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5428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包括橡胶体、内套和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为圆环形,所述橡胶体包覆着所述支撑骨架且包括环状的第一凸起部、环状的凹陷部和圆形的中心孔,所述内套与所述支撑骨架同轴且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处,所述第一凸起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能够克服汽车在极限工况使用时,车身与减震器橡胶支架配合间的受力过大,橡胶变形量大,造成排气不畅,产生异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包括橡胶体、内套和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为圆环形,所述橡胶体包覆着所述支撑骨架且包括环状的第一凸起部、环状的凹陷部和圆形的中心孔,所述内套与所述支撑骨架同轴且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处,所述第一凸起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透气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能够克服汽车在极限工况使用时,车身与减震器橡胶支架配合间的受力过大,橡胶变形量大,造成排气不畅,产生异响的问题。【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属于汽车减震器生产制造

技术介绍
前减震器橡胶支架是前减震器与车身连接的重要连接件,结构较复杂,减震性能优越,显著地改善了车辆行驶的平稳性,有效缓解前减震器所受的侧向力,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在极限工况使用时,前减震器容易产生异响;此外,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实际使用时X、Y向受力情况并不相同,而现有技术中的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并没有相应地在X、Y向设计不同的产品刚度,因此影响了前减震器的整体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能够克服汽车在极限工况使用时前减震器容易产生异响的问题;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根据前减震器橡胶支架的实际受力情况,设计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能够在X、Y向具有不同的产品刚度且有利于提高前减震器的整体减震性能。 通过试验发现,前减震器容易产生异响的原因在于:汽车在极限工况使用时,车身与减震器橡胶支架配合间的受力过大,橡胶变形量大,致使垫片与橡胶体接触,积压空气,造成排气不畅,从而产生了异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包括:橡胶体、内套和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为圆环形,所述橡胶体包覆着所述支撑骨架且包括环状的第一凸起部、环状的凹陷部和圆形的中心孔,所述内套与所述支撑骨架同轴且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处,所述第一凸起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透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陷部还对称设置有两个减弱刚度槽,且两个所述减弱刚度槽沿X向排布。所述沿X向排布也即指两个所述减弱刚度槽的对称轴平行于Y向轴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陷部还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凸起部,且所述减弱刚度槽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中心孔之间,所述第二凸起部具有高度围绕轴向交替变化的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高度围绕轴向交替变化是指第二凸起部高度变化的方向如后文附图1和2所示,而非沿着径向交替变化形成晕圈结构。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橡胶体结构形状,首先设置透气孔14,降低汽车在极限工况使用时产生异响的程度;然后通过设置对称轴平行于Y向轴线的两个减弱刚度槽,能够使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在X、Y向具有不同的产品刚度,由此减小了扭转刚度,符合实际使用需求,从而提高前减震器的整体减震性能;最后结合减弱刚度槽,在凹陷部设置波浪形的环状第二凸起部,能够在汽车运动时形成间隙,易于排气,从而能够避免汽车在极限工况使用时产生异响。由此可见,前减震器异响与橡胶支架X、Y向刚度的问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不仅解决方案易于实施,而且两个问题的技术方案相得益彰,具有很好的融合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包括:橡胶体、内套2和支撑骨架3,所述支撑骨架3为圆环形,所述橡胶体包覆着所述支撑骨架3且包括环状的第一凸起部11、环状的凹陷部12和圆形的中心孔13,所述内套2与所述支撑骨架3同轴且设置于所述中心孔13处,所述第一凸起部11对称设置有两个透气孔14。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12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凸起部15,所述第二凸起部15具有高度围绕轴向交替变化的波浪形结构;同时,所述第二凸起部15与所述中心孔13之间还对称设置有两个减弱刚度槽16,且两个所述减弱刚度槽16沿X向排布。 生产加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时,首先将内套2和支撑骨架3置于橡胶模具中,然后注入橡胶并进行硫化成型,最后对前减震器橡胶支架暴露在外的金属部分(主要是内套2的内壁和两端面)进行镀锌处理,即可获得上述结构的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生产工艺简易、便捷。 通过改变橡胶体形状设计,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11、凹陷部12保证传统橡胶体结构所具有的减震效果,并且结合第一凸起部11、凹陷部12,在第一凸起部11设置透气孔14,有利于排气,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汽车在极限工况使用时产生异响的程度。另外,在X向设计减弱刚度槽16,同时减小扭转刚度,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从而提高前减震器的整体减震性能。并且结合减弱刚度槽16的结构,设置波浪形的环状第二凸起部15,汽车运动时形成间隙,易于使凹陷部12中积压的空气从减弱刚度槽16中排出,从而能够完全消除汽车前减震器的异响。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其特征是,包括:橡胶体、内套(2)和支撑骨架(3),所述支撑骨架(3)为圆环形,所述橡胶体包覆着所述支撑骨架(3)且包括环状的第一凸起部(11)、环状的凹陷部(12)和圆形的中心孔(13),所述内套(2)与所述支撑骨架(3)同轴且设置于所述中心孔(13)处,所述第一凸起部(11)对称设置有两个透气孔(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凹陷部(12)还对称设置有两个减弱刚度槽(16 ),且两个所述减弱刚度槽(16 )沿X向排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凹陷部(12)还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凸起部(15),且所述减弱刚度槽(16)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15)和所述中心孔(13)之间,所述第二凸起部(15)具有高度围绕轴向交替变化的波浪形结构。【文档编号】B60G13/00GK203945934SQ201420292318【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专利技术者】程春明, 何仕生, 盛晖, 孙敏, 杨余华 申请人: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其特征是,包括:橡胶体、内套(2)和支撑骨架(3),所述支撑骨架(3)为圆环形,所述橡胶体包覆着所述支撑骨架(3)且包括环状的第一凸起部(11)、环状的凹陷部(12)和圆形的中心孔(13),所述内套(2)与所述支撑骨架(3)同轴且设置于所述中心孔(13)处,所述第一凸起部(11)对称设置有两个透气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春明何仕生盛晖孙敏杨余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