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949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04:29
在实现高点火性的同时,防止接地电极的顶端部处的立起。火花塞(1)包括:主体金属外壳(3),其具有螺纹径成为M10以下的螺纹部(15);中心电极(5);以及接地电极(27),其在弯曲部(27B)处弯折,从而在该接地电极(27)与中心电极(5)之间形成火花放电间隙(28)。在接地电极(27)的基端部处的与轴线(CL1)正交的截面中,由自轴线(CL1)向接地电极(27)的外形线引出的两条切线(TL1、TL2)形成的角中的、位于接地电极(27)侧的角的角度(θ)为30°以下。在弯曲部(27B)中的最靠近接地电极(27)的顶端的部位处的、与接地电极(27)的中心轴线(CL2)正交的截面中,接地电极(27)的重心(GP)位于比接地电极(27)的厚度的1/2的位置靠面(27S)侧的位置,接地电极(27)的中心(CP)与重心(GP)之间的、沿着厚度方向的距离成为接地电极(27)的厚度的4%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在实现高点火性的同时,防止接地电极的顶端部处的立起。火花塞(1)包括:主体金属外壳(3),其具有螺纹径成为M10以下的螺纹部(15);中心电极(5);以及接地电极(27),其在弯曲部(27B)处弯折,从而在该接地电极(27)与中心电极(5)之间形成火花放电间隙(28)。在接地电极(27)的基端部处的与轴线(CL1)正交的截面中,由自轴线(CL1)向接地电极(27)的外形线引出的两条切线(TL1、TL2)形成的角中的、位于接地电极(27)侧的角的角度(θ)为30°以下。在弯曲部(27B)中的最靠近接地电极(27)的顶端的部位处的、与接地电极(27)的中心轴线(CL2)正交的截面中,接地电极(27)的重心(GP)位于比接地电极(27)的厚度的1/2的位置靠面(27S)侧的位置,接地电极(27)的中心(CP)与重心(GP)之间的、沿着厚度方向的距离成为接地电极(27)的厚度的4%以上。【专利说明】火花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内燃机等的火花塞。
技术介绍
火花塞安装于内燃机(发动机)等,用于对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点火。一般来说,火花塞包括:绝缘体,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其贯穿于该轴孔的顶端侧;主体金属外壳,其设于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接地电极,其固定于主体金属外壳的顶端部。接地电极以顶端部与中心电极相对的方式在设于自身的大致中间部分的弯曲部被折回,从而在接地电极的顶端部与中心电极的顶端部之间形成火花放电间隙。而且,通过向火花放电间隙施加高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从而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此外,近年来,对火花塞具有小径化的要求,为了满足该要求,能够使主体金属外壳小径化,能够使设于主体金属外壳的外周的螺纹部(外螺纹部)的螺纹径较小(例如MlO以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242588号公报然而,在减小了螺纹部的螺纹径的情况下,沿着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自火花放电间隙至接地电极的距离相对较小。因而,与上述距离较大的情况相比较,在火花放电间隙处生成的火焰中心的增长容易被接地电极阻碍。另外,在上述距离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若接地电极被配置在火花放电间隙与燃烧喷射装置之间,则与上述距离较大的情况相比较,更显著地产生因存在接地电极而对混合气体流入火花放电间隙带来的流入阻碍。即,在螺纹径相对较小的、被小径化了的火花塞中,更加担心点火性降低。因此,考虑在通过使接地电极变细来使火焰中心容易增长并且使混合气体容易流入火花放电间隙、且被小径化了的火花塞中,实现高点火性。然而,在仅仅是使接地电极变细的情况下,当施加了伴随着内燃机等的工作的振动等时,容易产生接地电极的顶端部向远离中心电极的方向立起(弯曲的接地电极逐渐恢复变形)。这是因为,在伴随着弯曲而在接地电极中残留有内部应力时,较细的接地电极的针对上述内部应力的强度不充分。若接地电极产生立起,则火花放电间隙扩大,因此可能导致放电电压增大、中心电极、接地电极急剧消耗、不能放电这样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被小径化了的火花塞中,在实现高点火性的同时,更可靠地防止接地电极的顶端部处的立起。以下,对适用于解决上述目的的各结构分项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对所对应结构记载特有的作用效果。结构1.本结构的火花塞的特征在于,该火花塞包括:筒状的绝缘体,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其插入设于上述轴孔中;筒状的主体金属外壳,其设于上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接地电极,其自身的基端部固定于上述主体金属外壳,并且在弯曲部处向上述中心电极侧弯曲,从而在该接地电极自身的顶端部与上述中心电极之间形成间隙;在上述主体金属外壳的顶端侧外周形成安装用的螺纹部,使上述螺纹部的螺纹径成为MlO以下,在上述接地电极的基端部处的与上述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由自上述轴线向上述接地电极的外形线引出的两条切线形成的角中的、位于上述接地电极侧的角的角度为30°以下,在上述弯曲部中的最靠近上述接地电极的顶端的部位处的、与上述接地电极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中,上述接地电极的重心位于比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的1/2的位置靠上述接地电极的上述中心电极侧的面侧的位置,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上述重心之间的、沿着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为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的 4%以上。