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带及其制造方法和采用该防滑带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041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滑带,包括:上层,其具有凹形部分和平坦的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凹形部分的顶部设置有防滑钉;下层,其为平坦的矩形形状,所述下层中设置有位置与所述凹形部分对应的通孔;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下层中设置的通孔相通;其中,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沿各自的边沿对齐,所述上层的边缘部分与所述下层的相应部分融合在一起,所述上层的所述凹形部分与所述下层的对应部分构成可膨胀的空气腔,在对该可膨胀空气腔充气时,该可膨胀空气腔发生膨胀,以致该可膨胀空气腔的顶部升高,从而带动所述防滑钉升高。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给出了制造防滑带的方法和采用该防滑带的防滑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滑带及其制造方法和一种采用所述防滑带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更加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轮胎用的包括可膨胀空气腔的钉式防滑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所述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各种车辆来说,在雪天或结冰的路面上行车都是困难的并且易于造成危险的。在正常天气下,借助轮胎胎面上的花纹和其它设计,车辆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足以保证车辆向前行驶,并且防止了车辆发生侧滑。而且这些花纹和其它设计还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雨天行车的安全。在夏季,当路面上有积水时,借助轮胎胎面上的花纹,在车辆本身重量的作用下,将轮胎胎面与路面之间的积水沿着花纹限定的沟槽挤压出胎面与路面接触的区域,从而保证胎面与路面直接接触,防止胎面与路面之间存留的积水造成车辆打滑或发生侧滑。但是在冬季,轮胎胎面与冰雪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可能无法保证车辆前行,而且在略微制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车辆侧滑。冬季路面上的冰层或者积雪会造成车辆打滑和侧滑,而普通轮胎自身是无法防止这种打滑的。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具有高超的驾驶技术,完全掌握了冰雪路面行车的技巧,否则很容易发生事故。而且,即使有一流的驾驶技术,在危急时刻也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虽然现在机动车辆上常常会配置ABS等电子控制系统来防止在紧急情况下车辆发生侧滑,但是对于冰雪路面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这些电子控制系统也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在野外进行探险性活动时,如果必须越过结冰的陡坡,那么再好的车、再好的驾驶技术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或者,-->在冰雪覆盖的崎岖道路上,如果不为轮胎加上防滑装置,那么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很高。目前已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防滑装置,包括防滑轮胎本身。最简单的防滑装置就是防滑链。在行驶到冰雪路面上之前,驾驶员可以将防滑链缠绕在轮胎上,防滑链在轮胎胎面上构成凹凸结构,在车辆自重的作用下,能够嵌入到较为松软的积雪中,或者能够与冰面发生机械碰撞,从而增大摩擦力。但是,在积雪经过很多车辆的碾压而形成坚硬的雪层时,防滑链的作用就不明显了,此时的危险性还是很大的。或者在冰面很平坦而且很坚硬的情况下,防滑链也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为了提高轮胎的防滑性能,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防滑轮胎。在2003年10月31日提交的名称为《一种带防滑装置的机动车轮胎》的中国技术申请200320102603.X中,介绍了一种防滑轮胎,这种防滑轮胎依靠套装在两轮胎之间或轮胎胎面上的凹槽内具有足够弹力的防滑胎管来实现防滑性能。在驶入需要防滑的路面时,为所述防滑胎管充气,从而使得该防滑胎管膨胀起来,以致位于防滑胎管表面上的金属利刃件突出于胎面之外,从而实现防滑性能。但是这种防滑胎管是一次成型的,制造起来不太容易,需要有专门的生产设备和流程。而且,这种防滑胎管具有轮胎的形式,是一个整体的环形结构,因而安装起来不太容易,必须要对防滑胎管施加一定的拉伸力或者采用加热处理之类的方式使其涨开到内径大于轮胎胎面的程度,才能将其安装到轮胎胎面上的凹槽内,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对防滑胎管造成机械上的损伤或者使其使用寿命缩短。在两轮胎之间加装带有轮毂的轮胎形式的防滑胎管时,必须要拆卸外侧的车辆轮胎。再有,这种防滑胎管的尺寸是与车辆轮胎的型号一一对应的,就是说,对于各种不同型号的车辆轮胎,必须制备不同尺寸的防滑胎管。因此,用户必须购买尺寸与自己车辆的轮胎对应的防滑轮胎,防滑轮胎应用的灵活度很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这种防滑胎管是在其内部形成一个单一的整体空腔,因此一旦防滑轮胎在使用当中被刺穿,那么-->整条防滑胎管都将报废,而此时由于得不到防滑胎管的帮助,车辆可能会在冰雪路面上发生危险。