,宽帆布储藏箱位于窄帆布储藏箱的上方,其中窄帆布覆盖在两侧履带板的表面,宽帆布覆盖在两侧履带板的外侧面。所述的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将第一手柄安装在转轴上,在两栖车体的孔内沿转轴轴线方向在两栖车体外侧壁安装深沟球轴承,在两栖车体内壁、深沟球轴承端面用轴承闷盖和毡圈油封密封,窄帆布卷绕在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中的转轴上,被存放在窄帆布储存箱中,窄帆布的一侧设有电缆线通过导线软管沿着开设在车体上的导线孔传送到车体内部,并经过导线孔密封盖传送到电源开关,窄帆布的端部设置有通过电缆线导电的电磁铁。所述的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将第二手柄安装在转轴上,在两栖车体的孔内沿转轴轴线方向在两栖车体外侧壁安装深沟球轴承,在两栖车体内壁、深沟球轴承端面用轴承闷盖和毡圈油封密封,第二手柄上安装有带轮,通过带轮上的皮带,连接到带轮,带轮安装在转轴上,在两栖车体上的孔内沿转轴轴线方向在两栖车体外侧壁安装深沟球轴承,在两栖车体内壁、深沟球轴承端面用轴承闷盖和毡圈油封密封,宽帆布卷绕在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中的转轴上,被存放在宽帆布储藏箱内,宽帆布的一端设有电缆线通过导线软管沿着开设在车体上的导线孔传送到车体内部,并经过导线孔密封盖传送到电源开关,宽帆布的端部设置有通过内嵌于宽帆布左右两侧的电缆线导电的柔性电磁铁。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在履带式两栖车体的左右两侧各加装一套减阻装置,当履带式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利用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将窄帆布沿着履带板的着地筋将履带进行包裹,同时利用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将宽帆布沿着履带的外侧面将履带进行包裹。经过仿真试验证实,装有本装置的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通过减小湿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减少阻力,达到提高航速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实现上比较便利,主要加设送布/收布装置、储藏箱、帆布、电磁铁等,结构简单、收效大。附图说明图1是在陆上行驶时,装有减阻装置的履带式两栖车辆车体示意图;图2是在水上航行时,装有减阻装置的履带式两栖车辆车体示意图;图3是沿图2的A-A剖视图,表示绕有窄帆布的履带板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表示绕有窄帆布的履带板的示意图。图5是沿图2的B-B局部剖视图,表示窄帆布的送布/收布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沿图2的C-C局部剖视图,表示宽帆布的送布/收布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两栖车辆内壁局部示意图;图8是沿图7的D-D局部剖视图,表示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的手柄安装示意图;图9是沿图2的E-E局部剖视图,表示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的转轴安装示意图。图中1、两栖车体,2、窄帆布储藏箱,3、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4、窄帆布,5、蜗轮,6、蜗杆,7、主动轮,8、负重轮,9、窄帆布端部的电磁铁,10、履带,11、两栖车体底部,12、两栖车体上表面,13、宽帆布上的负重块,14、宽帆布,15、固接于宽帆布的柔性电磁铁,16、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17、宽帆布储藏箱,18、诱导齿,19、连接筋,20、内嵌于帆布左右两侧的电缆线,21、着地筋,22、履带板,23、耳销,24、耳销孔,25、啮合孔,26、手柄,27、螺栓,28、轴承闷盖,29、两栖车体内壁,30、两栖车体外侧壁,31、转轴,32、挡圈,33、深沟球轴承,34、导线软管,35、导线孔,36、电源开关,37、电源线,38、导线孔密封盖,39、毡圈油封,40、两栖车体孔,41、带轮,42、螺栓,43、轴承闷盖,44、内嵌于宽帆布左右两侧的电缆线,45、导线孔密封盖,46、导线孔,47、导线软管,48、转轴,49、键,50、挡圈,51、深沟球轴承,52、转轴,53、毡圈油封,54、两栖车体上的孔,55、皮带,56、带轮,57、手柄,58、螺栓,59、轴承闷盖,60、转轴,61、挡圈,62、深沟球轴承,63、电源开关,64、毡圈油封,65、两栖车体上的孔,66、螺栓,67、两栖车体前侧板,68、深沟球轴承,69、两栖车体上的孔,70、轴承闷盖,71、螺栓,72、轴套,73、两栖车体上的孔,74、深沟球轴承,75、轴承闷盖。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图,履带式两栖车辆减阻装置主要由窄帆布储藏箱2、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3、窄帆布4、固接于窄帆布4端部的电磁铁9及内嵌于帆布左右两侧的电缆线20、宽帆布14、固接于宽帆布14的柔性电磁铁15、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16、宽帆布储藏箱17及内嵌于宽帆布14左右两侧的电缆线44等组成。其中图3、4为履带板示意图。内部设有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3)的窄帆布储藏箱(2)和内部设有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16)的宽帆布储藏箱(17)分别安装在两栖车体左右两侧的外侧壁(30),宽帆布储藏箱(17)位于窄帆布储藏箱(2)的上方,其中窄帆布(4)覆盖在两侧履带板的表面,宽帆布(14)覆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履带式两栖车辆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部设有窄帆布送布/收布装置(3)的窄帆布储藏箱(2)和内部设有宽帆布送布/收布装置(16)的宽帆布储藏箱(17)分别安装在两栖车体左右两侧的外侧壁(30),宽帆布储藏箱(17)位于窄帆布储藏箱(2)的上方,其中窄帆布(4)覆盖在两侧履带板的表面,宽帆布(14)覆盖在两侧履带板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斌潘双夏冯培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