另外,在上述截面中,在接地电极的厚度沿其宽度方向不同的情况下,“接地电极的厚度”为上述截面中的接地电极的最大厚度。结构2.本结构的火花塞为,在上述结构I所述的火花塞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弯曲部的任意的部位处的、与上述接地电极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中,上述接地电极的重心位于比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的1/2的位置靠上述接地电极的上述中心电极侧的面侧的位置,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上述重心之间的、沿着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为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的4%以上。结构3.本结构的火花塞为,在上述结构I或2所述的火花塞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截面中,上述接地电极中的位于比上述重心靠上述中心电极侧的部位的硬度大于上述接地电极中的位于比上述重心靠与上述中心电极相反的一侧的部位的硬度。出于提高防止接地电极的立起的效果这一点,较为有效的是增大接地电极的硬度并提高相对于内部应力的强度。然而,若增大接地电极的硬度,则内部应力也将增大。因此,仅仅通过增大硬度,可能不会充分地提高防止立起的效果。结构4.本结构的火花塞为,在上述结构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隙形成于上述接地电极的上述中心电极侧的面与上述中心电极的顶端面之间,在穿过上述间隙并与上述轴线正交的截面中,当自上述轴线引出两条与上述接地电极的外形线相切的切线而在上述接地电极的外形线上获得两个切点时,位于该两个切点之间且位于与上述中心电极相反的一侧的上述外形线由多个线段、朝向远离上述接地电极的重心的一侧凸起的弯曲线、或者由一个以上的线段以及上述弯曲线形成,在将位于上述两个切点之间且位于上述中心电极侧的上述外形线的长度设为A(mm),将位于上述两个切点之间且位于与上述中心电极相反的一侧的上述外形线的长度设为B(mm)时,满足1.43 ≤ B/A ≤ 1.91。如上述那样,通过使上述角度为30°以下,从而即使在以在间隙与燃料喷射装置之间存在接地电极这样的状态安装有火花塞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接地电极对混合气体流入间隙带来流入阻碍。然而,根据接地电极的外周形状,存在如下隐患:在接地电极的侧面产生混合气体的剥离,在间隙中,混合气体的流动未成为恒定(产生紊乱)、混合气体自间隙朝向接地电极侧流动(逆流)。如此,在间隙中,若混合气体的流动产生紊乱、逆流,则可能会给混合气体的点火、火焰中心的增长产生障碍。结构5.本结构的火花塞为,在上述结构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隙形成于上述接地电极的上述中心电极侧的面与上述中心电极的顶端面之间,在上述接地电极中的与形成上述间隙的部位相对应的沿上述接地电极的中心轴线方向的范围内的、与上述接地电极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中,当自上述中心电极的顶端面的外形线中心引出两条与上述接地电极的外形线相切的切线而在上述接地电极的外形线上获得两个切点时,位于该两个切点之间且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花塞,其特征在于,该火花塞包括:筒状的绝缘体,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其插入设于上述轴孔中;筒状的主体金属外壳,其设于上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接地电极,其自身的基端部固定于上述主体金属外壳,并且在弯曲部处向上述中心电极侧弯曲,从而在该接地电极自身的顶端部与上述中心电极之间形成间隙;在上述主体金属外壳的顶端侧外周形成安装用的螺纹部,使上述螺纹部的螺纹径成为M10以下,在上述接地电极的基端部处的与上述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由自上述轴线向上述接地电极的外形线引出的两条切线形成的角中的、位于上述接地电极侧的角的角度为30°以下,在上述弯曲部中的最靠近上述接地电极的顶端的部位处的、与上述接地电极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中,上述接地电极的重心位于比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的1/2的位置靠上述接地电极的上述中心电极侧的面侧的位置,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上述重心之间的、沿着上述厚度方向的距离为上述接地电极的厚度的4%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香织加藤友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