在2004年10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具有可膨胀胎面部分的轮胎》的国际申请WO2005044591中,介绍了一种可膨胀的防滑轮胎,这种防滑轮胎是通过二次硫化工艺形成的,具体来说,先形成轮胎的基本结构,并且该基本结构包括处于胎面上的凹槽,在凹槽中加装可膨胀的松弛的带,而后再通过二次硫化形成最终的胎面,以致将松弛的带包封在轮胎胎面内。在松弛的带所对应的胎面区域上有防滑钉,当对松弛的带充气时,该带膨胀,使相应胎面区域隆起,以致使得防滑钉突出于胎面之外。当使所述带松弛时,所对应的胎面区域下陷,从而使得防滑钉陷入轮胎胎面以下。这种防滑轮胎同样具有上面介绍的技术申请200320102603.X的缺点。并且除此之外,这种二次硫化形成的防滑轮胎还具有以下缺点:要与车辆轮胎形成为一体,工艺复杂;在可膨胀的松弛带失效时,必须更换整个轮胎。在1990年6月15日提交的名称为《PROCESS FOR VARYING THETREAD BAND PATTERN OF MOTOR VEHICLE TYRES》的国际专利申请WO9015725中也介绍了一种防滑轮胎。这种轮胎同样具有前面所列出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前面列举的三个再现申请文件都以引用的方式全篇并入本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克服前述一个或多个缺点的防滑带、防滑轮胎、防滑带的制造方法、防滑轮胎的制造方法。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借助一种防滑带实现的,所述防滑带包括:上层,该上层具有凹形部分和平坦的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凹形部分的顶部设置有防滑钉;下层,该下层为平坦的矩形形状,并且所述下层具有与所述上层的平面尺寸相同的尺寸,所述下层中设置有位置与所述凹形部分对应的通孔;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下层中设置的通孔相通;其中,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沿各自的边沿对齐,所述上层的边缘部分与所述下层的相应部分融合在一起,所述上层的所述凹形部分与所述下层的对应部分构成可膨胀的空气腔,在对该可膨胀空气腔充气时,该可膨胀空气腔发生膨胀,以致该可膨胀空气腔的顶部升高,从而带动所述防滑钉升高。最好,所述防滑带具有与各种规格轮胎的周长相适应的长度。最好,所述防滑钉包括小直径前端部分和大直径后端部分,所述小直径前端部分远离所述上层,而所述大直径后端部分的末端固定在所述上层上。最好,所述防滑带包括多个防滑钉,这些防滑钉沿着所述防滑带的长度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可膨胀空气腔的顶部中央。最好,所述边缘部分包括位于防滑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平坦边缘部分和位于防滑带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平坦边缘部分。最好,所述防滑带此外还包括,介于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在所述中间层面对所述下层的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防滑带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中间层凹槽(或称为中间层向下凹槽),并且该中间层中设置有将所述可膨胀空气腔与所述中间层凹槽连通的通孔。最好,所述的防滑带此外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可膨胀空气腔与所述中间层凹槽之间的两个单向阀,其中一个单向阀是朝向可膨胀空气腔的方向单向通气的,而另一个单向阀是朝向所述中间层凹槽的方向单向通气的。最好,在所述下层上有分别与所述中间层凹槽连通的两个通孔,并且所述气管包括充气管和放气管,所述两个通孔各自的与所述中间层凹槽连通的一端的相反一端分别与充气管和放气管连通,并且其中,朝向所述可膨胀空气腔的方向单向通气的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充气管连通,而朝向所述中间层凹槽的方向单向通气的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放气管连通。最好,与充气管相通的所述单向阀是设置在所述中间层面向所述-->可膨胀空气腔的表面上的可枢转的气动盖,所述气动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带,包括:    上层,该上层具有凹形部分和平坦的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凹形部分的顶部设置有防滑钉;    下层,该下层为平坦的矩形形状,并且所述下层具有与所述上层的平面尺寸相同的尺寸,所述下层中设置有位置与所述凹形部分对应的通孔;    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下层中设置的通孔相通;    其中,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沿各自的边沿对齐,所述上层的边缘部分与所述下层的相应部分融合在一起,所述上层的所述凹形部分与所述下层的对应部分构成可膨胀的空气腔,在对该可膨胀空气腔充气时,该可膨胀空气腔发生膨胀,以致该可膨胀空气腔的顶部升高,从而带动所述防滑钉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滑带,包括:上层,该上层具有凹形部分和平坦的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凹形部分的顶部设置有防滑钉;下层,该下层为平坦的矩形形状,并且所述下层具有与所述上层的平面尺寸相同的尺寸,所述下层中设置有位置与所述凹形部分对应的通孔;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下层中设置的通孔相通;其中,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沿各自的边沿对齐,所述上层的边缘部分与所述下层的相应部分融合在一起,所述上层的所述凹形部分与所述下层的对应部分构成可膨胀的空气腔,在对该可膨胀空气腔充气时,该可膨胀空气腔发生膨胀,以致该可膨胀空气腔的顶部升高,从而带动所述防滑钉升高。