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及其臂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684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及其臂架,所述臂架包括主臂和副臂,两者的臂头分别安装有内主臂接头和内副臂接头;还包括旋转接头,其与所述内主臂接头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孔;并所述旋转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内副臂接头,以使其具有两个可切换的状态:第一状态,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内副臂接头固定连接;第二状态,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内副臂接头铰接,以使所述旋转接头能够旋转至其连接孔与所述内主臂接头的连接孔对齐。上述臂架结构的设置能够简化副臂状态的转换过程,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及其臂架,所述臂架包括主臂和副臂,两者的臂头分别安装有内主臂接头和内副臂接头;还包括旋转接头,其与所述内主臂接头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孔;并所述旋转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内副臂接头,以使其具有两个可切换的状态:第一状态,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内副臂接头固定连接;第二状态,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内副臂接头铰接,以使所述旋转接头能够旋转至其连接孔与所述内主臂接头的连接孔对齐。上述臂架结构的设置能够简化副臂状态的转换过程,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专利说明】一种起重机及其臂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臂架。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起重机多配有副臂,以增加幅度,提高起重机的作业范围和作业高度。 副臂一般设置为两节,当然也可设置为一节。下面以两节副臂为例说明副臂与主臂的配合关系。 请参考图1-2,图1示出了副臂处于悬挂状态时的臂架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副臂处于工作状态时的臂架结构示意图。 副臂2 ’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非工作悬挂状态,此时,副臂2 ’通过固设于起重机主臂I ’的支架组件3 ’ (包括前支架31 ’、中支架32 ’和后支架33 ’ )实现全自由度约束,以确保副臂2'可靠稳定地固定于主臂^ ;另一种是与主臂^配合使用的工作状态,此时,需解除副臂2'与主臂P之间的部分约束,使副臂2 '能够旋转至其臂头与主臂臂头对接。 副臂2 '由悬挂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时的操作步骤如下: 先解除后支架33 '和中支架32 '的约束;需要登高操作; 接着拉动副臂2'尾部,使副臂2'绕前支架旋转中心O3旋转,直至副臂接头21 ’的接头孔O2与通轴11 '(设于主臂I ’的臂头)的通轴孔O1重合;该状态下的臂架结构可参考图3 ; 此时,拉动副臂2 '保持接头孔O2与通轴孔O1处于重合状态,将一销轴插入接头孔O2和通轴孔O1 (登高操作),该销轴插入后,拔去前支架旋转中心O3处的旋转轴(登高操作); 再次拉动副臂2'尾部,使副臂2'绕旋转中心O12 (即接头孔O2与通轴孔O1的重合位置,用O12表示)旋转,直至副臂接头21 '与通轴11'上的对应铰点孔均重合,分别插入销轴(登高操作),实现主臂I丨与副臂2丨的对接。 副臂2 ^由工作状态转换至悬挂状态时,按照上述反向操作即可。 上述方案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第一,副臂2丨状态的每次转换需要两次旋转,四次登高插拔销轴;转换过程相对繁琐,频繁登高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第二,通轴11丨和副臂接头21丨距前支架旋转中心O3的距离较远,长期使用碰撞和起重机行走颠簸势必会导致支架组件3'的定位变动,从而造成通轴与副臂接头21丨对接困难; 第三,若主臂P的末节臂无法顺利缩回到指定位置时,无法实现副臂2'与主臂I丨的对接。 有鉴于此,如何简化副臂状态的转换过程,提高操作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及其臂架,该臂架结构能够简化副臂状态的转换过程,并提高操作安全性。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臂架,包括主臂和副臂,两者的臂头分别安装有内主臂接头和内副臂接头; 还包括旋转接头,其与所述内主臂接头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孔;并所述旋转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内副臂接头,以使其具有两个可切换的状态: 第一状态,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内副臂接头固定连接; 第二状态,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内副臂接头铰接,以使所述旋转接头能够旋转至其连接孔与所述内主臂接头的连接孔对齐。 如上设计,副臂处于非工作悬挂状态时,使旋转接头处于第一状态,即其与内副臂接头固接;副臂由非工作悬挂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时,使旋转接头处于第二状态,即旋转接头与内副臂接头铰接,转动旋转接头,使其连接孔与内主臂接头的连接孔对齐,插入定位件;接着解除副臂与主臂之间的所有约束,拉动副臂尾部,副臂可绕前述定位件旋转,旋转至副臂与主臂的相配合的连接孔均对齐时,在各匹配的连接孔处分别插入定位件,即限定了副臂与主臂的相对位置。 显然,设置旋转接头后,副臂的状态转换过程只需一次旋转动作,相应地,减少了登高操作的次数,与
技术介绍
相比,转换过程得到简化,且由于登高操作次数减少,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旋转接头还设有两个销孔,与所述内副臂接头的两个销孔分别配合,形成两组销孔; 所述旋转接头处于第一状态,其通过两个定位件分别贯穿两组销孔实现与所述内副臂接头的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接头处于第二状态,其通过一个铰接轴贯穿两组销孔中的一组实现与所述内副臂接头的铰接。 优选地,所述旋转接头为板状结构,两个所述销孔并列设于所述旋转接头的第一端,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旋转接头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旋转接头的第一端为单层板体,所述旋转接头的第二端为平行设置的双层板体。 优选地,所述旋转接头为锻造件或铸造件。 优选地,还包括支架组件,其固设于所述主臂侧面;非工作状态,所述副臂通过所述支架组件支撑并约束。 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靠近所述主臂臂头的前支架和位于所述主臂中部的中支架;所述副臂能够绕所述前支架旋转,其转动中心线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所述主臂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靠近所述主臂臂尾的后支架。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底盘和位于所述底盘之上的臂架,所述臂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臂架。 由于上述臂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臂架的起重机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副臂处于悬挂状态时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副臂处于工作状态时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副臂由悬挂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时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副臂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副臂与主臂臂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旋转接头与主臂搭接时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副臂处于工作状态时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极限补偿状态时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 中: 主臂I ^,通轴11',副臂2 ^,副臂接头21 ^,支架组件,前支架31 ^,中支架32’,后支架33 ’ ; 通轴孔O1,接头孔O2,旋转中心O12,前支架旋转中心O3 ; 图4-9 中: 主臂10,主臂接头11,内主臂接头111,内主臂接头连接孔111a,外主臂接头112 ; 副臂20,副臂接头21,内副臂接头211,外副臂接头212 ; 支架组件30,前支架31,中支架32,后支架33, 旋转接头40,旋转接头连接孔40a,弟一销孔40b,弟_■销孔40c ; 第一旋转中心C1,第二旋转中心C2,前支架旋转中心C3。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起重机及其臂架,该臂架结构能够简化副臂状态的转换过程,并提高操作安全性。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副臂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起重机的臂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的臂架,包括主臂(10)和副臂(20),两者的臂头分别安装有内主臂接头(111)和内副臂接头(2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接头(40),其与所述内主臂接头(111)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孔;并所述旋转接头(40)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内副臂接头(211),以使其具有两个可切换的状态:第一状态,所述旋转接头(40)与所述内副臂接头(211)固定连接;第二状态,所述旋转接头(40)与所述内副臂接头(211)铰接,以使所述旋转接头(40)能够旋转至其连接孔与所述内主臂接头(111)的连接孔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利刘凯李小燕刘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