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828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22:53
部分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设备,包括流化床干燥机本体、螺旋进料机、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冷却装置、除尘装置,所述的流化床干燥机本体包括上床体、下床体、分布板,所述的流化床干燥机本体的上床体内腔分为下部部分兼为冷却室的固相区、上部的气相区,并且所述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干燥室,所述的第一干燥室内安装耙散器和/或内加热器,所述的内加热器固定在第一室耙散器上方或内加热器与耙散器组合在一起而随耙散器旋转;所述的第一加热装置包括中效高效过滤器、第一鼓风机和第一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干燥介质热能,干燥热效率高、连续运行可靠、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部分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设备
技术介绍
流化床干燥因干燥过程气固两相直接接触且剧烈流化搅拌具有很大接触表面积,无论是传热、传质、干燥强度、热效率等方面都很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产品的干燥。传统的卧式流化床干燥工艺是湿物料自流化床干燥机一端加入,在热干燥介质作用下物料一边流化一边脱水干燥,依次经过各干燥室达到干燥要求,产品自流化床干燥机另一端排出进行包装贮存。干燥介质自流化床干燥机下床体进气口进入,穿过分布板气孔进入上床体,对湿物料进行流化、干燥、脱水,带走湿份,尾气自流化床干燥机顶部排出,经除尘后排入大气。这种流化床干燥机热质传递好、干燥强度大,但存在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为降低流化床干燥过程能耗,提高热能利用率,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一是在流化床干燥机内设置内加热管,间接辅助供热,减小干燥介质用量,降低动力消耗、热能消耗。其二是采用深度干燥段高温尾气循环,充分利用干燥介质热能,降低流化床干燥机排气温度、减少热能消耗。文献1727-3080(2005)01-0036-04提出了流化床干燥机尾气循环工艺,将流化床干燥机深度干燥段排出的温度较高湿含量较低尾气循环利用,直接用风机送入流化床干燥机初步干燥段进行物料初步干燥,该方案考虑了高温尾气的余热利用,节约了这部分热能,较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干燥,尤其是湿物料不能接触高温气体而干燥后期物料r>相对能承受较高温度的热敏性物料,对一般性物料这样的尾气循环工艺将导致流化床干燥机初步干燥段进风温度太低,热能利用率低,而相应动力消耗增大,不合适。中国专利CN201867020U提出一种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工艺,流化床干燥机包含多个加热段和冷却段,各加热段和冷却段之间自上至下用隔板隔开,气相完全分隔,只在隔板下方留一小口用于物料流动,后一干燥段排出的温度较高湿含量较低尾气经粉尘分离、加压、加热后进入前一干燥段用于干燥,第一干燥段排出温度较低湿含量较高尾气经除尘处理排入大气。该专利很好考虑了干燥过程中余热利用,但存在问题有,一是流化床干燥机各干燥段、冷却段之间气相完全分隔,各干燥段、冷却段气量调节受相互影响非常大,难以正常运行;二是每一段气体循环出口设置有除尘设备,但未说明循环气体除尘要求,运行过程中将导致粉尘在加热器中积累、变性,增大气相流动阻力,影响传热效果,难以连续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的流化床干燥设备传热效果差、热能利用率低、难以连续运行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干燥介质热能,干燥热效率高、连续运行可靠、节能减排的部分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设备。本技术所述的部分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的方法构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干燥机本体、螺旋进料机、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冷却装置、除尘装置,所述的流化床干燥机本体包括上床体、下床体、分布板,所述的分布板安装在上床体和下床体构成的空腔内,采用舌形冲孔,开口朝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方向;所述的上床体顶板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侧壁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湿物料进口以及物料出口;所述的下床体设有第一热风进口、第二热风进口和冷风进口;所述的湿物料进口与螺旋进料机的出口管路连接,第一热风进口、第二热风进口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的出风口管路连接,冷风进口与冷却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排气口与除尘装置的进气口管道连接、第二排气口与第一加热装置或者所述的除尘装置的进气口管道连接;所述的除尘装置的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水洗塔连通;所述的物料出口处配有螺旋出料器,并且所述的螺旋出料器的出料口与块料分离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的块料分离器出口、所述的除尘装置的出料口均配有星形出料器;所述的流化床干燥机本体的上床体内腔分为下部部分兼为冷却室的固相区、上部的气相区,并且所述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干燥室,所述的第一干燥室内安装耙散器和/或内加热器,所述的内加热器固定在第一室耙散器上方或内加热器与耙散器组合在一起而随耙散器旋转;所述的固相区一、二干燥室之间用第一圆弧形隔板完全隔开,其余各干燥室之间用第一隔板进行分隔;所述的气相区上部用第二隔板分隔成两个区域下部所有的干燥室相通或整个气相区安装内置布袋;所述的下床体通过隔板分隔成与上床体固相区相对应的若干气室,其中下床体的一、二室间用第二圆弧型隔板分隔,其余各干燥室间用第三隔板分隔;所述的第一加热装置包括中效高效过滤器、第一鼓风机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的中效高效过滤器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或所述的除尘装置排气口连通,所述的中效高效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一鼓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鼓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热风进口连通;所述的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鼓风机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二鼓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二鼓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二热风进口连通;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二过滤器、第三鼓风机,所述的第二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三鼓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三鼓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冷风进口连通。所述的气相区上半部分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成初步干燥段和深度干燥段两个区域、下半部分与所有的干燥室相通,整个流化床干燥机配置的除尘装置为外置式布袋除尘器;所述的外置式布袋除尘器是第一布袋除尘器和第二布袋除尘器设置在流化床干燥机本体外部;所述的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的第二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的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的第一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的第一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的中效高效过滤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二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水洗塔连通。