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带,其中,所述防滑带包括多个防滑钉,其沿着所述防滑带的长度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可膨胀空气腔的顶部中央;所述防滑钉包括小直径前端部分和大直径后端部分,所述小直径前端部分远离所述上层,而所述大直径后端部分的末端固定在所述上层上。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带,其中,所述边缘部分包括位于防滑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平坦边缘部分和位于防滑带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平坦边缘部分。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带,此外还包括,介于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在所述中间层面对所述下层的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防滑带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中间层凹槽,并且该中间层中设置有将所述可膨胀空气腔与所述中间层凹槽连通的通孔;和,在所述下层面对所述中间层的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防滑带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下层凹槽,并且该中间层中设置有将所述可膨胀空气腔与所述-->下层凹槽连通的通孔。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滑带,此外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可膨胀空气腔与所述中间层凹槽之间的两个单向阀,其中一个单向阀是朝向可膨胀空气腔的方向单向通气的,而另一个单向阀是朝向所述中间层凹槽的方向单向通气的;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可膨胀空气腔与所述下层凹槽之间的两个单向阀,其中一个单向阀是朝向可膨胀空气腔的方向单向通气的,而另一个单向阀是朝向所述下层凹槽的方向单向通气的。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滑带,其中,在所述下层上有两个分别与所述中间层凹槽连通的通孔,并且所述气管包括充气管和放气管,所述两个通孔各自的与所述中间层凹槽连通的一端的相反一端分别与充气管和放气管连通,并且其中,朝向所述可膨胀空气腔的方向单向通气的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充气管连通,而朝向所述中间层凹槽的方向单向通气的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放气管连通。7.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滑带,其中,在所述下层上有两个分别与所述下层凹槽连通的通孔,并且所述气管包括充气管和放气管,所述两个通孔各自的与所述下层凹槽连通的一端的相反一端分别与充气管和放气管连通,并且其中,朝向所述可膨胀空气腔的方向单向通气的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充气管连通,而朝向所述中间层凹槽的方向单向通气的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放气管连通。8.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带,其中,与充气管相通的所述单向阀是设置在所述中间层面向所述可膨胀空气腔的表面上的可枢转的气动盖,所述气动盖可在气流的作用下枢转,并且该气动盖具有能够严密盖住所述中间层中的将所述中间层凹槽与所述可膨胀空气腔连通的通孔的开口的形状和大小。9. 按照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防滑带,其中,与所述放气管连通的所述中间层凹槽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将所述可膨胀空气腔与所述矩形横截面形状的中间层凹槽连通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中-->间层凹槽的中央,并且其中,与所述放气管连通的所述单向阀是安放在位于所述中间层凹槽的中央的通孔旁边的可枢转的所述气动盖,这个气动盖可在气流的作用下枢转,并且这个气动盖具有能够严密盖住位于所述中间层凹槽中央的所述通孔的开口的形状和大小。10.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滑带,其中,与所述充气管连通的所述下层凹槽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将所述充气管与所述矩形横截面形状的下层凹槽连通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下层凹槽的中央,并且其中,与所述充气管连通的所述单向阀是安放在所述位于所述下层凹槽的中央的通孔旁边的可枢转的气动盖,这个气动盖可在气流的作用下枢转,并且这个气动盖具有能够严密盖住位于所述下层凹槽中央的所述通孔的开口的形状和大小。11. 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防滑带,此外还包括,介于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在所述下层面对所述中间层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沿所述防滑带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层凹槽,并且在所述中间层面对所述下层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沿所述防滑带长度方向延伸的中间层凹槽,所述下层凹槽和所述中间层凹槽的位置两两对应,从而两个下层凹槽和两个中间层凹槽对接在一起构成了充气通道和放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中间层中的通孔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特里克麦克尔奥布莱恩
申请(专利权)人:帕特里克麦克尔奥布莱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