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胎自动补漏充气橡胶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60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是以充气橡胶轮胎作外胎,外胎子口卡入一密封件,在外胎与密封件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注入规定数量的充气橡胶轮胎自动补漏剂,并充入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密封件作为车轮钢圈与外胎的连接件,要求其尺寸随钢圈和外胎的变化而变化,且其强度和熔点也应随不同载重量的变化而变化,通常采用橡胶件、金属箔或其他具有一定弹性的非金属材料。(*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内胎自动补漏橡胶轮胎。目前,世界上各种车辆采用的充气轮胎绝大部分有内胎,内胎中充入压缩空气。此类轮胎存在两种弊端,其一是易爆胎,其二是内胎被扎破出现漏洞时轮胎因内胎漏气而瘪塌,必须取出内胎补漏,充气后方可使用,而行驶中往往没有补胎、充气之处,造成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制出轮胎自动补漏剂,将其灌入内胎,使内胎在扎破瞬间被堵补,避免了取胎补漏和充气的麻烦。但目前世界上的各种内胎自动补漏,其孔径不超过7mm,且有效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除上述有内胎的充气橡胶轮胎外,也有少数高档小轿车采用外胎与钢圈严密配合的办法省去内胎,在钢圈和外胎之间充入压缩空气。该类轿车乘坐柔软舒适,存在的不足是不仅对钢圈和外胎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使二者之间的配合达到气密,且在修理轮胎后即可能在钢圈或外胎上出现伤痕,或因沾有砂粒而失去气密效果。针对上述轮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既可避免取内胎补漏充气,又不需要高精度的钢圈和外胎加工,使用安全、可靠、方便的无内胎自动补漏橡胶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采用充气橡胶轮胎作外胎,外胎子口卡入一密封件,在外胎与密封件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注入规定数量的充气橡胶轮胎自动补漏剂,并充入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密封件作为轮胎与车轮钢圈的连接件,其尺寸分别与二者的相应尺寸相适应,根据其配用的轮胎大小而变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对于大型载重货车,由于其轮胎公差很小,在外胎与钢圈之间增加了密封件后,必须扩大外胎内径,扩大的范围一般在1~10mm为宜,对于小车,因其外胎相对柔软,抗压力有限,为保证外胎与密封件之间达到密封效果,应在二者相接触的部位涂复胶合剂使二者严密粘合。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扎破漏洞在φ12mm以下可保证良好的堵-->补能力,且有效期很长,一般可与外胎同寿命。由于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将外胎子口卡入密封件,再将其安装在车轮钢圈上,并注入规定数量的橡胶轮胎自动补漏剂和压缩空气的独特结构,从而省去了轮胎中的内胎,并使轮胎在被扎破时能瞬间自动补漏,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世界上所有充气橡胶轮胎的结构,不仅消除了内胎带来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轮胎的安全、可靠性,并且可明显降低车辆行驶中轮胎局部温升,大大减少了爆胎的可能性,同时可节约大量橡胶,大幅度降低了轮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适用于各种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图1 是轮胎与钢圈装配关系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外胎(1)为900-20型大车用充气橡胶外胎,其子口卡入密封件(2),二者紧密配合,形成一空腔(3)。从气嘴处注入1.5kg充气橡胶轮胎自动堵漏弥补剂,然后将轮胎安装在大车轮钢圈(4)上,充入该轮胎规定量的压缩空气即可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密封件所选材料应根据其适用车辆的载重量变化而变化。通常用于大型载重车辆的密封件,要求其强度和熔点要高,而用于小型车辆的密封件,其强度和熔点的要求可适当低一些,密封件可采用橡胶、金属箔或其它具有一定弹性的非金属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内胎自动补漏充气橡胶轮胎,其特征是采用充气橡胶轮胎作外胎,外胎子口卡入一密封件内,接触部位紧密配合,在外胎与密封件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注入规定数量的充气橡胶轮胎自动补漏剂,并充入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密封件作为轮胎与车轮钢圈的连接件,其尺寸分别与二者的相应尺寸相适应,根据配用的轮胎和钢圈的大小而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内胎自动补漏充气橡胶轮胎,其特征是采用充气橡胶轮胎作外胎,外胎子口卡入一密封件内,接触部位紧密配合,在外胎与密封件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注入规定数量的充气橡胶轮胎自动补漏剂,并充入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密封件作为轮胎与车轮钢圈的连接件,其尺寸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城唐峙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青羊区长城高新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