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382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内燃机的燃烧效率的火花塞。火花塞(100)中的接地电极(40)的中间部(460)的截面形状满足关系:B>(A/2)、R1>r1且R2>r2,其中,A表示沿X轴方向基点P3与基点P4之间的长度,B表示沿Y轴方向从连接基点P3与基点P4的直线到基点P7的长度,r1表示第一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r2表示第二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R1表示第三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以及R2表示第四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内燃机的燃烧效率的火花塞。火花塞(100)中的接地电极(40)的中间部(460)的截面形状满足关系:B>(A/2)、R1>r1且R2>r2,其中,A表示沿X轴方向基点P3与基点P4之间的长度,B表示沿Y轴方向从连接基点P3与基点P4的直线到基点P7的长度,r1表示第一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r2表示第二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R1表示第三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以及R2表示第四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专利说明】火花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花塞,特别涉及火花塞的接地电极。
技术介绍
火花塞设有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形成间隙,火花塞是在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的间隙弓I起火花放电的点火装置。火花塞在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暴露于燃烧室内的状态下安装在内燃机内。接地电极相对于内燃机的相对位置关系由内燃机中形成的阴螺纹与火花塞中形成的阳螺纹之间的啮合关系确定。因此,当火花塞安装在内燃机中时,通常难以调整接地电极的位置关系。因此,根据接地电极的位置关系,可能存在燃烧前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流动被阻碍从而降低了点火性能的情况或者存在点火后火焰的成长被阻碍从而损失燃烧能量的情况。 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说明了为了避免归因于接地电极的位置关系造成的点火性能的降低和燃烧能量的损失,对于火花塞中的接地电极的截面形状而言,与中心电极对应侧的外形线为直线状,其它外形线为向外突出的弯曲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4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43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中,未对由于接地电极的位置关系导致的点火性能的降低和燃烧能量的损失可以通过火花塞中的接地电极的截面形状来减少进行充分地考虑。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增加内燃机的燃烧效率的火花塞。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至少部分的上述问题而做出,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为以下实施方式和应用例。 【应用例I】根据应用例I的火花塞,其包括:中心电极,其为棒状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筒状的金属壳;以及接地电极,所述接地电极具有基端部和末端部,其中,所述基端部固定于所述金属壳,所述接地电极朝向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弯曲,使得所述末端部与所述中心电极之间在轴线方向上形成间隙,所述接地电极具有面向所述中心电极的对向面,所述对向面的范围从所述基端部直到所述末端部,所述接地电极的在从所述间隙的轴线方向长度的中点起向轴线方向上的两个方向各0.30mm的范围内的、位于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的外形线包括:对向边,其为直线状并且构成所述对向面;第一弯曲部,在作为所述对向边的端点的两个基点Pl和P2以及在沿所述对向边的X轴方向上在所述截面形状中具有最大长度的两个基点P3和P4之中,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l与所述基点P3并向外突出;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2与所述基点P4并向外突出;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3与所述外形线上的基点P5并向外突出,在所述基点P5处,所述外形线与沿与轴线方向和X轴方向垂直的Y轴方向穿过所述基点Pl的直线相交;第四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4与所述外形线上的基点P6并向外突出,在所述基点P6处,所述外形线与沿Y轴方向穿过所述基点P2的直线相交;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基点P5与所述基点P6并穿过基点P7,所述基点P7在Y轴方向上与所述对向边之间在所述截面形状中具有最大长度,并且满足B〉(A/2)、Rl>rl且R2>r2,其中:A是所述基点P3与所述基点P4之间的沿X轴方向的长度;B是从连接所述基点P3与所述基点P4的直线沿Y轴方向到所述基点P7的长度;rl是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r2是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R1是所述第三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以及R2是所述第四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 【应用例2】在根据应用例I的火花塞中,能够满足B(mm)彡(A (mm)/2)+0.06 (mm)、a〈b且c〈d,其中:a是所述基点Pl与所述基点P3之间的沿X轴方向的长度;b是所述基点Pl与所述基点P3之间的沿Y轴方向的长度;c是所述基点P2与所述基点P4之间的沿X轴方向的长度;以及d是所述基点P2与所述基点P4之间的沿Y轴方向的长度。 