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76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轮胎的接地表面形状中,当切线X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正切角定义为θ时,胎面接地边缘上的接地边缘点Pd中的正切角θ1为25°或更小,当在离轮胎赤道C的距离为不小于0.4倍但不大于0.7倍的半胎面接地宽度的区域Y中正切角θ的最小值定义为θ2,以及0.9倍的点Pq处的正切角定义为θ3,点Pq离轮胎中纬线C的距离为0.9倍的半胎面接地宽度,其差值(θ3-θ2)设定在不小于-10°但不大于+10°的范围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载轮胎,该重载轮胎能通过设定接地表面形状抑制偏磨损,例如胎面接地边缘附近的不均衡磨损和沿着胎缘槽(shoulder groove)的轨道磨损,且能均衡磨损。                                
技术介绍
通常地,在例如重载轮胎的情形下,它的胎面轮廓形状(a)在硫化模具中形成单一的圆弧形状,如图13所示。然而,在轮胎安装在规则轮辋上且充入规则内压的标准内压状态下,存在轮胎表面在与轮胎赤道隔开半胎面接地宽度的0.4~0.7倍距离的区域Y中径向向外膨胀的倾向。因此,膨胀部分(b)和胎面接地边缘(e)之间的周长差增大,在胎面接地边缘侧的轮胎表面和路面之间产生滑动,容易产生如所谓不均衡磨损的偏磨损。为了抑制这种偏磨损,公开号为H7-164823的日本专利申请等提出了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中,胎面轮廓形状形成为双半径形状,其中胎面接地边缘侧上的轮胎部分是具有一曲率半径的圆弧,该曲率半径大于轮胎赤道侧的曲率半径,这样,在正常内压下的胎面轮廓形状接近于单一的圆弧形状,由此抑制了不均衡磨损。但是,根据这个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偏磨损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但在区域Y中产生了新的偏磨损。特别是当胎缘槽设置在区域Y中时,往往是产生在胎缘槽的槽侧边缘上的所谓轨道磨损显现得很严重,不能获得满意的均衡磨损结果。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根据限定接地表面形状的轮廓线的观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轮胎,该重载轮胎能抑制偏磨损,例如不均衡磨损和轨道磨损,并能获得高水平的磨损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载轮胎,该重载轮胎包括胎体和带体层,所述胎体从胎面部分通过侧壁部分延伸到胎圈部分(bead portion)的胎圈芯(bead core),-->所述带体层设置在胎面部分内部和胎体外部,胎面部分具有两个或多个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连续延伸的纵向主槽,且设置在轮胎的轴向上最外侧的纵向主槽的胎缘槽具有穿过区域Y的槽心线,其中区域Y从轮胎赤道隔开一个不小于0.4倍但不大于0.7倍半轮台阶地宽度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当在标准内压状态下给轮胎施加正常负载时,接地表面形状的轮廓线限定如下,在该标准内压状态下,所述轮胎安装在规则轮辋上且充入规则内压。也就是说,按照第一专利技术的重载轮胎,轮廓线上每一点的的切线X朝接地长度中心向轮胎外侧径向倾斜。当切线X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正切角定义为θ时,胎面接地边缘上的接地边缘点Pd中的正切角θ1设定为25°或更小,且区域Y中正切角θ的最小值θ2与从轮胎赤道隔开0.9倍于从轮胎赤道隔开0.9倍半胎面接地宽度的距离处的点Pq处的正切角θ3之间的差(θ3-θ2)设定在不小于-10°但不大于+10°的范围内。按照第二专利技术的重载轮胎,在轮廓线中,形成在轮胎的轴向与穿过轮胎赤道上的赤道点Pa和肩槽的轮胎赤道侧上的槽-侧边缘点Pb的直线J1之间的角α设定在大于0°但不大于12°的范围内,形成在轮胎的轴向与穿过肩槽的胎面接地边缘侧上的槽-侧边缘点Pc和胎面接地边缘上的接地端点Pd的直线J2之间的角β设定在不小于-3°但不大于角α的范围内。