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12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设置有非线性肋的胎面部分,该肋具有一波幅,该波幅在轮胎轴向上具有一中心。在轮胎常规加载情形下,当轮胎外倾角为0度时,胎面部分具有外侧胎面边缘和内侧胎面边缘。在常规加载情形下,当给予轮胎一个4度的外倾角而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方向倾斜时,轮胎的车轮痕形状在一轴向外置MC具有最大周向长度,该轴向位置MC朝外侧胎面边缘方向偏离于轮胎赤道线。该非线性肋朝外侧胎面边缘方向偏离于轮胎赤道线设置,使得所述轴向位置MC位于所述非线性肋的波幅范围内,并且位于外侧胎面边缘侧的非线性肋的其中一个边缘被斜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改善转弯性能的改进的胎面部分。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用于客车、运动型多用途车及跑车等的充气轮胎设置有胎面沟槽,且有时在胎面部分中在两个周向沟槽之间限定有直肋。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8-164714号披露了一种充气轮胎,其胎面部分上仅在轮胎赤道线的一侧设置有两道直的周向沟槽。因而,单个的直肋仅形成于轮胎赤道线的一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8-197912也披露了一种充气轮胎,其胎面部分上仅在轮胎赤道线的一侧设置有直肋。当轮胎赤道线一侧具有直肋的充气轮胎用于极高速的行驶条件下——例如场地赛中时,若转弯期间直肋位于转向外侧,该肋承受来自路面的极大的侧力,因而肋易于变形而朝向转向内侧倾斜,这使得肋的触地面积显著地减小。从而,转弯性能——例如转弯牵引和抓地等性能恶化。此外,若位于直肋外侧的胎面外侧部由横向排水沟槽分成小胎面构件,该外侧部会迅速磨损,并且轮胎的高速耐久性急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中具有非线性结构的肋偏离于轮胎赤道线设置,以确保转弯时肋具有足够的触地面积,从而转弯性能——例如转弯牵引性能可得以改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设置有非线性肋的胎面部分,该肋具有一波幅,其中所述波幅沿轮胎轴向具有一个中心,-->在轮胎常规加载情形下,当轮胎外倾角为0度时,胎面部分具有外侧胎面边缘和内侧胎面边缘,在上述的常规加载情形下,当给予轮胎4度的外倾角而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方向倾斜时,轮胎的车轮痕形状在轴向位置处MC具有最大周向长度,该轴向位置MC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方向偏离于轮胎赤道线,上述非线性肋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方向偏离于轮胎赤道线定位,使得所述轴向位置MC位于所述非线性肋的波幅范围内,并且位于外侧胎面边缘侧的非线性肋的其中一个边缘被斜切。优选地,所述非线性肋的波幅的中心位于所述轴向位置MC的附近区域。附图说明现在将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分的展开图,示出了胎面部分。图2示出了为此的胎面轮廓。图3示出了转弯时轮胎的车轮痕的例子。图4是图1中X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是图1中Y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沿着图4中A-A线的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4中C1-C1线的截面图。图8是沿着图4中C2-C2线的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4中D-D线的截面图。图10是说明一种用于评估转弯时车轮痕的实际上的转弯情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分,该胎面部分带有胎面边缘;一对轴向间隔的胎圈部分;和一对在该胎面边缘(Eo和Ei)和胎圈部分之间延伸的胎侧部分,从而该轮胎具有超环面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分2中设置有限定形成胎面花纹的胎面沟槽,该胎面部分2还设置有圆肩式轮廓T1。图1和图2中示出了胎面花纹的例子和胎面轮廓T1的例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胎面花纹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是非对称的,并且胎侧部相对于车辆的位置是固定的。换言之,轮胎必须安装在轮辋上使得胎面边缘Eo(此后称为“外侧胎面边缘Eo”)在车辆外侧,相应地,另一胎面边缘Ei(此后称为“内侧胎面边缘Ei”)在车辆内侧。从而,轮胎可在其胎侧部分的表面上设置有例如表示车辆外侧或是内侧的标记。定义:*内侧和外侧内侧胎面边缘Ei是指两个胎面边缘中要朝向车体中心定位的其中一个边缘。外侧胎面边缘Eo是另一个要远离车体中心定位的边缘。由此,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达“轴向外侧(或简称为外侧)”和“轴向内侧(或简称为内侧)”分别表示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的朝外侧胎面边缘Eo和内侧胎面边缘Ei方向的相对位置。*胎面边缘Ei和Eo常规加载情形下,当轮胎外倾角为零时出现的触地区域的轴向最外侧的边缘。*胎面宽度TW常规充气且未加载情形下,在如上确定的胎面边缘Ei和Eo之间测量的轴向距离作为该宽度。*实际上的转弯条件如图10所示,以4度的外倾角(α)倾斜的轮胎的常规加载情形。-->*常规充气未加载情形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并充气到标准压力但未施加轮胎负载的情形。