【应用例3】在根据应用例I或应用例2的火花塞中,所述间隙沿轴线方向的长度H能够小于1.10_,作为所述接地电极的在从轴线方向所见的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中心电极重叠的范围内的、位于与轴线方向和X轴方向平行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的末端部截面形状的外形线能够包括:末端部对向边,其为直线状的边并且构成所述对向面;第一末端弯曲部,在作为所述末端部对向边的端点的两个基点P’ I和基点P’ 2以及在沿所述末端部对向边的V轴方向上在所述末端部截面形状中具有最大长度的两个基点P’ 3和基点P’ 4之中,所述第一末端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 I与所述基点P’ 3并向外突出;以及第二末端弯曲部,所述第二末端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 2与所述基点P’ 4并向外突出,并且能够满足(D+E)/C ^ 0.27,其中:C是所述基点P’ 3与所述基点P’ 4之间的沿V轴方向的长度;D是所述基点P’ I与所述基点P’ 3之间的沿V轴方向的长度;以及E是所述基点P’ 2与所述基点P’ 4之间的沿X’轴方向的长度。 【应用例4】在根据应用例I至应用例3中任一项的火花塞中,能够满足(a+c)/A 彡 0.27。 【应用例5】在根据应用例3的火花塞中,所述基点P’I与所述基点P’ 2之间的沿V轴方向的长度F能够为0.80mm或更大。 【应用例6】在根据应用例I至应用例5中任一项的火花塞中,所述接地电极能够由含镍,即含Ni95重量%或更多的镍合金制成。 【应用例7】在根据应用例I至应用例6中任一项的火花塞中,在所述金属壳能够形成的螺纹部的公称直径为MlO或更小。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火花塞的形式,还可应用于例如接地电极的材料、设有火花塞的内燃机、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使用该火花塞的点火方法等的各种形式。此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前述形式,当然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以不同形式实现。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应用例I的火花塞,能够防止从接地电极侧沿Y轴方向流向间隙的空气燃料混合气的逆流在间隙中发生。因此,能够减少由于接地电极的位置关系导致的点火性能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增加内燃机的燃烧效率。 根据应用例2的火花塞,能够进一步防止从接地电极侧沿Y轴方向流向间隙的空气燃料混合气的逆流在间隙中发生。 根据应用例3的火花塞,能够减少接地电极在点火后阻碍从间隙沿轴线方向向接地电极的末端部扩展的火焰成长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少由于接地电极造成的燃烧能量的损失。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增加内燃机的燃烧效率。 根据应用例4的火花塞,能够减少接地电极在点火后阻碍从间隙沿Y轴方向向接地电极扩展的火焰成长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少由于接地电极造成的燃烧能量的损失。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增加内燃机的燃烧效率。 根据应用例5的火花塞,能够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花塞,其包括:中心电极,其为棒状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筒状的金属壳;以及接地电极,所述接地电极具有基端部和末端部,其中,所述基端部固定于所述金属壳,所述接地电极朝向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弯曲,使得所述末端部与所述中心电极之间在轴线方向上形成间隙,所述接地电极具有面向所述中心电极的对向面,所述对向面的范围从所述基端部直到所述末端部,所述接地电极的在从所述间隙的轴线方向长度的中点起向轴线方向上的两个方向各0.30mm的范围内的、位于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的外形线包括:对向边,其为直线状并且构成所述对向面;第一弯曲部,在作为所述对向边的端点的两个基点P1和P2以及在沿所述对向边的X轴方向上在所述截面形状中具有最大长度的两个基点P3和P4之中,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1与所述基点P3并向外突出;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2与所述基点P4并向外突出;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3与所述外形线上的基点P5并向外突出,在所述基点P5处,所述外形线与沿与轴线方向和X轴方向垂直的Y轴方向穿过所述基点P1的直线相交;第四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连接所述基点P4与所述外形线上的基点P6并向外突出,在所述基点P6处,所述外形线与沿Y轴方向穿过所述基点P2的直线相交;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基点P5与所述基点P6并穿过基点P7,所述基点P7在Y轴方向上与所述对向边之间在所述截面形状中具有最大长度,并且满足B>(A/2)、R1>r1且R2>r2,其中:A是所述基点P3与所述基点P4之间的沿X轴方向的长度;B是从连接所述基点P3与所述基点P4的直线沿Y轴方向到所述基点P7的长度;r1是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r2是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R1是所述第三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以及R2是所述第四弯曲部的平均曲率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香织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