按照第三专利技术的重载轮胎,在轮廓线中,形成在轮胎的轴向与穿过轮胎赤道上的赤道点Pa和肩槽的轮胎赤道侧上的槽-侧边缘点Pb的直线J1之间的角α设定在大于0°但不大于15°的范围内,形成在轮胎的轴向与穿过肩槽的胎面接地边缘侧上的槽-侧边缘点Pc和胎面接地边缘上的接地端点Pd的直线J2之间的角β设定在不小于-5°但不大于角α的范围内,形成在轮胎的轴向与穿过赤道点Pa和接地边缘点Pd的直线J3之间的角γ设定在大于0°但不大于角12°,且不小于角β的范围内。在本说明书中,“规则轮辋”是对每个轮胎按标准规定的轮辋,该标准中,轮胎以轮胎的各种标准为基础,例如:在JATMA中,当设定较标准轮辋窄的轮辋宽度时,轮胎的规则轮辋为“具有较标准轮辋窄一个级别的轮辋宽度的轮辋”,当不设定较标准轮辋窄的轮辋宽度时,轮胎的规则轮辋为“标准轮辋”;在TRA中,当设定较“设计轮辋(design rim)”窄的轮辋宽度时,轮胎的规则轮辋为“具有较‘设计轮辋’窄一个级别的轮辋宽度的轮辋”,当不设定较“设计轮辋”窄的-->轮辋宽度时,轮胎的规则轮辋为“设计轮辋”;和在ETRTO中,当设定较“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窄的轮辋宽度时,轮胎的规则轮辋为“具有较‘测量轮辋’窄一个级别的轮辋宽度的轮辋”,当不设定较“测量轮辋”窄的轮辋宽度时,轮胎的规则轮辋为“测量轮辋”。此外,“规则内压”是指对每一轮胎按照标准规定的气压,该标准中,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以轮胎的各种标准为基础。在JATMA的情况下,规则内压是指最大气压,在TRA的情况下,规则内压是指“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中描述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规则内压是指“充气压力”,但当轮胎用于客车时,正常内压为180KPa。“正常负载”是指对每一轮胎按标准规定的负载,该标准中,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以轮胎的各种标准为基础。在JATMA的情况下,正常负载为最大负载能力,在TRA的情况下,正常负载是指表“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中描述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正常负载是指“负载能力”。在本说明书中,“半胎面接地宽度”是指轮胎赤道与胎面接地表面的轮胎轴向上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其中,在轮胎安装在规则轮辋上且轮胎被充入规则内压的状态下施加正常负载给轮胎时,胎面接地表面与地面相接触。在本说明书中,正切角θ,角α、β和γ定义为:切线X和朝接地长度的中心向轮胎外径向倾斜的直线J1、J2和J3的方向,即朝着接地长度减小的一边倾斜的方向为正(+)。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剖视图。图2是按照第一专利技术的轮胎的胎面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轮胎的接地表面形状的示意图。图4是放大显示其接地表面形状的轮廓线的图。图5是显示表1中所示的每一轮胎的接地表面形状的轮廓线的正切角θ的图。图6是放大显示按照第二专利技术的轮胎的胎面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轮胎的接地表面形状的示意图。图8是放大显示其接地表面形状的轮廓线的图。图9是显示一个胎面厚度的分布状态的图。图10是放大显示按照第三专利技术的轮胎的胎面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放大显示其接地表面形状的轮廓线的图。-->图12是说明测试结果示于表1中的轨道磨损和不均衡磨损的评测方法的图。图13是显示习用轮胎的胎面轮廓形状的图。                      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与图例一起下面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用于卡车、公共汽车等的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轮胎的剖视图。在图1中,重载轮胎1包括从从胎面部分2通过侧壁部分3延伸到胎圈部分4的胎圈芯5的胎体6,和设置在胎面部分2内部和胎体6外部的带体层7。