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7198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其中。制备步骤如下:氮气氛围中,向干燥的克氏瓶依次加入2’2-联吡啶和溴化亚铜,轻拍络合后,加入接枝型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和丙烯酸镉,并注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溶剂,将克氏瓶密封后于80℃油浴氛围反应12h后,冰盐浴终止反应,产物用甲醇沉淀后抽滤,取固体产物烘干,并避光保存,获得的固体产物即为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的接枝型共聚物,不仅对金属络合物制备方法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向高分子聚合物中引入微量的金属元素镉,使聚合物的抗菌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抗菌率在5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其中。制备步骤如下:氮气氛围中,向干燥的克氏瓶依次加入2’2-联吡啶和溴化亚铜,轻拍络合后,加入接枝型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和丙烯酸镉,并注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溶剂,将克氏瓶密封后于80℃油浴氛围反应12h后,冰盐浴终止反应,产物用甲醇沉淀后抽滤,取固体产物烘干,并避光保存,获得的固体产物即为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的接枝型共聚物,不仅对金属络合物制备方法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向高分子聚合物中引入微量的金属元素镉,使聚合物的抗菌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抗菌率在50%以上。【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以及一种利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制备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合物主链的某些原子上接有与主链化学结构不同的聚合物链段的侧链的一种 共聚物,称为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与嵌段共聚物一样,可以将不同的单体通过聚合反应 连接于同一高分子主链,但是由于接枝聚合物功能单体主要位于侧链上,理论上与材料的 接触几率较嵌段聚合物来的大。接枝聚合物因其侧链含功能单体,具备一些独特的性质,在 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药物传输,分子识别,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催化剂 等领域。 通过聚合反应,将金属引入聚合物中,形成相应的金属络合物,从而达到无机有机 的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将无机组分固定在有机组分中,获得有机物所不具备的性能,如金属 光泽,催化效果,分子生物学等,是近年来聚合物合成领域中的新范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聚合物金属络合物抗菌性能差的问 题,提供,在接枝型聚苯乙烯中引入了镉元素,极大 的增加了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的抗菌性能。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所述接 枝聚合物为聚苯乙烯-g_聚(甲基丙烯酸丁酯-co-丙烯酸镉),其结构式为: 【权利要求】1. 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聚合物为聚苯乙烯-g-聚(甲基 丙烯酸丁酯-C0-丙烯酸镉),其结构式为:其中,m = 84-92, η = 8-16, p = 22-30。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骤: 氮气氛围中,向干燥的克氏瓶依次加入2' 2-联吡啶和溴化亚铜,轻拍络合后,加入接 枝型大分子引发剂和丙烯酸镉,并注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溶剂,将克氏瓶密封后于80°C油 浴氛围反应12h后,冰盐浴终止反应,产物用甲醇沉淀后抽滤,取固体产物于真空烘箱中干 燥,并避光保存,获得的固体产物即为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 为N,N-二甲基甲酰胺。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 型大分子引发剂为接枝型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 型大分子引发剂与溶剂用量的比值为〇. 2g/mL。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 丙烯酸丁酯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 2:5。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 酸镉的重量占甲基丙烯酸丁酯的重量的1% -11%。【文档编号】C08F257/02GK104151500SQ201410374167【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专利技术者】张洪文, 杨亮炯, 姜彦 , 俞强 申请人:常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抗菌性接枝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聚合物为聚苯乙烯‑g‑聚(甲基丙烯酸丁酯‑co‑丙烯酸镉),其结构式为:其中其中,m=84‑92,n=8‑16,p=22‑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文杨亮炯姜彦俞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