*常规加载情形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并充气到标准压力且施加有标准轮胎负载的情形。*标准轮辋通常由标准组织官方许可的轮胎要与之一起使用的轮辋,所述标准官方组织即JATMA(日本和亚洲)、T&RA(北美)、ETRTO(欧洲)、STRO(斯堪的纳维亚)等。例如,标准轮辋是JATMA中规定的“标准轮辋(standard rim)”、ETRTO中的“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TRA中的“设计轮辋(design rim)”等。*标准压力和轮胎负载标准压力和标准轮胎负载是由同一组织在空气压力/最大负载表或类似表中规定的用于轮胎的最大空气压力和最大轮胎负载。例如,标准压力是JATMA中规定的“最大空气压力(maximum air pressure)”、ETRTO中的“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TRA中的“在不同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制(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表中给定的最大压力等。标准负载是JATMA中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maximum load capacity)”、ETRTO中的“负载能力(load capacity)”、TRA中在上述表中给定的最大值等。然而,在客车轮胎的情形下,标准压力和标准轮胎负载分别统一规定为180kPa和最大轮胎负载的88%。*胎面构件胎面部分2的一个独立部分,其顶面用于接触路面。*肋胎面构件沿轮胎周向基本连续。表述“基本连续”是指没有宽度超过1mm且延伸穿过整个肋宽度的沟槽。可设置宽度小于1mm的细缝以-->及终止于该肋中的切口。*非线性沟槽这是指Z字形沟槽或波浪形沟槽,即,具有一系列急转弯或一系列曲线的沟槽。本专利技术适合在客车、特别是跑车的子午线轮胎上使用。图1中所示的例子是适用于跑车的低高宽比的胎面花纹。根据本专利技术,胎面部分2设置有两个周向沟槽3i和3o,从而在二者之间限定形成肋4。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轴向内侧周向沟槽3i的轴向内侧设置有另一个周向沟槽3h。此外,胎面部分2设置有从周向沟槽3延伸的横向沟槽。所有周向沟槽3o、3i和3h为非线性沟槽。因此,限定在轴向外侧非线性沟槽3o和内侧非线性沟槽3i之间的肋4是具有波幅(a)的非线性肋。肋4具有用以接触路面的顶面4T、位于外侧胎面边缘(Eo)侧的侧壁4So和位于内侧胎面边缘(Ei)侧的侧壁4Si。波幅(a)是沿轮胎轴向测得的峰-峰幅度,更具体来说,是在位于外侧胎面边缘(Eo)侧的最末端4o(Z字形峰点或顶点)和位于内侧胎面边缘(Ei)侧的最末端4i(Z字形峰点或顶点)之间于肋的顶部处所测得的轴向距离。垂直于肋的中心线测得的肋4的宽度RW优选地设定在不小于胎面宽度TW的8%、更优选地大于其9%,但是不大于其13%、更优选地小于其11%的范围内。自然地,波幅(a)大于宽度RW,并且优选地设定在不小于胎面宽度TW的12%、更优选地大于其14%,但是不大于其20%、更优选地小于其18%的范围内。因此,肋4的横向刚性(刚度)增加,因而转弯时的变形可有效地减小,并且转弯时肋4的顶面可稳定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设置有非线性肋的胎面部分,该肋具有一波幅,该波幅在轮胎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中心,其中在轮胎常规加载情形下,当轮胎外倾角为0度时,胎面部分具有外侧胎面边缘Eo和内侧胎面边缘Ei,在所述的常规加载情形下,当给予轮胎一个4度的外倾角而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Eo方向倾斜时,轮胎的车轮痕形状在一轴向位置MC具有最大周向长度,该轴向位置MC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Eo方向偏离于轮胎赤道线,所述非线性肋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Eo方向偏离于轮胎赤道线设置,使得所述轴向位置MC位于所述非线性肋的波幅内,并且位于所述外侧胎面边缘侧的非线性肋的其中一个边缘被斜切。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6-30 2005-192409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设置有非线性肋的胎面部分,该肋具有一波幅,该波幅在轮胎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中心,其中在轮胎常规加载情形下,当轮胎外倾角为0度时,胎面部分具有外侧胎面边缘Eo和内侧胎面边缘Ei,在所述的常规加载情形下,当给予轮胎一个4度的外倾角而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Eo方向倾斜时,轮胎的车轮痕形状在一轴向位置MC具有最大周向长度,该轴向位置MC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Eo方向偏离于轮胎赤道线,所述非线性肋朝所述外侧胎面边缘Eo方向偏离于轮胎赤道线设置,使得所述轴向位置MC位于所述非线性肋的波幅内,并且位于所述外侧胎面边缘侧的非线性肋的其中一个边缘被斜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波幅的中心到所述轴向位置MC的轴向距离不大于该波幅的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波幅的中心到所述轴向位置MC的轴向距离小于该波幅的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部分设置有一外侧非线性周向沟槽,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雄彦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