所述的气相区上部空间安装有流化床内置布袋,并且气相区花板以上部分通过第四隔板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花板以下半部分与所有的干燥室相通,整个流化床干燥机配置的除尘装置为内置式布袋除尘器;所述的内置式布袋除尘器是流化床内置布袋直接固定在流化床干燥机本体气相区上部空间,所述的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的中效高效过滤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块料分离器的出气口与第三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排气口以及所述的第三布袋除尘器的出风口通过引风机与水洗塔连通。所述的中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部分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干燥机本体、螺旋进料机、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冷却装置、除尘装置,所述的流化床干燥机本体包括上床体、下床体、分布板,所述的分布板安装在上床体和下床体构成的空腔内,采用舌形冲孔,开口朝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方向;所述的上床体顶板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侧壁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湿物料进口以及物料出口;所述的下床体设有第一热风进口、第二热风进口和冷风进口;所述的湿物料进口与螺旋进料机的出口管路连接,第一热风进口、第二热风进口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的出风口管路连接,冷风进口与冷却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排气口与除尘装置的进气口管道连接、第二排气口与第一加热装置或者所述的除尘装置的进气口管道连接;所述的除尘装置的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水洗塔连通;所述的物料出口处配有螺旋出料器,并且所述的螺旋出料器的出料口与块料分离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的块料分离器出口、所述的除尘装置的出料口均配有星形出料器;所述的流化床干燥机本体的上床体内腔分为下部部分兼为冷却室的固相区、上部的气相区,并且所述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干燥室,所述的第一干燥室内安装耙散器和/或内加热器,所述的内加热器固定在第一室耙散器上方或内加热器与耙散器组合在一起而随耙散器旋转;所述的固相区一、二干燥室之间用第一圆弧形隔板完全隔开,其余各干燥室之间用第一隔板进行分隔;所述的气相区上部用第二隔板分隔成两个区域,下部所有的干燥室相通或整个气相区安装内置布袋;所述的下床体通过隔板分隔成与上床体固相区相对应的若干气室,其中下床体的一、二室间用第二圆弧型隔板分隔,其余各干燥室间用第三隔板分隔;所述的第一加热装置包括中效高效过滤器、第一鼓风机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的中效高效过滤器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或所述的除尘装置排气口连通,所述的中效高效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一鼓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鼓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热风进口连通;所述的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鼓风机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二鼓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二鼓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二热风进口连通;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二过滤器、第三鼓风机,所述的第二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三鼓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三鼓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冷风进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部分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干
燥机本体、螺旋进料机、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冷却装置、
除尘装置,所述的流化床干燥机本体包括上床体、下床体、分布板,
所述的分布板安装在上床体和下床体构成的空腔内,采用舌形冲孔,
开口朝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方向;所述的上床体顶板设有与内腔连通的
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侧壁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湿物料进口以及物
料出口;所述的下床体设有第一热风进口、第二热风进口和冷风进口;
所述的湿物料进口与螺旋进料机的出口管路连接,第一热风进口、第
二热风进口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的出风口管路
连接,冷风进口与冷却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排气口与除尘
装置的进气口管道连接、第二排气口与第一加热装置或者所述的除尘
装置的进气口管道连接;所述的除尘装置的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水洗
塔连通;所述的物料出口处配有螺旋出料器,并且所述的螺旋出料器
的出料口与块料分离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的块料分离器出口、所述
的除尘装置的出料口均配有星形出料器;
所述的流化床干燥机本体的上床体内腔分为下部部分兼为冷却
室的固相区、上部的气相区,并且所述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干
燥室,所述的第一干燥室内安装耙散器和/或内加热器,所述的内加
热器固定在第一室耙散器上方或内加热器与耙散器组合在一起而随
耙散器旋转;所述的固相区一、二干燥室之间用第一圆弧形隔板完全
隔开,其余各干燥室之间用第一隔板进行分隔;所述的气相区上部用
第二隔板分隔成两个区域,下部所有的干燥室相通或整个气相区安装

\t内置布袋;所述的下床体通过隔板分隔成与上床体固相区相对应的若
干气室,其中下床体的一、二室间用第二圆弧型隔板分隔,其余各干
燥室间用第三隔板分隔;
所述的第一加热装置包括中效高效过滤器、第一鼓风机和第一换
热器,所述的中效高效过滤器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或所述的除尘
装置排气口连通,所述的中效高效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一鼓风
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鼓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
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热风进口连
通;
所述的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鼓风机和第二换热
器,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二鼓风机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的第二鼓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
的第二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二热风进口连通;
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二过滤器、第三鼓风机,所述的第二过滤
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三鼓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三鼓风机的
出气口与所述的冷风进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尾气循环流化床干燥设备,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气相区上半部分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成初步干燥段和深度
干燥段两个区域、下半部分与所有的干燥室相通,整个流化床干燥机
配置的除尘装置为外置式布袋除尘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榕郑燕萍孙勤杨阿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开一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