胎体6包括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一个)胎体帘布层6A,其中,胎体帘线以与轮胎圆周方向呈70°-90°的角度排列。金属帘线,例如钢丝被用作胎体帘线。胎体帘布层6A具有在胎圈芯5、5之间延伸的帘布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轮胎,包括通过侧壁部分从胎面部分延伸到胎圈部分的胎圈芯的胎体,和设置在胎面部分内部和胎体外部的带体层,胎面部分具有两个或多个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连续延伸的纵向主槽,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轮胎的轴向上最外侧的纵向主槽的胎缘槽具有穿过区域Y的槽心线,其中区域Y离轮胎赤道的距离为不小于0.4倍但不大于0.7倍的半胎面接地宽度;    当在轮胎安装在规则轮辋上且轮胎中充入规则内压的标准内压状态下,给轮胎施加正常负载时的接地表面形状的轮廓线中,    轮廓线上每一点P的切线X朝接地长度中心向轮胎外侧径向倾斜;    当切线X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正切角定义为θ时,胎面接地边缘上的接地边缘点Pd中的正切角θ1设定为25°或更小,区域Y中正切角θ的最小值θ2与从轮胎赤道隔开0.9倍于从轮胎赤道隔开0.9倍半胎面接地宽度的距离处的点Pq处的正切角θ3之间的差(θ3-θ2)设定在不小于-10°但不大于+10°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2-21 390013/2001;JP 2002-1-22 13237/2002;1.一种重载轮胎,包括通过侧壁部分从胎面部分延伸到胎圈部分的胎圈芯的胎体,和设置在胎面部分内部和胎体外部的带体层,胎面部分具有两个或多个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连续延伸的纵向主槽,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轮胎的轴向上最外侧的纵向主槽的胎缘槽具有穿过区域Y的槽心线,其中区域Y离轮胎赤道的距离为不小于0.4倍但不大于0.7倍的半胎面接地宽度;当在轮胎安装在规则轮辋上且轮胎中充入规则内压的标准内压状态下,给轮胎施加正常负载时的接地表面形状的轮廓线中,轮廓线上每一点P的切线X朝接地长度中心向轮胎外侧径向倾斜;当切线X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正切角定义为θ时,胎面接地边缘上的接地边缘点Pd中的正切角θ1设定为25°或更小,区域Y中正切角θ的最小值θ2与从轮胎赤道隔开0.9倍于从轮胎赤道隔开0.9倍半胎面接地宽度的距离处的点Pq处的正切角θ3之间的差(θ3-θ2)设定在不小于-10°但不大于+10°的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轮胎,其特征在于,从轮胎赤道上的赤道点Pa到接地边缘点Pd范围内的正切角θ的最大值θmax设定为25°或更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层包括胎体侧上的第一带体帘布层和设置在第一带体帘布层外侧的第二带体帘布层,当胎面表面的轮廓线与第二带体帘布层之间的胎面厚度定义为T时,区域Y中的胎面厚度Ty设定在不小于0.91倍但不大于1.05倍轮胎赤道C位置处的胎面厚度Ta的范围内,以及第二带体帘布层的外端位置处的胎面厚度Te设定在不小于0.98倍但不大于1.03倍的胎面厚度Ta的范围内。4.一种重载轮胎,包括通过侧壁部分从胎面部分延伸到胎圈部分的胎圈芯的胎体,和设置在胎面部分内部和胎体外部的带体层,胎面部分具有两个或多个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连续延伸的纵向主槽,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轮胎的轴向上最外侧的纵向主槽的胎缘槽具有穿过区域Y的槽心线,其中区域Y离轮胎赤道C的距离为不小于0.4倍但不大于0.7倍的半胎面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黒木武西实君嶋隆广津田训大平准司小矢光晴鹫塚政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